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烹饪與餐館烹饪之比較:哪個更健康?

家庭烹饪與餐館烹饪之比較:哪個更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發現家裡做出的菜和飯店裡的味道存在明顯差異。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種差異呢?同時,家庭烹饪和餐館烹饪哪個更健康呢?

首先,來駁斥幾個常見的誤區。

一、刀功并非不可逾越的差距

刀功确實重要,但隻要有耐心肯下功夫,在家也能練得很好,甚至可以與餐館師傅不相上下。比如,有人能在家切出松鼠鳜魚,多練習就能不斷提升。

二、火候雖有差異但可彌補

家用瓦斯竈的火候确實比餐館弱一些,但隻要方法得當,也能做出不錯的效果。例如油炸時,可先預熱到比所需溫度略高,再下鍋,必要時通過複炸達到酥脆效果。對于體積大的食材,要保證足夠的油量。爆炒時,控制菜量,一次隻炒一碗飯的量,就能達到餐館的火力水準。

接着,分析家庭烹饪與餐館烹饪的不同之處。

一、食材預處理不同

餐館裡炒肉片類的菜,豬肉牛肉都會提前腌制,暢銷菜甚至會提前腌過夜。牛肉腌制一般會加小蘇打和蛋清,還要加入肉體積一半以上的水,這樣才能保證肉質鮮嫩。這麼多水需要幾個小時才能被牛肉吸收,而在家通常很難做到提前幾個小時腌肉。此外,小蘇打加多了肉會嫩到沒有纖維感,像口香糖一樣,同時需要加入少量砂糖遮去堿味。

二、食材預熟處理差異大

餐館炒菜通常會先過油,因為真正炒制的過程非常短,以秒計算。肉類上漿後要滑油,蔬菜類難熟的也要過油。

  1. 茄子:炒茄子一定要寬油高溫過一遍。如果油不能浸沒茄子,即使油燒到冒煙,茄子下鍋後油溫也會降低。油溫高時,茄子外殼很快堅挺,内部不斷有水蒸氣出來,不會窩油,吃起來也不油膩。而且高溫能讓茄子看着像生的其實已經熟了,還有後熟過程。
  2. 豆角、四季豆:這類難熟蔬菜在餐館裡會過油,熟得快,成菜漂亮。而家裡做的往往有一盤湯汁。雖然手藝高的家廚可以通過焖和正确收汁做到接近餐館的味道,但賣相還是會差一些。
  3. 鲶魚:尤其是土鲶魚,家裡做的和飯館做的差距很大。餐館會猛火猛油過一遍再燒,而家裡生魚下鍋容易糊鍋,加水後就變成了炖魚,味道和去腥效果都差很多,成菜也會有很多湯汁,稍一收幹魚肉就散架了。在家可以采用無油生煸辣椒、茄子或焯水其他蔬菜的方式進行預熟處理。如果直接生炒黃瓜等蔬菜,要慎加水,注意收幹,起鍋時可淋明油。
家庭烹饪與餐館烹饪之比較:哪個更健康?

三、炒制過程大不同

炒制時長以秒計算。基本步驟是先炒香醬料和小料,再加預熟過的主配料,再加液态調料或預先配好的碗汁。主配料預熟後,隻需調味即可。所有發酵類調味料,如豆瓣醬、剁椒和醋,一定要在高溫下用油煸一遍,去除發酵過程中産生的不好氣味。要避免加太多水,預熟過的主配料表面濕潤,加上底油一般不會粘鍋,加水一般是為了略延長炒制時間或得到芡汁。若沒有預熟處理,炒肉片會粘鍋,加蔬菜又熟不了,隻能加水,這樣烹饪過程中鍋内溫度不超過一百度,就沒有 “鍋氣”。“鍋氣” 是指炒制過程中食材的溫度,食材預熟過本身溫度就不低,水鎖在食材裡面,鍋内溫度上升快,還能有脆嫩的感覺。加太多水會導緻溫度不過百。

最後,承認家庭烹饪比不上餐館的一點是調料使用。雞精味精在街邊館子每道菜用量較多,而家裡即使有也不敢用這麼多。還有一些流行的街頭菜,如烤魚、香辣蝦等,會用很多香精,家庭不提倡使用。不過,傳統餐館炒菜在家裡是可以做出來的。

家庭烹饪與餐館烹饪之比較:哪個更健康?

那麼,家庭烹饪和餐館烹饪哪個更健康呢?

家庭烹饪通常更注重食材的新鮮和衛生,調料使用相對較為克制。可以根據家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進行調整,比如減少鹽、油、糖的用量。而且家庭烹饪一般不會使用過多的香精等添加劑。

餐館烹饪為了追求口感和味道,可能會使用較多的調料和添加劑,如雞精味精等。有些小餐館的食材新鮮度和衛生狀況也可能無法保證。但是,正規的餐館會有專業的廚師和嚴格的衛生标準,在食材搭配和烹饪技巧上也有一定的優勢。

總體而言,家庭烹饪在健康方面更有優勢,但如果能選擇正規、衛生的餐館,合理點菜,也可以享受美味又相對健康的菜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适合的烹饪方式和就餐場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