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不認真,是思維能力遠超同齡人,不需要全力投入就能輕松拿捏。一個知識點老師照顧大多數學生水準,反複講解對于學霸就是無效學習,是以就會顯得不認真,做不到全力投入。就像我們去學習國小四則運算,根本就聽不下來,因為太簡單。
學渣的不認真,是思維能力不足,同樣的那個知識點,應該一節課的學習内容,老師講解三節課,還是聽不懂。這種情況下即使想投入,也會顯得不認真,容易走神。就像我們去聽韋神的課,也根本聽不下來,因為太難。
學霸會在低年級階段,表現的不夠認真,因為知識點難度太低。然後随着知識難度的逐漸提升,學習興趣也随之提升,會逐漸提升投入度,并在高中階段全力投入。給人明顯感覺就是孩子開竅,知道努力,學習能力也越來越強。
學渣在低年級階段,反而更有可能較為認真,這個階段的低難度學習,反而契合他們的能力。但随着知識難度提升,思維能力開始不比對,就失去學習興趣,很多孩子開始沉迷其他娛樂活動,比如電子産品,給人的感覺孩子很努力,但比較貪玩。
但不管是突然願意學習,還是突然不愛學習,本質是難度與能力比對度。學霸的開竅,源于能力達到所學知識的要求,學習變得有趣也有挑戰。而同樣一些孩子的聰明不用功,根本就不聰明,進而無法做到用功。
孩子很聰明,但是不努力的評價,源于學有餘力的學霸,和學不懂不想學的學生,都有着看上去不努力的表現。但前者的後勁表現,并不等同于後者也是潛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