天天看點

“命裡無時莫強求”:這些東西不屬于你,該放下了

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命中注定你擁有這樣東西,那你隻要努力一段時間,就會得償所願。命中注定你無法擁有這樣東西,哪怕你拼命争取,也還是一無所得。

該得到什麼,不該得到什麼,這都不是我們這些凡人可以說了算的。要是什麼都由人說了算,這個世界不就沒有窮人了嗎?

人窮,未必就是不努力導緻的。工廠流水線的打勞工,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也不見得他們富有。

這就是所謂的“命”。有什麼命,就會擁有什麼東西。窮也好,富也罷,都是“半點不由人”。

命裡無時莫強求。這些東西不屬于你,是時候要放下了。

“命裡無時莫強求”:這些東西不屬于你,該放下了

一、求不得的緣分。

從誕生于世的那一刻開始,緣分的齒輪,就開始轉動了。

我們的父母是誰,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而是投胎的安排;我們的原生家庭如何,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而是命運的選擇。

後續成長的過程,我們會接連遇到同學、老師、朋友、同僚、上司、戀人、後代、其他雜七雜八的人等等。

遇到他們之前,我們也不知道會遇到他們。遇到他們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緣分,跟他們有關。

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有緣分,大家哪怕分隔天南海北,也都會見面。沒有緣分,哪怕就住在隔壁,也不會認識。

總有人,會為了得不到,或者已然失去的緣分而後悔。可他們都忽略了一點,得不到,或者已然失去,這就是緣分的終結。

對于已然終結的緣分,尊重就好。至于說執着,隻會苦了自己,毫無意義。

“命裡無時莫強求”:這些東西不屬于你,該放下了

二、超過自己實力的财富。

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每個人都隻能賺自己認知範圍内的财富,而無法賺認知範圍外的财富。

什麼是“認知範圍”?你擅長什麼,懂得什麼,就是認知範圍。比如,你擅長炒股,那你就去賺股市的錢。

可如果你不擅長炒股,而盲目跟風,就容易成為股市裡邊的韭菜,被别人收割,有可能大半生的積蓄就打了水漂了。

明知道做不擅長的事兒,存在風險,可為什麼有無數人依舊去做呢?因為大部分人都懷着僥幸心理,認為自己會被命運眷顧。

說句不好聽的話,要真被命運眷顧,早就含着金湯匙出生,衣食無憂了,哪還要為了一日三餐,如何賺錢而發愁呢?

大部分人,都隻是能力有限的普通人。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内,吃到屬于自己的一杯羹,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人,最好要有自知之明。超過自己能力的财富,不要妄想太多,否則,會命比紙薄。

“命裡無時莫強求”:這些東西不屬于你,該放下了

三、白日夢的奢望。

新年許願的時候,很多人的願望,都是“一夜暴富”或者“一夜爆紅”。

每當看到一夜暴富或者一夜爆紅這兩個詞,我都覺得有點好笑。首先,沒有機會,怎麼一夜暴富?其次,普通人的命格,哪有可能一夜暴富?

這個時候,有人就會反駁,你看網際網路的XXX網紅,草根出身,年入多少百萬、千萬,難道其他人就做不到嗎?

如此反駁的人,其實都陷入到“幸存者偏差”當中。隻看到鳳毛麟角的人成功,而看不到多如牛毛的普通人不成功。

我可以這樣說,在人類社會,能夠熬出頭的人,始終是少數。99%的普通人,除非基因變異,或者吃到時代的紅利,否則,就是工薪階層的命。

成年人,還是活得“現實”一點比較好,不要整天做無法實作的“白日夢”。

小說的主角,可以通過金手指開挂,逆襲人生。可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99%的普通人都是龍套,金手指不過是一場奢望。

“命裡無時莫強求”:這些東西不屬于你,該放下了

四、努力後還是事與願違的偏執。

凡人有一個缺陷,拿得起,而放不下。

年輕人愛上了某個異性,還付出了不少精力、時間和金錢。可到頭來,别人還是不喜歡他,跟他各走各路。

難道說,事後死纏爛打就有用嗎?肯定是沒用的。别人不喜歡他,哪怕他付出了生命,别人也還是沒有好感。

人之是以隻能拿得起,而無法放得下,就是因為拿得起的過程,滿足了自己的欲望需求,而放下的過程,會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比如說,上一年你賺了20萬,今年你隻賺了10萬。這一個收入的現實落差,會導緻你心理的落差。落差到一定的程度,人就偏執、暴躁、精神内耗了。

人生在世,盡人事而聽天命。不見得我們執着什麼,就能夠改變什麼;不見得我們糾結什麼,就能夠得到什麼。

做好本分,對得起天理良心,就無憾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