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究竟是社交好,還是不社交好?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認為,肯定是社交好。主動社交,才能給自己增添更多的人脈。在人情社會,不就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有的人認為,不社交也挺好。現在的社交,不過是多加幾個微信好友。真遇到事,也沒有什麼助力。社不社交,沒有差別。
有的人認為,隻有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窮人,才會選擇社交。而有錢有勢的富人,根本不用社交,就有一堆人來奉承他們。
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是否社交,不僅跟人之觀念、需求、目的有關,還跟人之階層有關。階層不同,對于社交的選擇就不一樣。
02
北宋宰相呂蒙正,在《破窯賦》中介紹了自己的人生經曆。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饑,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
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職于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觞,上人寵,下人擁。”
大緻意思是:
當初在洛陽,我還是一個窮苦的讀書人,早上求僧人施舍飯菜,晚上住在破舊的窯洞裡邊,衣服也無法遮蔽自己的身體。别人看到我,都特别嫌棄。
今天當了宰相,位列三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羅綢緞,動不動就有成千上萬人鞍前馬後。難道他們是喜歡我嗎,不過是喜歡我的權勢罷了。
呂蒙正在貧窮的時候,哪怕他想社交,也沒有人喜歡他。呂蒙正當了宰相之後,哪怕他不想社交,也有無數人奉承、讨好他。
03
先來談談“窮人拼了命社交”。
人窮的時候,總有一個想法,唯有結交貴人,多個朋友多條路,才能改變命運。
從幻想的角度來說,這是沒問題的。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貴人憑什麼要跟窮人往來呢?難道貪圖窮人的窮氣?
身處底層,哪怕再怎麼社交,也隻能結交到同階層的窮人,而無法結交到更高階層的貴人。
跟窮人結交,受到落後觀念的影響,隻會讓自己的觀念更落後。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試問,跟底層的窮人社交,别人又無法給我們什麼助力,甚至還會阻礙我們,那這樣的社交,又有什麼意義呢?
沒有什麼意義。你看村口的一群長舌婦,天天東家長,西家短,互道家長裡短,難道就獲益匪淺嗎?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
窮人拼了命社交,所獲得的,除了是“窮氣”,就沒有什麼了。在這個世界,不是多個朋友多條路,而是自己有本事,别人才會奉承你。
04
再來談談“富人不需要社交”。
《增廣賢文》有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人窮,哪怕居住在鬧市區,也不會有人關注。人富,哪怕居住在深山老林,也都會有人登門拜訪。窮或者富,決定了别人對你的态度。
在聚會的時候,人們隻會向有錢人敬酒,而不會向窮人敬酒。在别人看來,向窮人敬酒毫無意義,唯有向富人敬酒,才有可能讨得富人的歡心。
富人需要社交嗎?根本不需要社交。隻要别人有錢,那數不勝數的朋友、客戶、讨好者,都會聚集在他們的身邊。
看似“得道者多助”,實際上是“精英強者多助”。
劉邦還是小混混的時候,沒有人在乎他。随着劉邦有了地盤、實力,無數人都來讨好劉邦。等劉邦一統天下,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劉邦的垂青。
社交的本質,看似談感情,實際上談利益、地位、錢财、權勢、價值。
05
寫到最後
窮人拼了命社交,是因為他們幻想多個朋友多條路。可他們都不知道,沒有錢,哪怕你想跟别人社交,别人也嫌棄你。
富人不需要社交,是因為他們有本事,有實力,根本不用主動讨好别人,别人就會來主動讨好自己。有錢人,有權人,不愁沒有圈子。
說得再深入一點。富人都不用說什麼,就會有一大堆的馬仔,主動送錢給他們。
窮人的錢,需要拼了命去賺取;富人的錢,基本都自己送上門。而錢财,恰恰決定了一個人的社交情況。
對于窮人來說,将心思全部花在社交上,毫無意義。因為缺乏實力的社交,隻會找到窮人,而不會找到貴人。
唯有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進入到更進階的圈子當中。實力決定一切。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