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視力受損 or 先天失明,都有機會重獲光明了?!
就在剛剛,馬斯克宣布旗下Neuralink的大腦植入晶片Blindsight,正式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突破性裝置認定”。
據了解,該認定通常在以下情況被授予:
初步臨床證據表明,該藥物/器械與現有治療方法相比,在臨床顯著性方面表現出實質性改善。
一旦有了該認證,Blindsight可以獲得優先審查。
擁有該認證的裝置,将獲得FDA優先審查并加強與FDA的溝通。
目标通常是将審批時間縮短至6個月或更短,具體取決于資料品質和送出準備情況。
△來自FDA官網
而且,Blindsight設定了兩個階段目标:
視覺首先會是低分辨率的,就像Atari圖形(像素風)一樣。
最終像Geordi La Forge(星際迷航中的盲人角色,通過佩戴裝置擁有遠超常人的視力),能夠在紅外線、紫外線甚至雷達波長下看到東西。
消息公布後,2000多萬網友趕來圍觀,大家直呼不可思議!
incredible!
甚至有人調侃,上一個治愈盲人的還是耶稣。
大腦植入晶片Blindsight:讓盲人重獲光明
早在今年3月,馬斯克就宣布Blindsight将是繼“心靈感應(Telepathy)”後的下一代産品。
按老馬的話說,Blindsight能夠實作:
讓那些失去雙眼和視神經的人看到東西。
如果視覺皮層完好無損,甚至可以讓那些生來失明的人第一次看到東西。
當時他就稱,Blindsight植入物已經在猴子身上發揮了作用。
一般來說,眼球成像的原理主要是:
當光線進入眼球時,首先穿過角膜和晶狀體,正是眼睛的外層和中間層,而當光線到達眼睛後部的視網膜時,被稱為光感受器的細胞将其轉換為電信号。
再通過視神經傳播到大腦,大腦就将這些電信号解析為看到的圖像,而視障都是因為視網膜或視神經的損壞。
而Blindsight通過侵入式的方式植入大腦,通過外部電信号直接刺激視覺皮層,使盲人産生光感(感覺光在視野中的具體位置)。
在患者将光感位置資訊回報給研究人員後,研究人員會再次釋放設計組合好的電刺激信号,進而在患者視野範圍内形成影像圖形。
按老馬的說法,這種方式完全繞過眼睛和視神經,将資訊直接發送給了大腦,是以隻要視覺皮層完好無損,哪怕先天失明的人也能“治”。
獲FDA“突破性裝置認定”≠能治療失明?
事實果真如老馬宣傳嗎?
國外媒體TechCrunch直接在一篇報道中評價:
無論馬斯克怎麼說,即便Blindsight獲得相關認定,也并不意味Neuralink已經開發出了治療失明的方法。
先來看FDA的“突破性裝置認定”到底是個啥?
據了解,“突破性裝置認定”(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是FDA為某些具有潛在突破性醫療治療、診斷或監測功能的醫療器械提供的一種特殊認證。
要想獲得該認證,必須滿足以下标準之一:
- 該裝置為治療或診斷嚴重疾病或無法治愈的人類疾病或狀況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療或診斷;
- 該裝置代表了突破性技術,沒有已準許或獲批的替代方案,或在減少住院、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促進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當然了,該認定還提供了一些額外好處,例如優先審查和其他便利措施。
提供幾種不同的選項,來和FDA專家進行交流,以有效解決上市前審查階段出現的問題;
安排了FDA優先審查;
資料顯示,“突破性裝置認定”是一項自願計劃,從2015年推出以來,已經有近1,000種醫療器械獲得授權,單去年就有145種。
而Blindsight雖然最新獲得了認定,但在TechCrunch看來:
現在說這種裝置可以讓盲人重見光明還為時過早
問題主要在兩個方面:
首要挑戰是電極密度較低。
雖然Blindsight提高了微電極陣列的密度,但仍然存在根本缺陷。
因為電極陣列的密度較低,導緻“看到”的圖像沒有可辨識的模式。
此外,有觀點認為,出生時失明的人不會發展出通過眼睛看東西的生物能力,是以他們不會有視力正常的人了解的視覺概念。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持樂觀态度,認為完全恢複視力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
面對媒體相關置評請求,無論是馬斯克還是Neuralink,目前均未回複。
最後,Neuralink又打了一波廣告,繼續招募起了參與腦機接口試驗的患者。
對此,你怎麼看這項新裝置呢?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号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