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更多“晉字号”農産品走向大市場

讓更多“晉字号”農産品走向大市場

郵政員工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果農寄快遞。本報記者張劍雯攝

近日,山西文旅熱度持續升高,來晉遊客絡繹不絕。暑假期間,太原的張先生連續接待了三波從外省來山西旅遊的朋友。返程時,朋友們人均購買了十餘桶太原甯化府的醋。除了醋以外,莜面等小雜糧産品因低糖、營養而受到大家歡迎。

農産品銷售,搶搭網際網路快車

近年來,我省一直努力通過參加全國各類展銷會、與各種網購平台合作等方式擴大特色農産品的影響力,但真正産生“一石激起千層浪”效應的是2023年“東方甄選山西行”直播活動。主播們一邊帶領網民深度遊山西,一邊推薦山西的農産品和特色好物,100多款“山西好物”幾乎售罄,全場銷售額突破7500萬元,訂單數超130萬單。那一陣子,山西老陳醋單日銷售量超10萬桶,太谷餅、莜面魚魚、聞喜煮餅等多款山西特産的日成交訂單數均突破1萬單。

驕人的直播戰績讓無數山西人破防,更讓大家認識到了營銷的重要性。得益于好的營銷,一批批“晉字号”産品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天下誰人不識君”,從三晉大地走向大江南北,傳遞山西味道,傳播山西文化。

農産品生産、銷售,一頭連着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着城市和市民,是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支撐。

作為我省果業大市,運城市2023年水果産量占全省的73.1%。其中,“绛縣大櫻桃”這一地域品牌已經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大産業”之一。櫻桃成熟的季節,各家快遞公司都會在田間地頭設立辦公點,幫助經銷商打包發貨,和當地果農一起在田間直播賣貨。線上,網友們現買;線下,農民們現摘,快遞員現打包發貨。為了讓農特産品從田間到舌尖一路新鮮,有的商家更是直接開上冷鍊車給客戶送貨,淩晨采摘的櫻桃次日下午即可送到太原客戶家中,國内其他省份的朋友也能在下單兩三天後吃到新鮮的櫻桃。

近兩年,汾西縣大力推廣種植玉露香梨。因皮薄核小,玉露香梨的儲存和運輸要求很高。為幫助種植戶解決運輸難問題,汾西縣郵政分公司投遞團隊組織員工深入鄉鎮,通過走訪合作社和種植戶了解情況,在打通寄遞管道的同時,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網點+站點”協同、“零售+福利”推廣等方式,打出組合拳、開拓新途徑,不斷助力玉露香梨對外銷售。

晉特産出彩,多部門共造生态圈

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山西郵政積極發揮商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四流合一”優勢,通過提供“信貸+銷售+寄遞”一攬子解決方案,着力破解農業農村“銷售難、物流難、融資難”問題,聚焦郵政農品特色,紮根“土”資源,突出“特”優勢,延伸“産”鍊條,提升客戶購物體驗,搭建起“源頭直采、鍊式開發、全管道銷售”供應鍊,加快打造農村電商生态圈。

今年,山西郵政更是借助“919”郵政農品節,精選400餘款農産品通過郵樂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山西郵政還将投入200多萬元專項補貼,助力我省農特産品銷售。

與此同時,我省各行業機構通過自家的線上平台推銷山西特色産品助農增收。截至7月31日,農行山西省分行幫助76戶山西商戶入駐總行興農商城,線上展示農副産品340件,帶動2.2萬戶客戶交易3.99萬筆、金額44.4萬元。建行山西省分行在總行善融商城幫扶采購專區,為小米、老陳醋、胡麻油等1149款山西商品搭建銷售管道。截至8月31日,該行100戶山西善融商戶累計交易73937筆、金額581.32萬元,讓山西農産品走向更大市場。曲沃農商銀行與電商平台合作開展網上銷售,組織員工開展“人人齊上陣、個個是行家”營銷活動,幫助當地農業産品銷售突破地域限制。

立足晉未來,從源頭補齊發展短闆

如今,在低調内斂的山西,文旅熱度走高帶動了土特産品銷售火爆。今後,要如何實作土特産品銷售市場的持續發展?

近日,“名品出晉”線下店山西名優特産好物聯盟旗艦店揭牌。揭牌儀式上,衆多知名網紅主播進店打卡宣傳我省各類農特産品。山西樂村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士權介紹:“‘名品出晉’線下店彙聚了全省117個縣(市、區)的名優特産、百縣鄉村e鎮特色産品等1200多款精品,傾力打造連結全國網紅與農業龍頭企業的選品基地。”

記者了解到,我省各級政府已出台多項政策措施助力各種特色農産品特别是脫貧地區特色農産品的銷售,努力補齊發展“短闆”。

年初,省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要求省直機關機關加大脫貧地區特色農産品消費采購力度,組織各類重點電商企業和區域性平台開展一批促銷幫銷活動,擴大線上銷售,集中力量促進脫貧地區農副産品上行外銷。同時,進一步暢通農副産品出山進城通道,不斷降低倉儲、物流、營銷成本,推動實作“多方參與、物美價優、協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農特産品銷售事關農民的“錢袋子”和城市居民的“菜籃子”,事關農業産業和農副産品加工業的高品質發展。目前,《黑神話·悟空》遊戲帶動山西旅遊蓬勃發展,山西土特産品的生産經營者要抓住機遇,勤吆喝、會吆喝,拓寬銷售管道,乘坐文旅産業發展快車,搶市場、占市場,把前期市場化下的土特産發展短闆翻轉為健康生活的産品優勢,讓更多“晉字号”産品從三晉大地走向全國各地,讓更多人享受到山西味道、喜歡上山西文化。

本報記者張劍雯

(責編:溫文、李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