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有着ADC“最強黑馬”之稱的映恩生物向港交所送出了上市申請書。作為昔日的投資圈人士,映恩生物創始人朱忠遠拉來了一衆投資人,包括老友藥明系、6D等。在好友的幫助下,成立僅4年的映恩生物沖擊IPO。不過,為市場诟病的是,衆星捧月的映恩生物至今尚未盈利,而作為創始人的朱忠遠卻拿着高薪。
正文:
從投資圈轉型創業圈,短短五年時間朱忠遠或将收獲了一個IPO。
9月6日,據證監會發文,映恩生物拟香港IPO已獲證監會接收材料。據港交所8月26日披露,映恩生物向港交所主機闆送出上市申請,摩根士丹利、傑弗瑞、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據悉,映恩生物是一家創新藥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發新一代ADC(抗體偶聯藥物)創新藥物,目前有12條ADC管線,尚無産品獲批上市,6條管線進入臨床階段。
短短五年時間,映恩生物已将部分管線推至臨床後期并尋求上市,公司可以說是成長“神速”。
而更引人注意的是,映恩生物的創始人朱忠遠雖有生物醫藥背景,但并非科研出身,曾在投資圈“摸爬滾打”多年。也正是朱忠遠多年積攢起來的人脈網,讓映恩生物有了源源不斷的“彈藥”,其中藥明系對其有着諸多助力,而在多方資本的加持下,映恩生物迅速被催熟。
不過,資本熱捧的映恩生物仍未盈利,2022年到2023年虧超7億元,而作為創始人的朱忠遠卻在同期内拿到2672.7萬元的高薪。
老朋友“攢局”
投資人變創始人的背後,離不開朱忠遠背後的人脈。
在創立映恩生物前,朱忠遠常年混迹于投資圈。資料顯示,曾任6 Dimensions Capital(通和毓承)及Wuxi Healthcare Ventures的合夥人,以及在Mingxin Capital、SIG Asia Investment Fund(海納亞洲基金、Greenwoods Investment(景林投資)及HighLight Capital等投資機構任高管。
在投資圈的職業生涯中,朱忠遠投資或孵化過鳳凰醫療、基石藥業、榮昌生物、甘李藥業、華大基因等生物技術公司。此外,他還曾在華潤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基石藥業擔任董事。
不過,在投資領域風生水起的朱忠遠卻在2019年華麗轉身,選擇創業成立了映恩生物。
如今,短短5年時間,映恩生物開始沖擊IPO,在市場上賺足了眼球。
回顧映恩生物的發展曆程,朱忠遠曾經的“好友們”為這家公司提供了不少彈藥。
映恩生物成立的次年4月,就迎來了種子輪融資。6D Capital、6D Affiliates(統稱6D)合計出資200萬美元,APHN、King Star Med也參與了此輪融資。增資完成後,朱忠遠、6D、APHN、King Star Med分别持有映恩生物50%、30.78%、11.54%及7.69%的股份。
根據藥明生物2022年6月下旬微信公衆号内容顯示,朱忠遠曾是通和毓承和毓承資本的合夥人。
而藥明系同樣也是映恩生物投資人之一,且與朱忠遠十分熟稔。
在映恩生物的A輪融資中,WuXi Venture大手筆投資400萬美元。APHN、King Star Med繼續增資,Golden Sword則新加入,三者向映恩生物合計增資1850萬美元。
招股書顯示,WuXi Venture是藥明生物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通和毓承是由通和資本與毓承資本合并而來專注于醫療健康領域。其中,毓承資本是由原藥明康德風險投資部門獨立而來,據藥明康德年報,李革目前仍擔任6 DIMENSIONS CAPITAL GP, LLC、DIMENSIONS CAPITAL LIMI,TED 的董事。
而兩度參與映恩生物的King Star Med與藥明系頗有關聯。招股書顯示,King Star Med的實控人為林向紅,林向紅目前是紐爾利投資的董事長,藥明康德同樣為紐爾利投資的合夥人之一。同時,林向紅曾任元禾控股董事長,元禾控股則通過中新創投參與了映恩生物B輪融資。
此外,映恩生物B輪以及B+輪投資方,則多與泰格醫藥相熟。
具體來看,B輪融資中,WuXi Venture再次參與其中,其他投資者包括,禮來亞洲基金旗下的LAV USD和Orchids、Green Pine、上海楹伽、華蓋人民币、中新創投。其中,LAV USDh“豪擲”1500萬美元。
七晟醫藥、泰鲲、阿斯利康中金基金、七匹狼集團旗下的晟聯以及天力士國際資本則參與了B+輪融資,共增資3000萬美元。
其中,阿斯利康中金基金、泰鲲、華蓋人民币以及上海楹伽均與泰格醫藥關聯度頗深,而泰格醫藥在多個投資标的上與藥明系保持一緻。
招股書顯示,泰鲲的有限合夥人為杭州泰鲲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後者最大的出資人為泰格醫藥,持份額為49%。
企查查顯示,無錫阿斯利康中金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合夥人中,泰格醫藥旗下平台赫然在列,持有份額為2.2134%。
華蓋人民币由華蓋資本控制,後者旗下的華蓋醫療投資是華蓋信誠醫療健康投資成都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GP,從這家合夥企業的持有人看,泰格醫藥、天士力持有1.2771%的份額。
