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之前的教育最主要目标,基礎知識普及,以及在此基礎上,分流部分明顯學習能力不足孩子,中考五五分流不是職高技校需要生源,不是高中規模不足,而是至少五成的孩子,确實不能适應高中階段的教學,假設真的所有孩子都很聰慧,完全可以中考不分流。
國中階段的難度,如果以進入前50%為目标,能夠繼續普高階段的學習,比較聰明的孩子很容易,即使不聰明難度也不大,這個階段被分流的孩子,大多是既不努力也不聰慧,部分孩子的行為認知也存在差距,而這樣的孩子恰恰是大多數。
這就使得國中學霸分為兩類,一類是憑借思維能力即可,國中的難度設定,遠遠達不到他們的思維壓力區,不用功的學霸極其常見,并不是你不補課上不了重點高中,别人也一樣,是以會表現為不用功,高中這樣的情況仍然存在,隻是數量大為減少。
很多家長對于自己孩子自帶濾鏡,不願意承認别人家孩子更聰明,是以也不願意承認确實有一部分學霸,并不依靠補課,而甯可相信他們偷偷努力,或者學習到一些特定學習方法,他們所認知的學霸補課有兩類,一類是課内教學進度太慢,需要拓展,第二類則是依靠教育訓練加成的僞學霸。
第一類的學生進入高中後,往往不需要拓展,不是他們能力不足,而是高中的教學模式更注重選拔拓展,不會再存在關注中下等水準接受度上,二是高中更講究自主思維能力,課外拓展不如自己思考,三是時間上的限制,四是高中階段教育訓練班沒有能教他們老師。
第二類的學生,隻有思維能力不太差,在國中用功,一般不會太差,但這種缺乏思維能力的努力,在進入更難的高中賽道,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即使如此,他們也要勝過國中就放棄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