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媒:遷出中國,蘋果開始在印度造手機,專家吐槽别哭着回中國

近日,據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消息稱,蘋果公司在印度開始大規模生産 iPhone 16 系列,包括高端 Pro 系列,這是其曆史上首次在中國之外的地方生産最新款機。

部分觀察人士指出,蘋果這一決策是對全球供應鍊多元化戰略的持續推進,旨在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特别是中美關系的緊張局勢。

港媒:遷出中國,蘋果開始在印度造手機,專家吐槽别哭着回中國

然而更多的觀察人士對此持懷疑态度,他們對蘋果印度工廠的前景感到悲觀,畢竟印度既沒有充分的高端手機制造基礎設施,也沒有完善的供應鍊,更沒有大量的熟練高素質技工,這将讓印度制造的蘋果手機的良品率“充滿挑戰”。

甚至有些觀察人士直言不諱:“”

蘋果擴大印度生産規模,全球供應鍊戰略的變化與挑戰

蘋果公司決定在印度生産其最新釋出的iPhone 16系列,标志着其供應鍊戰略的重大轉變。

這一舉措不僅是為了應對地緣政治挑戰,同時也表明蘋果希望通過供應鍊多元化降低風險,增強其全球生産網絡的韌性。業内分析師指出,這種戰略轉移為印度帶來了機遇,但也引發了對印度制造能力的質疑。

長期以來,蘋果依賴中國的制造業基礎來生産其高端手機型号,而印度的供應商則主要負責低端和舊款iPhone的組裝。

港媒:遷出中國,蘋果開始在印度造手機,專家吐槽别哭着回中國

最近的報道顯示,蘋果開始在印度大規模生産包括高端Pro系列在内的最新iPhone,這無疑是其多元化供應鍊政策的一部分。然而,這種政策是否能夠成功,還需進一步觀察。

中國在蘋果供應鍊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因為中國不僅具備世界領先的制造能力,還擁有一條完整的上下遊産業鍊,從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到最終裝配,環環相扣,效率極高。印度在這方面則存在明顯不足。

雖然印度推出了生産挂鈎激勵計劃(PLI),并通過政策扶持吸引了像富士康這樣的重要蘋果供應商,但這些政策能否真正帶來可持續的生産能力提升,仍存在許多不确定性。

此前,許多跨國公司在印度設廠後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和技術勞工短缺等問題,不得不減少或停止生産。蘋果此舉是否能打破這一局限,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盡管印度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政策支援力度較大,且政府積極推動本土制造,但現實中的制造環境依然面臨許多挑戰。

印度的制造業基礎相對薄弱,技術勞工的教育訓練和生産裝置的先進性與中國有顯著差距。根據Canalys分析師Sanyam Chaurasia的觀點,盡管印度在不斷擴充生産能力,但其供應鍊和生産效率仍然難以與中國媲美,特别是在高端智能手機的生産上。

随着iPhone設計的日益複雜,生産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高精度和高效率,而印度目前的技術水準尚不足以滿足這一要求。

此外,蘋果在印度的生産擴充也反映出全球科技巨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中美關系持續緊張,促使蘋果等企業将部分生産轉移出中國,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港媒:遷出中國,蘋果開始在印度造手機,專家吐槽别哭着回中國

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提供了潛在的龐大市場和勞動力儲備,是以成為了蘋果全球供應鍊戰略中的重要備選。然而,從技術成熟度和勞工技能水準來看,印度距離成為一個真正的高端制造基地還有一段距離。

盡管蘋果在印度擴大了生産,但中國依然是蘋果供應鍊的關鍵。大部分高端iPhone仍在中國生産,這不僅因為中國具備成熟的生産體系,還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複雜和完備的供應鍊網絡。

對于蘋果這樣對生産要求極高的公司,中國的優勢在于能夠提供全方位的生産支援——從上遊的原材料和核心部件供應到下遊的高效組裝。

即便蘋果在印度進行部分産品的組裝,許多關鍵零部件依然需要從中國進口,這說明中國在全球供應鍊中的核心地位短期内難以撼動。

分析師普遍認為,蘋果未來會采取一種“平衡”的方式,即在印度和其他地區擴充生産的同時,保持中國作為其高端生産中心的地位。畢竟,制造業的高複雜度和技術密集度意味着,完全替代中國在全球供應鍊中的角色尚需時日。

蘋果的全球多元化戰略對中國意味着什麼?

