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熟練玩電子産品,認定為聰明,那這個聰明的層次就過于膚淺,這隻是時代産物下的一個工具而已,那以前的孩子,可能還會種地,會做家務,那應該也是聰明。
電子産品對于孩子的影響,大多數是拉低孩子的智商,能夠在使用過程中提升智力的,少數。尤其是視訊和遊戲,更是鈍化人的思維能力,是否沉迷于遊戲,本身就是孩子思維能力的一道分水嶺,越愚鈍的孩子,越容易沉迷遊戲,并将遊戲的感覺帶回顯示。相反聰慧的孩子,反很難被遊戲吸引。
聰慧的孩子喜歡什麼?喜歡閱讀,喜歡思考,也喜歡學習過程中帶來的樂趣,但這樣的孩子,占比并不高,大多數是愚笨的,喜歡閱讀和思考的孩子,遠遠比不上喜歡遊戲的孩子。
不要自我安慰遊戲玩的好聰明,其實孩子并不是玩的好,隻是他沉迷其中,也不要單純埋怨遊戲的存在,一個愚笨的孩子,即使沒有遊戲,也同樣不安于學習。
這和我們成人一樣,有人的習慣是看文章,寫作,和運動,但更多人的樂趣是看視訊和打牌,前者需要思考,而後者隻是單純上的享受。對比不同群體,前者高知人群占比更多,而後者則以非腦力勞動為主。
過于沉迷電子産品的孩子,自主思維能力不斷抑制,思維能力很低,他們與那些優秀的孩子,相差的不僅是學習能力,而是全方位的差距。他們認為學習好的隻是會學習,不像他們八面玲珑,但其實他們的所謂朋友圈,隻是低層次的無效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