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4月下旬,第二十七師團第三聯隊得到情報,賀龍正親自率部向河間趕來。聯隊認為這次總算逮到了大魚,即調第二大隊(也稱濱田大隊)前往河間縣城,準備對賀龍所部進行“掃蕩”。
第二十七師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打仗兇狠,向被華北日軍視為精銳之旅。在黑馬張莊伏擊戰中,從其遭遇伏擊後仍能儲存實力,固守待援,爾後還能沖破包圍圈這一點來看,戰鬥力确實不一般。濱田大隊是第二十七師團的主力步兵大隊,從官佐到士兵,人人都佩戴勳章一枚,平時都是鼻孔朝天,驕橫不可一世。
情報顯示賀龍所部的兵力在兩千人左右,大隊長濱田少佐預測這将是一場激戰,為此出發前讓部下盡量多帶彈藥。部下遵令而行,除山炮兩門外,各種炮彈、子彈、手榴彈、擲彈筒,能帶的都帶上了,其中僅山炮炮彈就有四百二十多發。濱田大隊乘坐汽車五十餘輛,而滿載彈藥、給養的大車居然也有八十餘輛,難怪連濱田大隊的士兵自己都感到驚訝:“掃蕩作戰中,就數這次攜帶的彈藥多得出奇!”
濱田的情報其實并不太準确,集結于河間的八路軍豈止兩千,那是萬餘——除一二○師主力外,還有與之合編的冀中軍區第三縱隊,總計有七個主力團、一個大隊!
4 月22日傍晚,濱田大隊到達河間城北三裡鋪。這時一二○師正在師部駐地大朱村開聯歡大會,以慶祝新老部隊合編。三裡鋪與大朱村相距不足十五公裡,賀龍接到報告後,立即決定把聯歡大會變成戰鬥功員大會。他幽默地對大家說:“既然敵人把禮物送上門來,能不收下嗎?本來今天晚上叫戰鬥劇社給同志們演幾個小戲,現在就不演了……等戰鬥勝利以後,再來開一次祝捷大會!”
收下禮物也就是要打算把送上門來的吉田大隊一口吃掉。打平原遊擊戰,通常都是一次消滅一小股敵人,積小勝為大勝,一下子吃掉一個精銳的日軍大隊是比較少見的。賀龍敢于這麼做的原因,主要還是看到日軍兵力不足,濱田大隊不明虛實,系孤軍冒進,而八路軍兵強馬壯,士氣旺盛。與此同時,分散在周圍的日僞軍也僅兩千多人,既要守點,又要防止遊擊隊襲擊,到時不可能大批增援。
當然,敢打和輕敵并不是一碼事。就濱田大隊來說,兵員還是充實的,火力更是強勁,且擁有許多老兵,這些老兵均具備較好的作戰技術和武士道精神,即使在失利的情況下也十分頑固,通常都會甯死不降,相比之下,八路軍武器裝備差,火力不如敵人,若是向固守日軍沖擊,很難占據主動,之前的黑馬張莊伏擊戰即為典型例子。
其時的日軍存在一個重要缺陷,即普遍不善夜戰,通常天黑就要收兵。賀龍等人經過研究,決定抓住敵人的這一弱點确定戰法,具體來說,就是白天固守、夜間反擊,繼而連續包圍、不斷殺傷,最後予以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