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秋賞月 别忘了這份高清月球“寫真集”

中秋與家人團圓賞月,何不來一份前所未有的高清月球“寫真集”?随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特别是探月任務的推進,我們對月球表面細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今天我們提到的這份高清月球“寫真集”,是今年4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等釋出的世界首套高精度(1:250萬)月球地質圖集。它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質“寫真集”。

中秋賞月 别忘了這份高清月球“寫真集”

▲世界首套高精度(1:250萬)月球地質圖集

01

“寫真集”高清到什麼程度?

月球地質圖就是一張詳細展示月球地質特征的地圖。

長期以來,國際上使用的月球地質圖,主要是基于美國阿波羅計劃擷取的資料和資料。随着目前國際上月球探測研究的加速發展,這些月球地質圖已明顯滞後。這些地質圖中,精度較高的隻有局部圖,覆寫全月的隻有1:500萬的比例尺精度,且繪制年代較早,人類近幾十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沒有得到充分展現。

中秋賞月 别忘了這份高清月球“寫真集”

▲世界首套高精度(1:250萬)月球地質圖集正式釋出新聞釋出會現場

有鑒于此,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多家機關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編研團隊“十餘年磨一劍”,基于月球起源和演化過程的整體性和規律性認識,以大陸嫦娥工程科學探測資料為基礎,同時參考國内外已有的探測資料和研究成果,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月球地質編圖技術規範和标準,繪成了這套“寫真集”,包含一幅月球全月地質圖(主圖)、一幅全月岩石類型分布圖、一幅月球構造綱要圖和30幅月球标準分幅地質圖。

此次的月球地質圖,其1:250萬的比例尺,意味着圖上的每1厘米,實際距離為250萬厘米,即25公裡。

中秋賞月 别忘了這份高清月球“寫真集”

▲月球地質圖集為未來月球探測和資源開發提供寶貴資訊

通過這樣詳細的地圖,科學家們能夠清晰地了解月球表面的地質構造、岩石類型和地貌特征。這張地圖不僅對科學研究有重要價值,也為未來的月球探測和資源開發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那麼,中國科學家們為何要集合全世界的研究成果,繪制這樣一套“地質寫真集”?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圖上究竟畫了什麼。

02

“寫真集”裡有什麼?

月球地質圖是集月球形貌、物質組成、構造演化以及形成曆史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圖件成果。

本次月球全月地質圖的編制過程中,根據月球動力學演化過程和特點,表達了外動力地質作用的岩石建造(不同年代的撞擊坑及坑物質、不同年代的盆地及盆地建造)、内動力地質作用岩石建造(17種岩石類型)和14種構造類型,綜合表達了月球地質和演化過程及結果。

在這套圖集中,可以看到全月共有12341個撞擊坑、81個撞擊盆地,通過顔色我們可以認識月球的撞擊曆史。

03

“寫真集”講述月球地質演化過程

在這一月球地質圖集中,将月面曆史分為三個宙,分别為冥月宙(岩漿洋紀)、古月宙(艾肯紀、酒海紀及雨海紀)和新月宙(愛拉托遜紀和哥白尼紀),與月球演化過程中的内動力地質作用為主的階段、内外動力地質作用并重階段以及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的階段相對應。月球演化的不同階段伴随着不同的應力作用,形成了不同種類和規模的線性構造和環形構造。

中秋賞月 别忘了這份高清月球“寫真集”

▲“三宙六紀”的月球地質年代劃分方案

這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不僅可以為探月工程科學目标制定和工程實施提供基礎資料、科學參考,也填補了大陸在月球與地外行星地質圖編研方面的空白,為月球起源和演化乃至太陽系演化的研究作出中國貢獻。

科研人員已在着手規劃編制更高精度的月球地質圖和滿足火星地質演化研究需求的火星地質圖,向人類目前力所能及的“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來源: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責任編輯:宋同舟

中秋賞月 别忘了這份高清月球“寫真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