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有網友反映,在海口汽車西站候車廳内進行急救時,一台AED需要掃碼才能打開外箱取出,引發輿論熱議。9月17日,海口市12345回複稱,市衛健委正在采購合格機箱,對不規範的機箱進行有計劃更新工作。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需要掃碼的AED急救裝置牽出的,是正在發展普及的AED與政府對AED監管難之間的沖突。一方面,在公衆的期待和國家規範中,一批曆史遺留的AED外箱已跟不上公共衛生的要求,需要進行清退;另一方面,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從民生角度出發,需要優先保障AED急救裝置的數量充足。
AED掃二維碼才能開箱?
9月9日,海口一市民釋出視訊稱,海口汽車西站候車廳有一位大叔突然暈倒,當自己想用附近一台AED對大叔進行急救時,卻發現其外箱上寫着“微信掃碼,打開櫃門”。因台風過境網絡信号不佳,該網友遲遲無法掃開外箱取出AED,好在最後大叔被人工心肺複蘇搶救回來。
對此,海口市急救中心和第三方運維公司都回應稱,在外箱側面有安全錘,緊急情況下可以砸開玻璃取出AED。需要掃二維碼才能開箱的AED也引發輿論的關注,不少網友擔憂,“路人一般都不敢用錘子砸,是掃二維碼還是用錘子砸,猶豫的工夫,黃金急救時間已經過去。”
貼有二維碼的AED(圖源:網絡)
AED全稱為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便攜式、易于操作的心髒急救裝置。面對突發心髒驟停的患者,即使是非專業人員,也能立即使用AED給予患者電擊除顫,幫助患者心肺複蘇,AED是以也被稱之為“救命神器”。然而,“救命神器”卻出現需要掃二維碼的設計,這似乎與其使用屬性相違背。
“客戶有需求,我們就生産。”一位AED代理商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需要掃描二維碼的AED是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産物。前兩年,在普及AED的背景下,客戶對AED的管理有了更高的需求,廠商便推出AED智能化管理。所謂的“智能化管理”,即建立一個背景系統及時監測AED裝置狀态,比如誰使用了AED、AED能否使用等,以便于及時進行管理和維護。
AED代理商告訴記者,二維碼隻是實作智能化管理的一種方式。早期生産的AED箱體本身沒有聯網功能,後來為了節約成本,讓使用者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實作智能化管理,也就催生了一批箱體帶有二維碼的AED。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海口涉事AED是魚躍醫療旗下的普美康YC106B型号。魚躍醫療客服專員向極目新聞記者确認,該型号AED是老款型号,掃碼是為了友善管理,直至目前仍然在銷售中,且不止在海南分布。
但無論是代理商還是廠商,均不認為在AED箱體上設計二維碼有什麼不妥,因為箱體實際上可以通過砸碎面闆打開,并非隻有掃碼才可以打開。“特殊情況可以砸碎面闆,拿取裝置,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魚躍醫療客服稱,以往從未出過問題,也沒有使用者回報過箱體不友善打開。
全部更新換代面臨資金難題
為什麼人流量很大的海口汽車西站仍在使用帶二維碼箱體的AED,是沒有更好的機箱可以替代了嗎?前述代理商告訴記者,實際上,從技術上,目前AED已經有更好的箱體,可以直接拉開使用,箱體本身可以自動上報資料到背景。而且越來越多的地方在使用這樣的AED,替代老版本的AED箱體。
明明已經有更好的AED,已經“過時”的AED為何會繼續存在?
“這确實是我們工作中的痛點。”海口市急救中心教育訓練科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海口市現在确實仍存在一部分AED箱體帶二維碼。這批AED是2018年配置的,購入的成本要四五萬元一台,當時專家考慮到防盜需求,建議掃碼上鎖。2021年國家出台相關标準後,原有的這批AED已經不符合需求,作為曆史遺留問題,理論上應該盡快處理掉。
但另一方面,海口目前全市擁有的AED數量,尚未達到國家倡導的3000台目标的一半。目前當地其實已經更換了90%的機器,還剩下幾十台機器需要更換,要将剩餘的帶二維碼箱體的AED全部更新換代,需要考慮資金等問題。如果一下子清退這些帶碼AED,則可能導緻公衆無AED可以使用。
“考慮到可能掃碼失敗,我們還配有安全錘這種應急措施,保障市民能夠及時取到AED的裝置。綜合考量還是先保留這批次AED。”海口市急救中心教育訓練科上述負責人稱,為了保證這批老批次的AED使用不出問題,海口市衛健委還專門找了監管AED裝置的第三方運維公司,對AED使用狀況進行巡檢。
第三方AED運維公司也告訴極目新聞,有專人通過背景實時監測AED,公司一年對全市所有AED巡檢三次,日前就已發現了這批次AED使用存在故障,并向衛健委報告。
前述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夾在投放主體、國家标準和公衆期待之間,對AED的管理工作并不好做。目前已更換海口汽車西站那台AED的外箱,但剩餘外箱的更換還需要時間。海口市AED多數是由社會力量捐贈,衛健委隻能倡導投放方使用更便捷的AED,相應來說購買成本也更高,“你也不可能一下把不符合要求的AED全都丢掉,那投放主體會怎麼想?另外我們也在積極申請經費,在投放機關不能替換的情況下,我們也盡量把外箱換掉。”負責人稱,目前計劃年底内把剩餘幾十台同類型AED外箱置換。
海口市12345回複極目新聞記者,市衛健委正在采購合格機箱,對不規範的機箱進行有計劃更新工作。
深圳某地鐵站AED采用貼封條管理外箱(圖源:央視新聞)
AED規範化是未來趨勢
“掃碼就是打開AED機箱、拿出AED的方法之一。”急救科普人士張元春告訴記者,在實踐過程中,他還接觸過刷身份證、鑰匙開鎖等方式。實際操作中,由于有管理的需求,業界對AED外箱的配置方法各種各樣,限于地區AED的普及程度不一緻,很難要求強制統一規範,目前行業内沒有強制統一标準。
但掃二維碼這些方法可能會延誤AED的取出,甚至可能會出現取不出的情況,比如手機沒電了。張元春表示,無論什麼方式,友善快捷地拿到AED才是最重要的。
張元春表示,随着AED的普及,也遇到管理困境。早在2021年,就有AED外箱需要掃碼下載下傳APP才能打開,引發媒體讨論。據《南方日報》的報道,每購入一台AED裝置需要花費2萬元-3萬元,每兩到三年需要更換一次電池,其中還有檢修和維護成本。誰來出資、怎樣維護成為現實問題。
曾經就有很多社會力量采購AED捐贈給地方政府之後,“有的地方不維護,不愛惜,有的地方的AED放久了,電池沒電了,都沒人去管。”張元春說。
張元春表示,一方面要向大衆普及,關鍵時刻不是必須要開鎖、掃描、刷身份證,可以砸開玻璃拿出AED去救人。另一方面,規範化發展是未來趨勢。
2021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除顫器通知》安裝要求第五條顯示,外箱或機櫃門應友善、快捷開啟(不上鎖、不掃碼),避免錯失搶救時間。
部分地區也已經開始對AED配置與維護管理進行統一規範。2022年6月,杭州市要求“AED應配保護外箱或機櫃,不得上鎖、不采用掃碼開啟”。2024年6月,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也要求AED應配保護外箱或機櫃,保護外箱或機櫃門應友善快捷開啟,不得上鎖、不采用掃碼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