此外,上海楹伽GP為廈門楹聯健康産業合夥企業,後者由楹聯健康控制,而泰格醫藥和楹聯健康共同投資了多家公司,如铨融醫藥、澎立生物、朗合醫療。
綜上,朱忠遠的“人脈網”為映恩生物吸引來了衆多投資人,IPO前,映恩生物共經曆4輪融資,合計融資金額達1.38億美元。公司的投後估值(全面攤薄)也由1450萬美元上升至2.7億美元。
亟待收獲的資方
人脈的力量固然強大,朱忠遠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招股書顯示,這些投資者獲得的股份有不少是可轉換優先股。這些可轉換優先股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截至2024年3月末為22.94億元。這也直接影響了映恩生物的負債情況,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總負債為28.22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總額為27.58億元。同期,公司的總資産為17.44億元,現金及其等價物為13.3億元。
此外,這些投資者還與映恩生物簽署了對賭條款,約定贖回權在映恩生物遞表時已即時終止,但若公司撤回IPO申請、IPO失敗以及遞表後18個月屆滿時,贖回權可再次行使。資本已在等待收獲期,這或許也是此次映恩生物沖擊港股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對股東“有個交代”,另一方面,此次IPO朱忠遠也有自己的打算。
需要注意的是,經曆了上文提到的數次融資後,大批資金湧入,朱忠遠已不是映恩生物的第一大股東。
最新股權結構顯示,LAV USD、Orchids分别持股16.55%、5.52%,其中LAV USD是映恩生物的第一大股東;其次為King Star Med,持有公司13.22%股份;而朱忠遠通過其控股的公司持有9.54%股份,是公司的第三大股東。
此外,上海楹伽持股9.38%,接近朱忠遠的持股比例;WuXi Venture、6D分别持股6.12%、5.87%,其他投資者持股33.80%。
朱忠遠似乎有意在IPO前拿回自己的第一大股東之位。
招股書顯示,IPO前映恩生物有一份股權激勵計劃,計劃發行股份總數最高不得超過2228.76萬股。截至最後可行日期,映恩生物已向合共84名合資格授予對象授予購股權,包括3名董事、7名高管以及74名公司雇員及外部顧問。
其中,朱忠遠拿到862.22萬股股份,對應股權比例為12.66%;執行董事張韶壬、司文分别獲得39.25萬股、24.38萬股股份,分别對應0.58%、0.36%股權。
激勵計劃完成後,朱忠遠的總持股比例将上升至22.2%,恰好超過禮來亞洲基金旗下兩家機構目前共持有的22.07%股權。
此外,朱忠遠還在映恩生物拿着高薪,2022-2023年朱忠遠薪資分别為818.3萬元、1854.4萬元,合計2672.7萬元。
未盈利的ADC“黑馬”
被資本熱捧的映恩生物如今并未盈利。
招股書顯示,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目前公司有四大ADC技術平台,包括DITAC,以及新一代的雙抗ADC技術平台DIBAC,新毒素ADC技術平台DUPAC,自免ADC技術平台DIMAC等。
依托技術平台,目前映恩生物已經建立起12條ADC管線,其中6條管線進入臨床階段,兩款新一代雙特異性ADC(“BsADC”)及一款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DC(“自免ADC”)預計将于2024年至2026年進入臨床階段。
業績方面,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3月(簡稱“報告期”),映恩生物分别确認收入160萬元、17.87億元、6.41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映恩生物目前并無藥品商業化,其收入均來自對外許可及合作協定。核心産品之一DB-1311的單抗是由映恩生物自藥明生物引進而來。據悉,2022年5月26日,映恩生物與藥明生物間接全資附屬公司WuXi Biologics訂立許可協定,獲得了B7-H3抗體。
此外,與BioNTech的授權合作帶來21.22億元人民币收入,與客戶A的授權合作帶來2.85億元收入。也就是說映恩生物目前已經确認收入的授權款項已達24億元。
招股書顯示,映恩生物先後與BioNTech(百歐恩泰)、百濟神州等達成數筆BD(商務拓展)交易,交易總價值超4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80億元。
目前來看,雖然BD交易貢獻了不少收入,但由于藥物尚未商業化,研發投入較多,映恩生物依然入不敷出。報告期内,公司研發投入分别為3.40億元、5.59億元、3.11億元。同期分别虧損3.89億元、3.58億元、6594.2萬元。
作為目前惡性良性腫瘤治療最熱門的領域之一,ADC吸引了大量醫藥公司的投資和關注。不過,在創新藥領域,ADC起步相對較晚,目前獲批上市的藥物并不多。據醫藥魔方資料庫,截至2024年1月,全球有多達324個進入臨床階段的ADC項目,其中大部分處于臨床早期,仍處于I期早期臨床的有187個,占比高達58%。
ADC技術平台競争激烈,能否脫穎而出還要看映恩生物後續研發實力和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