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劃:減重365問
醫脈通攜手各學科臨床醫生,解答疾病診療「十萬個為什麼」,為廣大患友及家屬提供就醫指導。
本期作者 黃祥雲
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鐵路局院區健康體檢科主任
本期要點
1. 長胖這件事兒-肥胖的原因
2. 胖不隻是體型變化-肥胖的危害
3. 胖是可愛到膨脹-肥胖的篩查方法
4. 與脂肪做鬥争-肥胖的幹預方式
▍導語
“春肥、夏胖、秋膘、冬圓”,肥胖藏在每個季節中。
“嫌棄我胖的,是嫉妒我吃的好”,胖了後的你隻能調節自己的心态,接受變形後的身材。
“不是我不想減肥,而是敵軍太強大了”,慢慢的體重焦慮開始引導你走上了減肥的道路。
這些新穎的、反諷的,形容肥胖的詞語、句子,慢慢的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但是,你知道嗎?青少年期的肥胖,成年後大機率會持續肥胖,并且減肥會變得更加困難。青少年期的肥胖與成年後再發胖不同,這個階段的肥胖不但使脂肪細胞變大,而且還伴有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
成年後,脂肪細胞的數量相對恒定,減肥也隻能減少脂肪體積而已。是以,關注青少年肥胖至關重要。
▍長胖這件事兒-了解肥胖的原因
肥胖是由遺傳、環境、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互相作用而導緻能量攝入過量、脂肪過度蓄積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青少年肥胖多為單純性肥胖,其發生率呈快速上升趨勢。
導緻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原因主要包括三類,
其一為不健康的飲食
如不吃早飯、經常食用高熱量零食(含糖飲料和休閑食品等)、高鹽高脂、暴飲暴食等,當攝入的營養超過機體代謝需求後,多餘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堆積。
其二為缺乏體育鍛煉
如日常身體活動少、不愛運動、長時間看電視或玩手機、睡眠不足等靜态時間增加,能量消耗較少,增加了肥胖的風險。
其三為家族聚集性
也就是遺傳易感性,父母雙親皆為肥胖者的子女,肥胖的發生率也較高。遺傳因素在肥胖的發生中約占40%-70%。
當然,某些内分泌疾病(如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庫欣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等)、惡性良性腫瘤、創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等也會導緻發生肥胖。
▍胖不隻是體型變化-肥胖的危害
1.增加慢性病風險機率
俗話說“肥胖是百病之源”,它會導緻一系列代謝功能紊亂,使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痛風、脂肪肝等風險顯著增加。肥胖的兒童青少年比體重正常的患心血管疾病、某些惡性良性腫瘤的危險性要大很多。
2.導緻青春期發育提前
超重肥胖的青少年存在性激素紊亂,誘發性早熟,骨齡大于生理年齡,骨骺提前閉合,最終可能影響成年終身高,不僅如此,提前發育又會促進脂肪堆積,使體重不斷增加。
3.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肥胖兒童因為不好的身體形象易受到其他同齡人的欺淩和污名化,會産生自信心不足、自卑感,甚至出現抑郁、焦慮症狀,進而不喜歡與人交際,不願參與戶外運動。
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延長,還會出現行為異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難等心理問題。
▍胖是可愛到膨脹-肥胖的篩查方法
判斷自己是否有超重、肥胖的篩查方法有很多,常用體重指數(BMI)判斷成人超重(24≤BMI<28)和肥胖(BMI≥28)。
兒童青少年與成人超重和肥胖的評價标準不同,但又與成人評價标準相銜接。根據不同年齡、性别的BMI判斷臨界點用以評價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
大陸釋出《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WS/T586-2018)标準規定了6歲~18歲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的篩查方法,包括超重與肥胖篩查的界值、判斷、說明及技術要求。
判斷肥胖的直接測量名額還有體脂肪率,又稱體脂百分比,是人體脂肪組織重量占體重的百分比,作為BMI判定肥胖的補充名額,被稱為肥胖診斷的“金标準”。而腰圍、腰圍身高比是間接測量腹部脂肪、評價腹型肥胖的有效名額。
▍與脂肪做鬥争-肥胖的幹預方式
無論是減肥還是保持健康,根本幹預措施無非兩點,“吃”與“動”,也就是合理膳食、适宜運動。
2024年國家衛健委釋出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兒童青少年肥胖的日常食養中,減少攝入是最重要的基礎。
食不過量,規律進食,校内校外不暴飲暴食;食物品種的多樣性,谷類為主,每天進食的食物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避免吃油膩食物、過多零食和高糖飲料,足量飲水;鼓勵在家就餐,烹饪時少鹽少油少糖。
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培養肥胖兒童青少年對運動的興趣,使其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肥胖兒童青少年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避免劇烈運動,建議每天進行1小時中等強度至高強度的身體活動,有氧運動為主,如跑步、騎車、打球、遊泳、跳舞等,多做戶外活動。
減少靜态行為,比如減少看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産品的行為,也包括躺着看書。養成早睡早起、不熬夜的好習慣,每天保證8~10小時睡眠。最重要的是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減重,不盲目節食和減重。
醫脈通減重俱樂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獲得幫助、互相支援>
群内公益活動包括:專科醫生答疑、營養師飲食指導、免費線上問診,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和醫脈通一起守護健康,歡迎您的加入!
▍總結
作為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治需要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在政府指導下,家庭、學校、社群、醫院關聯起來,通過制訂合理的個性化飲食與運動計劃進行綜合幹預和防治,有效預防和控制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發生情況,保障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本期專家
黃祥雲醫師
◇ 主任醫師,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鐵路局院區健康體檢科主任
◇ 新疆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 新疆醫學會健康科學普及專業委員會委員
◇ 烏魯木齊市健康體檢質控中心副主任
您如果有健康相關疑問,可以随時咨詢醫脈通健康線上醫生。
問診可覆寫疾病的整個康複過程,相當于身邊有個貼心可靠的家庭醫生。針對病情變化,你可多次提問,獲得醫生循證規範解答。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為科普文章,不提供專業診療意見,具體診療,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圖檔來自視覺中國點分享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