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好人生》

這部電影由Roberto Benigni,Roberto Benigni,Nicoleta Blasky,Giorgio Cantarini等人執導。該片于1997年12月20日在意大利上映,并于1999年獲得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和最佳外語片獎。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往納粹集中營的故事,他們用他的想象力謊稱他們正在玩遊戲,最後父親讓兒子幼稚的心安然無恙,而他卻悲慘地死去。
與之前任何一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的電影不同,這部電影是一部黑色喜劇,從超越傳統規則的新視角直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曆史。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為所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傷的人注射了止痛藥。
2、辛德勒的名單
這部電影改編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1993年電影,改編自澳洲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的《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該片于1993年11月30日上映。
這部電影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car Schindler)和他的妻子艾米麗·辛德勒(Emily Schindler)的真實曆史,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抛棄了他們的财産,以保護1,200多名猶太人免受法西斯殺戮。
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1994年3月1日,影片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首映。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對這部電影印象深刻,以至于他在新聞釋出會上大喊:"我敦促你去看它。"它的影響和它所具有的深刻而痛苦的藝術魅力的震撼,與斯皮爾伯格從猶太人那裡流淌出來的血液,親身經曆了猶太人小時候的痛苦,他在烏克蘭的17名大家庭成員在波蘭納粹集中營中被謀殺,以及辛德勒不可避免的感激之情,是分不開的。 偉大的猶太恩人。
3、《世界好人》
這部電影改編自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亂世佳人》,由維克多·弗萊明、喬治·庫克和山姆·伍德聯合執導,克拉克·蓋博、費耶·李、托馬斯·米切爾、海蒂·麥克丹尼爾斯、奧利維亞·德·哈維蘭等人主演。
在美國内戰前夕,南方農場塔拉莊園的千王嘉莉愛上了另一個農民的兒子阿什利,并被拒絕,作為報複,嫁給了她的無愛男人查爾斯,阿什利的妻子梅蘭妮的弟弟。戰争期間,斯嘉麗成為寡婦,失去了母親,承擔了生活的重擔,不再是原來的奇金小姐;然而,盡管生活艱辛,斯嘉麗對阿什莉的感情仍然沒有改變。阿什利的妻子邁蘭的去世,讓斯嘉麗有機會愛她的丈夫瑞德,并記住阿什利多年。斯嘉麗會給自己什麼樣的明天?
影片的前半部分猶如史詩,再現了一百多年前繁榮的種植園文明衰落,亞特蘭大的五角星廣場到處都是受傷的士兵,不斷逃跑、槍擊、縱火等場面規模宏大、色彩鮮豔,後半部分是一部悲傷的心理劇,用劇的力量揭示了女主角内心的沖突走向成熟的過程。嘉莉精明而貪婪的綠色鑷子,通過精神,将斯嘉麗的魅力發揮到極緻。她對這個角色的熱情就像一團火,它永遠不會燃燒殆盡。雪貂瘋狂歇斯底裡的表演使她聲名鵲起,并使她成為奧斯卡獎得主。
4、《鬼魂來了》
該片是由華陰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中國電影合拍有限公司出品的喜劇戰争劇。該片由蔣文、姜文、蔣洪波、香川等執導。該片于2000年5月上映。
抗日戰争結束時,河北省一個偏遠村莊的誠實村民馬大山面臨着一個難題:有人向他扔了裝有日本鬼花屋蕭三郎和韓庭翻譯董漢臣的麻袋,聲稱要來,但沒有看到他。大方的媽達三方将兩人當成父母,一邊與村裡人協商,最後決定把兩個人處死,但最終因為"神的旨意"而無法做到。
開玩笑的董漢臣試圖讓杭家台村民與蕭三郎簽訂合同,說花屋安全送到日本憲兵隊後,村民們可以拿到幾輛大車的糧食。馬大山和村民們興高采烈地沖向憲兵隊,俘虜們趕到日方,但日方并沒有"回報他們的禮貌"。
影片是一部反華電影的傳統叙事和鋪路,異常坦率和直接,充滿力量和激情,反映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多重性。整部電影,正如老子所說,"好如水",反映了中國人寬容但頑強的性格。觀衆可以看到善良在中國人心中流動,也感受到善良不能被任意欺負。
