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舉辦本屆上合峰會後,阿斯塔納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外交潮。據《阿斯塔納時報》消息,德國總理朔爾茨的專機,近日降落在了哈薩克斯坦首都機場。這是時隔14年之後,德國政府首腦首次對哈薩克斯坦展開國事通路。
關于此行的目的,從朔爾茨攜帶的大規模商業代表團就能看出來,經濟、能源、氣候以及區域合作将是此行洽談的重點。
德國總理朔爾茨、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
除了哈薩克斯坦,朔爾茨還将在3天内通路中亞其他4個國家。基本上也是匆匆接觸,沒有開展更深層次的交談。然而,即便是在有限的時間裡,朔爾茨依然将俄烏沖突搬上了桌面。
應朔爾茨要求,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就目前的俄烏局勢發表了評論。托卡耶夫直言,“從軍事意義上來說,俄羅斯不可能被打敗”。
并表示,“中國和巴西提出的和平倡議值得支援”,各方應當認真考慮這些倡議,先推動俄烏停火,再讨論領土問題。
這番表态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一是托卡耶夫承認俄羅斯具備軍事優勢。換而言之就是,西方試圖通過對烏軍援來拖垮俄羅斯的企圖,是很難得逞的,必須要直面俄軍具備軍力優勢的事實。
俄烏局勢
相較于此前,托卡耶夫在俄烏沖突的問題上“屢屢拆台”,這次當着朔爾茨的面作出的表述,反倒是給了普京一個面子。
這恰恰能說明,托卡耶夫在看待地緣危機,以及處理大國關系時,是非常具有政治智慧的。
還記得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初,烏東四地發起“入俄公投”,并被俄羅斯納入“本國領土”的時候,托卡耶夫甚至當着普京的面,直言“不會支援公投結果”,也不會承認“盧甘茨克共和國”以及“頓涅茨克共和國”。
之是以這樣強調,并非是托卡耶夫要故意給普京“難堪”,而是從哈薩克斯坦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作出的考慮。
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如果支援各地以“公投”的方式行使“民族自決權”,那麼就會給外部勢力留下幹預本國内政事務的空間。
托卡耶夫和普京握手
是以,托卡耶夫在這個問題上非常謹慎。至于說承認俄羅斯具備軍事優勢,這本身也是一個事實,就連不少西方國家也承認,烏克蘭想要在戰場上扭轉劣勢,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既然是事實,那麼托卡耶夫說出來,也就無傷大雅了,即便西方感到不滿,但也無力反駁。
而從托卡耶夫支援中國和巴西提出的和平倡議來看,可視作為,他傾向于支援中國和巴西作為“調停者”的角色。
這跟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的表态略有不同,後者在提到中國的同時,還提到了印度,認為印度也有充當“調停者”的潛質。
而托卡耶夫在談及俄烏和談的可能時,卻唯獨把印度給忽略掉了,這其實也是因為,印度在斡旋俄烏沖突這件事上,确實沒有拿出什麼行之有效的方案。
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總理莫迪在新一屆任期内,先後通路俄羅斯和烏克蘭,擺出一副積極參與并解決國際事務的姿态,然而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是以才會如此沒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