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無宅,有人多宅?宅基地有大調整,“跨村交易”已成型

眼看着又一批年輕人達到适婚年齡,很多農村父母,都希望盡快給孩子置辦新房,用于孩子相親和結婚。而每當這個時候,翻建農房就成了重點,宅基地也成為了基礎中的基礎。

然而,關于利用宅基地建房,在農村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宅基地和人員數量不均等,有人有獨立戶口,卻無宅基地,而有人一個戶口,卻擁有多套住宅。對此,部分農民很希望,宅基地能夠進行調整,保障戶有所居。

有人無宅,有人多宅?宅基地有大調整,“跨村交易”已成型

其實,為保障農民戶有所居,最直接的措施就是一戶一宅,國家為此也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而接下來,影響宅基地和人口關系的措施,不隻是多宅情況的整頓,更在于宅基地的流通,與之關聯的利益群體,并不在少數,也不隻是農民。

有人無宅,有人多宅?宅基地有大調整,“跨村交易”已成型

在農村,為何會出現宅基地和人口數量不均等?

宅基地資源“大配置設定”時期,主要集中于50年代和80年代,之後宅基地資源,便逐漸配置設定給了新增人口,直到現在,很多農村已無空閑宅基地可供配置設定,并常見于數量較多的集聚提升類村莊和城鄉融合類村莊。是以,在新宅基地供應有限的情況下,人口疊代因素和子女生育數量差異,共同決定了宅基地和人員數量不均等問題。

與此同時,此前農村宅基地的買賣和交易,有一個時間紅線,即1998年8月29日,因為在這一天,第四次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正式出台,并明确規定,禁止農村宅基地進行跨村買賣,并終止辦理過戶手續。也就是說,宅基地跨村買賣的被終止,已經将宅基地交易“鎖”在了村内,無法通過自由買賣,來自發平衡宅基地和人口數量關系。

總的來說,正是由于新宅基地供應有限的情況下,人口疊代和子女生育差異,讓宅基地和人員數量出現不均等,同時,宅基地跨村買賣被終止後,農民無法通過自由買賣,來自發平衡宅基地和人口數量變化。以上,就是出現宅基地和人口數量不均等問題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對宅基地流通适當放寬,是平衡宅基地和農村人口的内驅力。

有人無宅,有人多宅?宅基地有大調整,“跨村交易”已成型

宅基地有大調整,“跨村交易”已成型。

為了進一步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多地區進行了一些大膽嘗試,以浙江義烏為例,當地開展了宅基地跨村有償調劑試點。農民退出部分宅基地資格權後,便可通過公開競拍的方式,由縣域内其他村民購買,收益大部分歸農民。這一措施的突破點,在于将宅基地交易範圍,由村級擴大至縣級,“跨村交易”已成型,有利于宅基地和人口的平衡。

除此以外,《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表示,推動建立多元化的農民戶有所居保障機制。可見,接下來的宅基地資源調整,将會多模式并行,比如“房票模式”、跨村有償調劑、合作建房、使用權限期租賃等。其中,可參與人群,不隻是本村農民,還包括外村農民,還有部分市民。

有人無宅,有人多宅?宅基地有大調整,“跨村交易”已成型

關于宅基地資源調整,農民應該注意什麼?

一個是宅基地使用權租賃,單次期限不能超過20年,并嚴格禁止明面租賃、暗地買賣的情況出現,相關交易不受法律認可。另一個是房屋是宅基地存續的關鍵,建議農民保障地上房屋功能性完整,及時翻建和修繕很有必要。

有人無宅,有人多宅?宅基地有大調整,“跨村交易”已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