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對出國上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況再做決定(紐西蘭祛魅篇)

我們家來紐西蘭半年時間,我在各個平台上也分享了不少我們的生活。最初隻為記錄,後來讀者越來越多,罵聲也變多了,說我“天天曬”、“快點滾”、“IP在國内”……IP的事情我确實不知道如何解決,你們不相信也無所謂,但大資料也奇怪,猜他們不喜歡,總把我推薦過去。

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在罵聲的另一邊,每天也有許多讀者私信我,告訴我自身的情況,問我來紐西蘭的辦法,我想說我不是中介,真沒有辦法~~但也想奉勸大家一句“别對出國上頭”。

别對出國上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況再做決定(紐西蘭祛魅篇)

‬來自中産媽媽的真實感受

最近我帶一位陪讀媽媽去買車,她跟兒子來了1個多月,她說在紐村的生活,就像異國他鄉的荒野求生,打開的是一張全空白的地圖。

首先是英語不好。

陪讀媽媽基本上不敢輕易出門社交,怕聽不懂說不出,丢人,但生活總會逼你出門。她說第一次跟兒子去買校服,跟老師指手畫腳說不清楚,後來回家才發現還是買錯了,第二次她就查好翻譯軟體,才把校服搞定。

生活上總不能逃避,辦電話卡、買公交卡、開銀行卡、辦圖書館借書證、買保險……她最近想買車,于是叫我幫幫她,我就帶她去大一點的二手車行,好不容易,終于買下了一輛小車。

别對出國上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況再做決定(紐西蘭祛魅篇)

都40多歲等退休的人了,為了孩子,離家萬裡跑到南半球的小島上吃苦,是有多想不開啊?而且還是開着4.4倍多碎鈔機!

如果不是食品安全、碧綠的草地、湛藍的天空、浩瀚的大海、純淨的空氣、遍地的圖書館和遊樂場,孩子喜愛自由的學習氛圍……

待半個月她就要打道回府了!

想象中的國外很美好,但當你發現出國的代價是留學幾年燒幾套房,你就不會對“出國”二字上頭了。

别對出國上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況再做決定(紐西蘭祛魅篇)

‬祛魅紐西蘭

有些讀者私信問說,英文一般、技術一般、能力一般、家底一般,但在體制内厭倦了,孩子學習跟不上,想出國,怎麼來紐西蘭?

我隻想說,這種情況或許花點錢去歐洲小國拿身份更容易,想來紐西蘭實在太難了!

來紐西蘭,英文是硬傷,很多人都過不了這關,但沒有英文做後盾,别說身份,生活工作都有困難。

其次就是找工作,紐西蘭的工作不多,緊缺的工種也不太緊缺,手中沒有多幾項技能,如何能生存。

而且我更多的想說,在國内有穩定的工作或生意,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有多少人一辭職的那一刻就後悔,平淡的富貴沒了,潑天的富貴也不存在。

家長發現自己走不了移民這條路,就送孩子去走。現在的家長送孩子留學,不是為了“衣錦還鄉”,而是希望孩子找到工作,憑自己能力留下來,而不是回家啃老。

論海外學曆,現在已經不值錢了,哪個娃沒走過七大洲五大洋,就一個小小紐西蘭,毫無優越感。但送娃出國的目的,不是為了學曆,是想孩子獨立,日後能留在國外過相對平淡平凡的日子,不用24小時on call,不用點頭哈腰。

這一點我們能共情,但前提要孩子同意,孩子或許隻是想留在父母身邊,而不是獨自留學。

别對出國上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況再做決定(紐西蘭祛魅篇)

我兒子上月參加豐盛灣地區的數學競賽,本以為會有很多華人參加,其實根本沒幾個,我兒子的隊伍拿到了第三名85分,第一和第二的全是洋人。另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孫女也參加了奧克蘭地區的數學競賽,100分但隻有第四名,前三的也是以洋人為主的隊伍。可見雖然我們的孩子在國内補習,但來到紐村還是拼不過一些本地的kiwi。連數學這一塊都拼不過,其他方面更不用說。

你說紐西蘭“不卷”,确實來這裡的孩子可以不學習自己讨厭的學科,不用補習短闆,不用哭着彈鋼琴。你說紐西蘭“卷”,想來紐村發展的孩子,除了英文,動手能力、體育體格、數學思維、化學實驗、藝術創造力等等,都要加倍努力才能在紐西蘭的市場上占一席之位。

别對出國上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況再做決定(紐西蘭祛魅篇)

‬決定之前,請再次審視自己的情況

我知道說得再多,依然有不少人把紐西蘭當作“心中的白月光”,紐西蘭還是魅力無窮。隻有身在紐西蘭生活的人,才能夠看清楚真實的紐村。

但我還是強烈建議大家,決定來之前,多了解紐西蘭和其他國家,也要多了解自身的情況,最後是否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海外生活分享#​#頭條創作挑戰賽#​#紐西蘭移民#​#紐西蘭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點亮生機·年中作品評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