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狐狸
編輯 | 大狐狸
關注我,帶你解鎖财富密碼,開啟好運buff!點贊關注,讓你财運一路飙升,好運擋都擋不住!
金秋九月,瓜果飄香,位于天山南麓的新疆阿克蘇地區,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勤勞的人們正用智慧和汗水,書寫着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圖檔來源于網絡
來到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托乎拉鄉尤喀克庫爾巴格村,隻見田野裡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随風搖曳,仿佛在向人們傳遞着豐收的喜訊,而在這片金色的稻田裡,還隐藏着一個“聚寶盆”——小龍蝦
去年,首批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團來到這裡,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稻蝦共作”種養殖模式,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專家們與當地政府和企業攜手合作,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并選取了60畝水稻田作為試驗田,開啟了“稻蝦共作”的新嘗試
消息一出,村民們議論紛紛,有人表示期待,也有人心存疑慮,“水稻田裡養龍蝦,這能行嗎?”面對村民們的疑問,專家們耐心講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将“稻蝦共作”的原理和優勢娓娓道來
原來,“稻蝦共作”并非簡單的“種稻養蝦”,而是一種互利共生的生态種養模式,水稻為小龍蝦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環境,而小龍蝦則可以幫助水稻除草、滅蟲,它們的排洩物還能成為水稻的天然肥料,這種“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還能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實作生态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赢
在專家們的指導下,村民們開始學習新的種植技術,他們平整土地、修建溝渠、投放蝦苗,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一絲不苟,看着蝦苗在稻田裡歡快地遊動,村民們心中充滿了希望
時間飛逝,轉眼間,就到了收獲的季節,走進試驗田,隻見一隻隻個頭肥碩的小龍蝦揮舞着鉗子,在稻田裡自由穿梭,村民們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他們迫不及待地拿起漁網,開始捕撈小龍蝦
圖檔來源于網絡
“今年的龍蝦長得真不錯,個頭大、肉質鮮美,市場價每斤能賣到65元左右呢!”一位村民一邊熟練地分揀着小龍蝦,一邊興奮地說道
據初步測算,今年試驗田裡每畝地龍蝦和水稻的總收入預計可達4000餘元,比傳統單一作物種植模式的收益高出不少
“以前種水稻,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多少錢,現在有了‘稻蝦共作’,收入翻了好幾番,日子越過越紅火了!”村民們紛紛感慨道
“稻蝦共作”項目的成功,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意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隻有不斷學習新技術、應用新模式,才能走上緻富的道路
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尤喀克庫爾巴格村還成立了“稻蝦共作”合作社,村民們抱團發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合作社還積極與電商平台對接,拓寬銷售管道,讓更多人品嘗到來自新疆的優質農産品
“稻蝦共作”項目的成功,也吸引了周邊村莊的村民前來參觀學習,他們紛紛表示,要将這種先進的種植模式引進到自己的家鄉,讓更多農民受益
圖檔來源于網絡
夕陽西下,金色的光芒灑落在稻田上,波光粼粼,美不勝收,遠處,村民們三三兩兩地走在田埂上,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們相信,在黨的上司下,在科技的助力下,他們的家鄉一定會越來越美麗,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稻蝦共作”的成功經驗,如同春風般吹拂着天山南北,也吹進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托乎拉鄉黨委書記的心田,他深知,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關鍵,尤喀克庫爾巴格村的成功經驗,為全鄉農業發展提供了可複制、可推廣的模式
鄉政府決定,将“稻蝦共作”項目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工程來抓,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更多村莊、更多農戶參與進來
消息傳開,托乎拉鄉的田間地頭,頓時熱鬧起來,村民們聚在一起,熱烈地讨論着“稻蝦共作”的前景,他們有的咨詢技術問題,有的籌劃資金,有的聯系銷售管道,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希望和幹勁
鄉政府還邀請了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團的專家們,深入田間地頭,為村民們提供技術指導,專家們不辭辛勞,手把手地教村民們如何選擇蝦苗、如何管理水質、如何預防病蟲害,将先進的種植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農民
在專家們的指導下,托乎拉鄉的“稻蝦共作”項目如星火燎原般迅速鋪開,越來越多的水稻田裡,迎來了“新住客”——小龍蝦,它們在稻田裡安家落戶,與水稻和諧共生,共同譜寫着豐收的樂章
圖檔來源于網絡
為了幫助村民們解決銷售難題,鄉政府積極搭建電商平台,将“稻蝦共作”的産品推向全國市場,還鼓勵村民們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遊等産業,延長産業鍊條,提高産品附加值
如今,走進托乎拉鄉,處處可見“稻蝦共作”帶來的喜人變化,田野裡,稻浪翻滾,蝦肥蟹美;村莊裡,道路寬闊,房屋整潔;村民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稻蝦共作”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也改變了村民們的思想觀念,過去,村民們習慣了“靠天吃飯”,思想保守,缺乏闖勁,現在,他們看到了科技緻富的希望,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新技術,發展新産業,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托乎拉鄉,有一位名叫艾合買提的村民,他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自從“稻蝦共作”項目開展以來,他積極響應政府号召,承包了5畝水稻田,開始嘗試“稻蝦共作”模式
起初,由于缺乏經驗,艾合買提也走過不少彎路,但專家們并沒有放棄他,而是耐心地指導他,幫助他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艾合買提的精心照料下,他承包的稻田喜獲豐收,看着一筐筐鮮活的小龍蝦,艾合買提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圖檔來源于網絡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專家們的幫助,讓我過上了好日子!”艾合買提激動地說,“我現在終于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隻要肯努力,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像艾合買提這樣的故事,在托乎拉鄉還有很多很多
“稻蝦共作”項目的成功,是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也是新時代農民勤勞緻富的真實寫照,它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隻要堅持科技創新,堅持綠色發展,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托乎拉鄉的幹部群衆信心滿懷,他們将繼續發揚“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為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貢獻自己的力量!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對“稻蝦共作”項目的看法,或講述你所知道的鄉村振興故事!
本文僅用于傳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違規内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