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姐看電影
暢銷書作者,從事明星專訪十餘年。分享光影中關于親子、婚姻和愛的感悟。走心原創,暖心陪伴。
1602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
♪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會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葉子姚
幾年前,50多歲阿姨蘇敏自駕遊在路上的故事,打動和鼓舞了很多人。
結婚三十多年,過着壓抑、窒息的生活。年過五十,獨自上路,開車南下,去雲南、到海南,走了上萬裡路。
每月2000多元終身俸,沒有存款,靠短視訊和直播賺油錢。
幾年後,驚喜的是,這個精彩的真人真事,被搬上了大銀幕,改編成了電影《出走的決心》。
電影我看了兩遍。有兩個場面很觸動我。
女主角李紅(詠梅 飾)帶年幼的女兒在面館吃面,因為沒錢,隻買了一碗,給女兒吃,她看着。
女兒問媽媽怎麼不吃?李紅隻說了一句:“以後别活成媽這樣。”
另一個場面,成年的女兒曉雪(吳倩 飾)成為新晉媽媽,在家帶娃,要養育一對雙胞胎。老公給她買了新衣服,她很高興,結果一看,是友善帶娃穿着的家居服,主打一個面料柔軟不傷娃。
失望如她,原來不是她的需求被呵護,而是孩子的需要最重要。
媽媽李紅站在廚房的防盜欄面前,覺得眼前的世界一片黑白;女兒曉雪站在晾衣服的陽台上,身後的防盜網像一座囚牢。
在人生不同時光,兩個女人的命運,隐隐重疊着。
她們是女兒、妻子、母親、外婆,唯獨不是自己。
那一句“别活成媽這樣”仿佛是遙不可及的祝福,在歲月裡演變為“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像極了所有女性想擺脫偏偏難逃離的咒語。
直到李紅決心出走,選擇放手。
從她扯下圍裙,背上行囊,就是要“自私”一回,刻不容緩驅車離開那一刻,咒語仿佛被打破。
讓女兒自己想辦法收拾生活一地雞毛的那一刻,女兒和自己才雙雙得到解脫。
因為,放手才是真正的救贖。
從此,拯救了忍耐三十年的自己和斡旋于生活的女兒。
李紅的出走,是所有女性的向前一步。
是太多失去主體性的女性,拿回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出走的決心》到底講了什麼?
我想說,用電影裡最簡短、但又最有沖擊力的兩個台詞,就能概括。
圖啥?
憑啥?
它們既是振聾發聩的質問,也是抛給所有人的提問——
一個女人的一生,究竟圖啥?
所有人都可以對她剝削,到底憑啥?
李紅前後30年的處境,與出走的決心,就是一種回答。
李紅的困境——
李紅“圖”個大學夢,結果18歲的夢想被親爹砸個稀巴爛。
生于重男輕女的家庭,被逼放棄學業,盡早打工賺錢貼補家用,供養弟弟。
談個人夢想?
沒戲,隻會被罵:“不要老想着自己中不中?”
李紅“圖”個自己的生活自己說了算,卻在30年婚姻生活裡說什麼都不算。
為逃離原生家庭,過上自主人生,她早早結婚嫁人,恨不得越遠越好。
結果,找個看起來适婚的“老實人”孫大勇嫁了,卻是轉身又躍入另一個“牢籠”。
孫大勇家裡每筆賬都要和李紅計算到分毫不差。李紅的喜好在他眼裡都是無用。
結婚三十年,李紅承擔所有家務和母職,被呼來喚去像個免費保姆。
廚房和客廳之間有一扇窗。各站兩邊的倆人,同在屋檐下,卻活在兩個世界。
李紅始終在廚房裡忙碌,孫大勇永遠敲着窗戶“招呼”。
孫大勇自诩“一家之主”,什麼都不做,隻負責給别人做主。
每天隻幹三件事,釣魚,看電視,打乒乓球。
開口不是吃飯,就是罵人。準确地說,是罵李紅,因為别人他都罵不了。
李紅不會殺活魚,害怕,他罵她裝什麼大小姐,就是懶。
李紅想出門與幾十年未見的老同學聚會,他罵她就是自私。
憋屈隐忍三十年,不被了解,不被看見,所有付出被當作理所當然。
“誰家老娘們不都這樣?!”
但是,憑啥?!
憑啥他就是“一家之主”,憑啥他說了算,憑啥他說什麼難聽的話都要受着?
憑啥女兒、妻子、母親,外婆,所有人生角色都能成為赤裸裸的羁絆與束縛?
憑啥所有人都能心安理得地踩着她的自我把自己的需求置頂?
憑啥讓她一等再等,從25歲等到55歲,承擔沒完沒了的“隐形的剝削”?
憑啥呢?
李紅的出走——
李紅終于過夠了。
過去三十年,她等着女兒長大,等着女兒結婚,等着女兒的孩子出生,再等着他們上幼稚園……
她不想再等了。
三十年生活半徑沒離開過鄭州,這一次,她決心走出去,換一個活法。
她學開車,考駕照,買裝置,一個人出發在路上。
去想去的地方,見好久不見的朋友,兌現18歲的自己許下的夢想。
誰規定了女人隻能坐在副駕駛?誰說老年人買車隻能是為接送下一代?
現實讓我們看到,一個幾十年如一日靠一己之力把家庭打理好、家人照顧好的女人,絕對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做什麼,學什麼,都不會差。
開車,修車,搭帳篷,做直播,剪視訊……隻要她願意,都不是難題。
這就是一個女人的韌性與生命力。
出走的李紅,終于活成了自己。
當她穿上舍不得買的紅色長裙,抛下其他人生角色在路上,她就是自由行走着的玫瑰,有自己的芬芳之旅。
這是現實版娜拉的後續。
現代版娜拉不需要别人揣測她的命運如何,從決心出走的那一刻,她就已經幸福了。其他的,免談。
就像電影裡的一句台詞,不可能所有路都封了,山路,野路,總有一條路。
隻要方向盤在自己手裡,從今往後的人生,自己說了算。
《出走的決心》,讓我們看到,女性不是一種主義,而是一種處境。
李紅、蘇敏的困境,是上一輩大多數女性的真實寫照,也是當下很多女性的慢性磨折。
一生壓抑自己真實的欲望和情緒,一輩子就一個遺憾接着一個遺憾地過去了。
《出走的決心》充滿了力量,因為它照見了所有女性,讓我們借此真正地看見自己的母親,了解她們的處境。
告訴她們,這一生,可以不和解,可以不認命。
是以這部電影,太适合作為禮物,送給媽媽。帶着媽媽一起去看吧,如果不能,就買張電影票喊她去看!
她們同樣值得,重拾自己想要的人生。趁一切還來得及。
去為自己活一次吧!不等了,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