5、《拯救士兵瑞恩》
這部電影是夢工廠制作的1998年戰争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西摩和馬特·達蒙共同主演。該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2014年12月17日,該片入圍2014年美國國寶電影。
這部電影描繪了諾曼底登陸後在前線作戰的瑞安家族的四個兒子,除了第101空降師最小的兒子詹姆斯·瑞安之外,他們三人都在兩周内死亡。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将得知這一事件後,出于人道主義考慮,指令前線組織一支八人小隊,在浩瀚的大海、槍雨中尋找二等兵詹姆斯·瑞安的生死存亡,并安全傳回後方。
這部電影在戰争場景中的表現非常逼真,幾乎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戰場血腥的場面,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争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稱其為"極其暴力的戰争片"。但許多二戰老兵對這部電影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為"二戰最真實的反映"。尤其是影片26分鐘重演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被粉絲、軍人迷、愛好者當成寶庫,沒有人能向右走。
6、《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這部電影改編自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John Byrne)2006年的同名小說,由馬克·赫爾曼(Mark Herman)執導,阿莎·巴特菲爾德(Asha Butterfield)、維拉·法梅加(Vera Famega)和魯珀特·弗蘭德斯(Rupert Flanders)共同主演。該片于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這部電影講述了八歲的布魯諾(Bruno)的故事,他是集中營中一名德國指揮官的兒子,他與集中營圍欄另一邊的猶太男孩建立了友誼,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集中營的故事,并從孩子的角度看待那個特定的時期。那些殺戮和難以看到的鮮血,在孩子們的眼中卻是那麼的奇特而有趣,但越現實的殘酷,就越令人心碎。
7、勇敢的心
這部電影由派拉蒙影業制作,梅爾·吉布森執導,梅爾·吉布森,蘇菲·馬索和凱瑟琳·麥科馬克主演。該片于1995年5月24日在美國上映。這部電影赢得了多項奧斯卡獎。
當威廉·華萊士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國人的戰鬥中喪生。小時候,他在父親的朋友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國術。像箭一樣,年輕的華萊士回到了家鄉,向被英國人搶劫并殺死的美麗少女梅倫求婚。最後,在廣大村民"追随英雄"的呐喊聲中,華萊士帶領大家奮起反抗,斬殺英軍士兵宣告起義。他帶領蘇格蘭人進行了多年的戰鬥,然後在愛丁堡被英國人逮捕。他在被判刑前高呼"自由",震驚了所有人。幾周後,羅布高呼"為華萊士複仇"的口号,英勇地繼承了華萊士對抗英國人的遺産。蘇格蘭人民終於實現了民族獨立。
信仰需要被說出來,就像基督教需要耶稣一樣,就像教皇一樣,自由需要屬靈的上司。華萊士的出現是必然的,也是結果。他死後用過的劍,就是繼承了這種精神上的傳播,就像"神像"一樣,與他每一個人都有希望,與他一起可以聚集更多自由的人,與他一起象征着勝利。勝利預示着最後一位哈姆斯投擲華萊士的大劍,在天空中畫出完美的曲線,最終牢牢地落在地上。我們真的不需要我們身後的叙述來猜測結局 - 蘇格蘭赢得了自由。
8、"盧旺達酒店"
這部電影于2004年由英國,南非,加拿大和意大利聯合制作。這部電影由特裡·喬治執導,唐·錢德爾、蘇菲·奧康奈爾、傑奎琳·菲尼克斯和尼克·諾爾特聯合主演,于2004年9月11日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
這部電影以1994年盧旺達種族滅絕為原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盧旺達胡圖族酒店經理保羅·盧薩巴金納(Paul Lussabagina)試圖在種族争鬥中拯救1,268名圖西族和胡圖族難民的故事。
這部電影沒有刻意描述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屠殺的場景,而是描繪了保羅背信棄義的緊繃的心弦,以及住在盧旺達酒店的旅行者在面對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時不斷造成的新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