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思想周刊·策論 | 丹砂之路:長江流域2000年前經濟文化互動的一個例證

新重慶-重慶日報 李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機制。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華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如何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在2024長江文明論壇即将召開之際,重慶日報推出策劃專版,以飨讀者。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華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務川大坪漢墓出土的朱砂勾勒出2000年前長江流域經濟文化互動的曆史圖景,為推動長江文化保護傳承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注腳。

2007年秋,由我擔任領隊的考古隊伍在大坪漢墓群一座磚室墓的填土中發現了33顆玉米粒大小的朱砂。乍看起來,它們與普通石子無異,隻是顔色暗紅。這一發現令人振奮,在之後的清理中,我們把尋找朱砂作為一個重要方向。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在所清理的47座墓葬中的24座裡發現了朱砂,占墓葬總數的51%,這是大坪漢墓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結合對大坪當地民俗的調查,我們對墓底撒朱砂的葬俗提供了兩種可能的解釋:一是宗教用途。當地陰陽先生在現今的喪葬活動中仍偶用朱砂,其所起的作用據稱可“呼龍接脈”。陰陽先生認為朱砂是一種渾然天成的靈性之物,在一處風水不佳的地勢,投以朱砂,可溝通地氣,将好的龍脈引過來。二是财富象征。當地民間曾認為最值錢的幾種礦物質和金屬依次為朱砂、水銀、黃金、銅、錫,朱砂列首位。

朱砂,又名丹砂、辰砂,化學名為硫化汞(HgS),是煉汞的主要礦物原料。中國古代,朱砂被用作彩繪顔料、藥品、煉丹原料和宗教物品等,曆數千年而不衰。距今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居民就用朱砂作彩繪顔料,朱砂用于喪葬活動始于仰韶時代中晚期(距今5300—4700年),殷商時期的墓葬中有用朱砂撒蓋死者的執行個體。自戰國時期起,由于煉丹術的興起,朱砂成為煉丹的主要原料之一,經秦漢,在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直至宋代都有相當的發展。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戰國時期巴人墓葬中曾有朱砂出土,是巴人較早認識和使用朱砂的例證。

根據現代科學調查,大陸朱砂主要分布在四個汞礦成礦區:昆侖—秦嶺成礦區(甘南、陝南等地)、三江成礦區(川西和雲南中西部)、武陵成礦區(湘西黔東、川東南、鄂西南)和右江成礦區(滇東南、黔西南和廣西)。古代文獻中,朱砂的産地則有巴、越、辰州等,如許慎《說文解字》稱:“丹,巴越之赤石也。”可見湘、黔、渝毗鄰的“武陵成礦區”,即貴州銅仁、萬山、務川,湖南鳳凰、新晃、保靖和重慶酉陽、秀山一帶,自古就是朱砂的重要産地。務川朱砂開采在明代頗為興盛,明嘉靖《思南府志·地理志·風俗》稱居人以“采砂為業”,又因“務川有砂坑之利,商賈輻辏,人多殷富,善告讦,難治。長吏多不能久,必以罪罷去”。

大坪西漢早期的墓葬中即已使用朱砂,并一直貫穿整個墓地的始終。結合務川當地朱砂蘊藏量極其豐富的現實,我們完全可以推測,墓中所出朱砂即産自當地。為證明這一推測,發掘過程中,我們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科技考古實驗室合作,對墓内、礦山和河流中的朱砂進行了采樣分析。初步檢測結果表明,各地點朱砂的S同位素一緻,這表明,墓内的朱砂即出自當地。這将務川朱砂開采史自明代大幅提前至漢代,并用實物的證據改寫了貴州朱砂開采史。換言之,“武陵成礦區”朱砂開采的時間當不晚于西漢早期。

考古發掘材料顯示,大坪漢墓與峽江地區漢墓風格接近,而與貴州南部的漢墓略有差别,特别展現在出土物上。如蒜頭壺、半邊頂的陶屋模型等遺物不見于貴州南部的漢墓,而在峽江地區漢墓中較為多見。此外,形制相同的“熊”柱碓房、井蓋模型、陶俑等在峽江地區漢墓裡也較為多見。大坪漢墓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表明其與峽江地區漢墓是一體的,其中至少存在秦和巴蜀兩種文化因素。務川境内目前尚未發現早于漢代的文化遺存,鑒于漢墓面貌的一緻性,似可認為活動在這裡的人群是漢初逆烏江及其支流或沿其他線路,自峽江地區進入務川一帶的,而當地豐富的朱砂蘊藏可能是促使這一人群進入該地區的重要原因。

長江是一條文化的通道,是跨越曆史時空流動的線性文化遺産,在中華文明曆史程序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古老的長江潤澤了廣袤的土地和沿岸的百姓,承載了幾千年的族群記憶,積澱了厚重的曆史文化。務川豐富的朱砂蘊藏,可能是導緻峽江地帶的人群逆烏江及其支流向上移動進入該地的重要原因。而随人群的南來,大量丹砂順烏江而下,再沿長江銷往各地。如任乃強先生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中所說:“其丹循此水,轉烏江至枳,運銷全華”,由此織成一條紅色的“丹砂之路”。

湖南博物院在進行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的朱砂彩繪研究時發現,部分陶器和帛畫上的硫化汞通常伴随比較高的鋇。華南地區朱砂礦床中,務川汞礦以辰砂和重晶石(硫酸鋇)共生為特征,另外辰砂和重晶石都屬于重礦物,若是以礦石粉碎水飛的方式進行篩選,很有可能在成品朱砂顔料裡面會混入重晶石。哈佛大學對其館藏的部分漢代彩繪陶器檢測也發現朱砂顔料中混入重晶石。按礦物組合來看,馬王堆很可能是用了“武陵成礦區”朱砂。此外,也有學者認為殷墟中朱砂的來源,最有可能是以貴州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如此,“武陵成礦區”丹砂“運銷全華”的貿易網絡已若隐若現。未來,采集各地朱砂樣本,通過包括S同位素在内的多科學手段的分析,這條紅色的“丹砂之路”有望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現。

(作者系貴州省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