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編者按: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作“十四五”規劃目标任務的關鍵一年。為全面展現新疆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努力開創新疆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局面,央廣網新疆頻道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網信辦、國家稅務總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稅務局策劃推出《高品質發展看新疆之“新質新造”》網絡主題傳播活動,派出記者聚焦新疆“九大産業叢集”建設,立體呈現新疆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和新成效。
央廣網塔城9月25日消息 一輛輛滿載着油料等物品的運輸車從哈薩克斯坦駛來,經過查驗之後井然有序地駛入海關進口交易區;邊民們三三兩兩地在申報大廳為進口商品辦理相關手續;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巴克圖口岸中哈邊民互市絲路文化商品城選購心儀的商品。
這是新疆巴克圖口岸經濟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
新疆,作為大陸連接配接中亞、西亞和歐洲最便捷的通道,擁有18個經國務院準許并對外開放口岸.
巴克圖口岸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距離塔城市僅12公裡的巴克圖口岸,有着260多年的通商曆史,是新疆首個邊民互市貿易轉型發展試點口岸,是全疆唯一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試點口岸,也是中國面向哈薩克斯坦、向西聯通中亞及歐洲各國的重要通道,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北通道的橋頭堡。
近年來,塔城地區緊抓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機遇,以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為抓手,不斷深化與中哈雙方協調會晤,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全國首批“落地加工”試點優勢,在全疆率先實行“邊民互市+整進整出”模式,口岸邊民互市貿易持續向好。
運輸車排隊等待通關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塔城地區口岸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賈興玲介紹,塔城素有“糧倉、肉庫、油缸”的美譽,農副産品加工是傳統産業。2014年10月,巴克圖口岸獲得全國首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資質。目前,塔城已初步形成食用植物油加工集聚效應,輻射帶動了更多邊民就業增收。
據介紹,今年前9月,邊民互市累計交易額達2.71億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30餘萬元,惠及邊民3.6萬人次,邊民增收400餘萬元。
從業人員對拉運油料的運輸車輛進行檢查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塔城市源盛和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張小平就是“邊民互市+整進整出”模式收益邊民的典型代表。
“我們合作社與當地落地加工企業簽訂采購協定,通過将邊民互市進口的葵花籽等原材料出售給加工企業,社内邊民即可獲得每單貨物價值1%的收益。”塔城市源盛和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代表張小平說。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越來越多的邊民加入合作社,不斷擴大口岸經濟交易規模,充分享受互市貿易紅利。
截至目前,巴圖口岸邊民互市備案邊民合作社17家,在塔城市備案落地加工企業9家。
落地加工企業生産的食用油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新疆錫伯圖商貿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羅志強介紹,借助口岸優勢及各項政策支援,公司從邊民合作社收購哈薩克斯坦進口葵花籽、亞麻籽等農副産品,拓寬了公司糧油生産加工原料的來源管道,也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
與此同時,塔城海關聚焦“管的住、放的開、通的快”,持續優化通關流程,對進口農産品給予“直通式運輸”通關便利措施,全力支援巴克圖中哈邊民互市轉型發展,保障供應鍊通暢。
塔城海關查檢三科科長魏傑對記者說:“我們用足用好落地加工‘直通運輸’‘委托申報’‘免到場查驗’便利化舉措;創新實施手機APP移動申報、拼車模式、單證預審和卡口關聯等監管措施,加強政策法規教育訓練,幫助邊民合法合規參貿,提高申報效率;強化科技應用,推進監管場所規範化智能化建設,提高邊境實驗室檢測能力,互市通關速度和交易量不斷提升。”
車輛排隊依次有序通關 (央廣網記者丁安 攝)
邊民可增收,企業有效益,産業能發展。“邊民互市+落地加工”實作了農副産品的增值,參加貿易的各方均能收益。
塔城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阿依丁·托留汗表示,塔城地區狠抓口岸經濟,依托巴克圖口岸開放優勢,建設實施了新聯檢廳、海關H986、報關報檢綜合樓等項目,巴克圖口岸實作每周7×12小時通關,口岸單日出入境車輛最高達到607輛,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貨物達到33.85萬噸。同時,随着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動工建設,塔城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貿易互補、文化互動、地緣互鄰等優勢将會更加突出,面向中亞和俄羅斯市場的國際合作前景将會更加廣闊。
策劃:胡苗苗 喻鵬濤
記者:丁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