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鹽堿地上,鮮食玉米鮮食花生稭稈高值化利用試驗獲得成功

9月22日,在陽信縣一片鮮食花生鮮食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田裡,一台花生秧收割機正貼着地皮割斷鮮綠的花生秧,“吞入腹中”粉碎,細碎的花生秧通過運輸車送到打捆機旁,填入料鬥,一會兒另一端就“吐出”一個碩大結實的草捆。草捆運往飼養場,與随後收割的新鮮玉米稭稈混貯,可做成高值化飼料。

鹽堿地上,鮮食玉米鮮食花生稭稈高值化利用試驗獲得成功

收割機正在作業。

當天,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在山東借箭牛業發展有限公司中輕度鹽堿地試驗田中,召開鹽堿地鮮食花生鮮食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稭稈飼草化技術現場觀摩教育訓練會,吸引了業内衆多專家,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濱州部分縣(市、區)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企業、農業加工企業等生産一線的工作者,前來參觀。

鹽堿地上,鮮食玉米鮮食花生稭稈高值化利用試驗獲得成功

打成捆的飼草。

這次試驗采用的是山東省農科院萬書波團隊在普通花生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基礎上研發的高值高效新技術。

團隊試驗負責人、山東省農科院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正介紹,這項技術有效解決了鮮食花生鮮食玉米機械化帶狀種植的稭稈利用問題。

如何實作呢?張正道出關鍵技術:

——選擇可同期收獲、宜機收的鮮食花生、鮮食玉米品種。鮮食花生鮮食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模式下,可選擇生育期适中、适宜用莖穗兼收機械機收的糯和甜糯類鮮食玉米品種,比如“魯甜糯191”“蜜甜糯1号”“農科糯336”等;鮮食花生品種選擇較耐陰、生育期較短适宜與鮮食玉米同期收獲的花生品種,比如“花育9515”“舜花20”“冀花甜1号”“花育60”等。

——選擇鮮食花生鮮食玉米行比合适的帶狀複合種植模式。花生秧和玉米稭稈适宜混貯比例試驗表明,花生秧占比20 %-40 %時可調制優質混貯飼料。如需同期産出适宜比例的花生秧和玉米稭稈,鮮食花生鮮食玉米宜選擇花生玉米行比4:2帶狀複合種植模式。

——玉米稭稈花生秧混合裹包青貯。用混合攪拌機将玉米稭稈和花生秧進行攪拌混勻,按照每噸混合飼料添加15克 的複合發酵菌劑幹粉。以最終混貯飼料中含水量不超過75%為宜,菌液随機械混勻時噴灑。

多年試驗表明,該技術提質增效明顯。在花生玉米帶狀種植4:2模式下,混貯飼料花生秧占比25%-33%,蛋白含量9%-12%、幹物質含量25%-30%。通過花生秧占比在30%的混貯飼草飼喂西雜牛試驗發現,混貯飼草飼喂組肉牛日增重可達1.7千克,與全株青貯玉米飼喂對照相比,每增重1千克降低成本0.5元,實作了稭稈混貯優質飼草化利用。

鮮食花生、鮮食玉米稭稈飼料化利用,拓展了飼料來源,降低了糧食消耗和養殖成本,實作了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大幅提高傳統種植效益,緩解了正在推廣的“糧改飼”壓力,符合國家提出的“豆粕減量”計劃,是一項引領傳統農區的“實用、先進、高效”新技術。

鹽堿地上,鮮食玉米鮮食花生稭稈高值化利用試驗獲得成功

課題組成員在現場交流。

觀摩會上,課題組對位于陽信縣借箭牛業種植基地的鮮食玉米鮮食花生帶狀複合種植2:4模式、4:4模式進行了測産。“雖然今年夏季前期幹旱、後期雨水較多,但在這塊鹽堿地上,鮮食花生鮮食玉米的産量仍然可觀。”看到測産結果,張正粗略計算一番,滿意地笑了。

——鮮食玉米鮮食花生2:4模式,帶寬3.20米,收獲鮮食玉米(黑甜糯631)2316.0穗/畝、玉米稭稈1057.0千克/畝,鮮食花生(白沙1016)341.1千克/畝、花生秧786.4千克/畝。

——鮮食玉米鮮食花生4:4模式,帶寬4.80米,收獲鮮食玉米(黑甜糯631)2779.2穗/畝、玉米稭稈798.7千克/畝,鮮食花生(白沙1016)250.1千克/畝、花生秧583.6千克/畝,鮮食花生(花育9515)204.4千克/畝、花生秧412.4千克/畝,鮮食花生(花育60)347.9千克/畝、花生秧510.8千克/畝。

據悉,這次試驗是在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鄉村提振項目的支援下完成的。

(大衆新聞·農村大衆記者 陳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