蘋果将部分iPhone 16生産轉移至印度,背後反映出其應對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的多元化戰略。這種做法雖然能夠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特别是在中美關系緊張的背景下降低風險,但其可行性仍然存在疑問。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種供應鍊的調整雖然可能在短期内帶來一定影響,但從長遠角度分析,它同時也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重要的反思契機。

港媒:遷出中國,蘋果開始在印度造手機,專家吐槽别哭着回中國

蘋果在中國建立了多年完善的生産體系,憑借中國成熟的供應鍊、高效的制造能力和豐富的技術勞工儲備,使得蘋果能夠持續推出高品質的産品。

相比之下,印度的制造業基礎依然較為薄弱,其供應鍊并不具備中國那樣的多層次優勢。雖然印度憑借低成本勞動力和政策支援吸引了大量跨國企業的投資,但現實問題仍困擾着印度的制造業,比如勞動力技術不足、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供應鍊不完善等,這些問題都給蘋果在印度的生産帶來了不确定性。

許多觀察人士指出,蘋果在印度的生産可能會面臨種種挑戰,包括如何在短期内培養出符合蘋果标準的熟練技術勞工,以及如何建設出與中國同等效率的供應鍊體系。

蘋果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在印度建設教育訓練和供應鍊優化上,且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政治摩擦可能影響中印之間的零部件貿易,進一步加劇印度制造的難度。

從短期來看,蘋果将部分生産轉移至印度的确會對中國制造業帶來一定的影響,特别是在就業機會方面。

蘋果作為中國最大規模的外資科技企業之一,其制造和生産活動為富士康等代工廠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一旦蘋果将部分生産轉移至印度,部分崗位可能會面臨減少,特别是在低技能和基礎裝配領域,影響可能較為顯著。

但更為深遠的影響在于,這種變化其實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更新和轉型的契機。随着蘋果逐漸将低端裝配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中國制造業可以通過這個過程擺脫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代工模式,向高端制造和技術創新邁進。

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推動制造業更新,鼓勵本土企業進行自主研發和創新,減少對外資訂單的依賴。蘋果的轉移,反而能夠促使中國制造業從低端向高端價值鍊攀升,進而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争力。

港媒:遷出中國,蘋果開始在印度造手機,專家吐槽别哭着回中國

此外,蘋果在全球供應鍊上的分散布局也無法完全替代中國的地位。正如Canalys分析師Sanyam Chaurasia所指出,中國的制造優勢不僅展現在裝配環節,還包括上遊複雜的零部件生産和技術勞工的精細操作。

這些要素短期内難以在印度或其他國家實作複制。是以,盡管蘋果在印度進行部分生産,但高端iPhone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生産仍依賴中國的成熟供應鍊網絡。換句話說,蘋果多元化布局更多的是一種風險管理,而非對中國制造的取代。

蘋果的戰略調整對中國的最大啟示在于,中國制造業需要加速自主創新,擺脫對外資企業的過度依賴。

近年來,随着國産品牌如華為、小米、OPPO等的崛起,中國本土科技企業已經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相當的份額。通過繼續推動這些本土企業的發展,中國有望在不遠的将來建立更強大的自主創新體系,減少對外資訂單的依賴。

同時,中國可以通過加強在高科技制造領域的投資來應對蘋果的生産轉移。5G、人工智能、晶片制造等領域正成為中國未來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通過在這些領域進行深耕,中國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供應鍊中的話語權,并在更多高附加值産品的制造上獲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

可以預見,未來全球供應鍊将是一個更加多元化的體系,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家都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中國憑借其長期積累的制造經驗和供應鍊網絡,仍然會在高端制造領域保持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蘋果等跨國企業雖然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中國的供應鍊優勢和制造能力在未來仍将是其重要的依靠。

稍作小結

蘋果将部分生産轉移至印度的戰略,既是其供應鍊多元化的舉措,也反映了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确定性。從短期來看,這一政策給中國的制造業帶來了一些挑戰,尤其是在就業和低端制造環節。

港媒:遷出中國,蘋果開始在印度造手機,專家吐槽别哭着回中國

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供應鍊的調整為中國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即加速制造業更新和自主創新,提升産業鍊的附加值,進一步鞏固在全球供應鍊中的核心地位。

中國可以通過加強高端制造、推動科技創新,確定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争力。而蘋果的多元化布局也不會改變中國作為全球高端制造中心的重要角色。随着全球制造格局的不斷演變,中國将繼續在全球供應鍊中發揮關鍵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