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西安 你我同行
曆|代|崇|德|尚|廉|故|事
長安頌廉記
文化而潤其内,養德以固其本。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清廉既是為政之本源,也是為政之宗旨。近年來,西安市充分利用轄區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廉潔文化元素,作為紀律教育、廉潔教育的“助推器”“加油站”。
“清廉西安”微信公衆号開設“長安頌廉記”專欄,刊發西安曆史上的清官廉吏故事,通過探尋他們的寶貴品質和精神核心,旨在教育廣大黨員幹部以史為鑒、以清潤心、以廉鑄魂,推動“文脈”變“廉脈”,植“廉”于心、思“廉”于行,不斷涵養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讓廉潔新風不斷充盈。
敬請關注!
韓 休——勇于任事
韓休(673—740),字良士,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宰相。出身昌黎韓氏,制舉入仕,後被舉為賢良,曆任左補阙、主爵員外郎、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虢州刺史,拜工部侍郎,轉尚書右丞。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受到中書令蕭嵩的舉薦,擔任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他生性剛直,數次犯言直谏,因與蕭嵩産生沖突,被罷為工部尚書。後加太子少師,封宜陽縣子。病逝後追贈太子太師、揚州大都督,谥号文忠。
虢州位于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之間,皇帝時常移駕經過,供應輿駕的糧草賦稅極重。韓休擔任虢州刺史後,上奏朝廷,請求平均分攤賦糧于其他州郡。中書令張說将他的奏表駁回,道:“如果獨免虢州,就要移給其他的州,你這是刺史在謀取私惠。”韓休再次上表請求。僚吏勸道:“您這會違逆宰相之意。”韓休答道:“作為刺史不能救百姓之弊,何以治政!若是以得罪,我也心甘情願。”最終,朝廷同意了韓休的請求。
韓休拜相後,萬年縣尉李美玉獲罪,唐玄宗特命将其流放嶺南。韓休谏道:“李美玉隻是一個小官,所犯的也不是大罪。如今朝廷有大奸,尚且未被懲處,怎能流放這麼一個小官。金吾大将軍程伯獻恃恩驕縱,貪财牟利,超标建住宅、配車馬,多有僭越。臣請先懲處程伯獻,再治李美玉之罪。”唐玄宗不同意。韓休堅持道:“李美玉這樣的小官都不能容,那麼像程伯獻這樣的巨猾怎能不問!陛下如不懲處程伯獻,臣便不會流放李美玉。”唐玄宗認為韓休懇切率直,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韓休生性耿直,常谏言時政得失。唐玄宗每次稍有過失,便問左右侍從:“韓休知道嗎?”話音剛落,韓休規勸的谏疏就已送到。後來,唐玄宗悶悶不樂。侍從道:“自從韓休拜相,陛下沒有一天歡樂,為什麼不将他貶谪呢?”唐玄宗道:“我雖然瘦了,但國家卻富裕了。蕭嵩每次奏事,都會順着我的意思。我退朝之後,常睡不安穩。韓休多次谏言,我退朝之後,反而睡得安穩。我用韓休為相,是為國家社稷考慮。”
廉者憎貪,
信者疾僞。
——《新唐書》
來源:《長安曆代崇德尚廉故事》
制作:張欽堂
校對:李 蕾、李 娟
稽核:趙 亮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