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K OE Mix Open Earbuds - TDS REVIEW
NANK OE Mix 耳をふさがない完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與 TDS 無心快語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評分标準以及内容說明 V202402 進行。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當時市場背景下的 KT MARK:
NANK OE Mix: IV (Recommend)
這是南卡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現的第四個産品。
前不久我們介紹過了南卡的 Neo 2 骨傳導耳機新品,其中提到了 OE 系列的迅速發展,很快我們就上手了 OE 系列相對定位中端的型号 OE Mix。OE 系列作為南卡的開放式無線耳機系列,中文名為“00壓”,目前有旗艦 OE Pro、入門 OE CC 系列、基礎款 OE GT 等多款型号,OE 無字尾型号甚至還是少見的整合了耳夾式和傳統運動耳挂的産品,而本文介紹的 OE Mix,則是這個系列中定位中檔、重視輕量化佩戴的産品。可以在文章開頭就給出這麼一個結論,五百元左右的開放式真無線耳機裡,OE Mix 在輕量化道路上确實做得頗為突出。
包裝與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包裝體積适中,OE Mix 的包裝設計相較于我們介紹過的 Runner Pro 系列以及 Neo 2 都要簡潔一些。以白色為底,不會像骨傳導産品線那樣注重運動風格。包裝内的配件相對簡單,僅有一條 USB-C to USB-A 短充電線。畢竟是 OWS,不需要有耳套等其他配件的配置。
設計、佩戴表現與聲學結構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OE Mix 目前有兩種配色可選,分别是卡其色以及本文的主角黑色。卡其色的觀感是飽和度偏低、比較淺的狀态,電鍍面闆也呈現出近似香槟金的延伸。而黑色版本的電鍍面闆則是亮黑色,有一定的光澤度。
充電盒的體積在類似産品裡屬于中規中矩的大小,做工細節相對不錯,磁吸力度不算很大,但是盒内設計了緩沖墊來阻擋耳機在盒内有所移動。充電盒表面全部覆寫了類膚質塗層,摸上去手感相當不錯。不過如果手上有油的話,會容易沾染指紋,需要及時清潔。
耳機本體是挂耳式 OWS 的正常形态,同樣覆寫了大面積的類膚質塗層矽膠。耳前和耳後子產品都相當小,使得整機的重量控制在 7g,佩戴好之後基本不會有壓力。耳前子產品,或者說腔體的外表面以及耳後子產品都采用了電鍍塗層設計。耳挂的材質相對較軟,對于耳廓後的皮膚有着較高的貼合程度。南卡稱這個優化後的結構為“EAA 懸停舒适技術”,足夠細的金屬絲也使得它不會與眼鏡出現打架的情況。
佩戴好之後,OE Mix 在耳後的存在感偏低,比自家的 OE CC 系列要明顯更加無感。盡管相對于完全與耳挂一體成型的部分産品比起來,這個耳後子產品還是存在的,但是在有耳後子產品的産品裡,它算控制得比較好的。按照南卡的介紹,前後子產品的配重比例為56:44,實際體驗下來的前後佩戴平衡也沒什麼問題。腔體部分的體積較小,和耳廓呈現出相對平行的角度,除了特别小的耳廓,基本都不會出現頂到耳甲腔的情況。相較于 OpenFit 等産品,它的腔體懸浮程度會更高,出音孔與耳道口之間的距離也會稍遠一些。
OE Mix 也支援 IPX5 級别防潑濺,應對小雨或是正常運動汗水等沒什麼問題。
腔體表面可以看到兩組揚聲器開孔,一處位于耳道口對應部位,一處則位于腔體頂部。頂部的開孔主要負責低頻頻段的傳導。
操作與通話 | Control & Call
操作均基于腔體外側表面的區域進行觸控識别來實作,預設支援對于單擊、輕按兩下、三擊、四擊、長按以及四秒長按操作的定義。單擊對應音量減/加,輕按兩下對應播放和通話控制,三擊調用語音助手,四擊切換遊戲模式,長按 1.5s 為切歌,長按 4s 為開關機。OE Mix 對于操作識别的回報還是比較迅速的,對于單擊、輕按兩下和長按操作的識别精度還不錯,三擊和四擊則需要一定時間的習慣。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腔體相對于耳甲腔的懸空高度比較高,操作時難免會将腔體推入耳廓。希望在延續現在輕量化結構的基礎上有所優化,控制耳挂前端的硬度來使得操作時感受更為穩定。
面闆表面的訓示燈也有固定的顯示邏輯,亮度适中,黑暗中不會過于紮眼。
OE Mix 支援雙麥 ENC 通話降噪,實際表現基于營運商網絡進行語音通話,流暢度基本沒什麼問題。收音的大小中規中矩,與 Neo 2 比起來會稍微小一點。通話降噪的表現有所感覺,在一些極度複雜的環境中,通話降噪會對于語音主體的清晰度稍有影響,大體上表現合乎預期。
信号與續航 | Connection & Battery
藍牙 5.4 的新版本結合基礎的編解碼器,OE Mix 的信号穩定性并不是問題。以 AAC 編解碼器測試,無論 WLAN 開啟與否,Xperia 5 III 與 iPhone 14 的測試結果都是足夠穩定的,也能在保持相當距離的情況下確定信号流暢。丢包和卡頓問題極少發生。
延遲方面,OE Mix 有獨立的低延遲遊戲模式,官方宣稱可以達到 0.06s 低延遲。實際的表現上,開啟低延遲遊戲模式之後,以 AAC 編解碼器連接配接标準測試裝置 Xperia 5 III,播放流媒體視訊,主觀感覺上延遲控制在正常語速半個字左右。
續航方面,官方宣稱 OE Mix 可以實作單次續航 8h、結合充電盒一共 24h 的續航。個人經過标準流程測試下來,關閉遊戲模式,以 AAC 編解碼器信号優先連接配接 Sony Xperia 5 III,以50%音量連續播放流媒體音樂(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節目(小宇宙),僅耳機續航為7小時 39分鐘,基本符合官方描述标稱值。
揚聲器、漏音控制與編解碼器 | Driver, Leak Control & Codec
OE Mix 搭載了尺寸未知的跑道形動圈單元,配備 LCP 流延钛複合振膜,增加了振膜的剛性,同時相對輕量化的振膜也有助于提升瞬态表現。作為南卡耳機,動态低音、耳道補償和個性化聽感的三件套也沒有缺少。
作為開放式無線耳機不得不談的漏音控制表現。首先,OE Mix 有着合理的反射結構,但是腔體懸空稍高,這會影響到播放音量。在正常聲壓的現代流行曲目播放時,手機顯示的音量在 60% 左右,足夠在較為嘈雜的咖啡廳環境中使用,70% 左右來到比較飽滿的狀态。安靜室内則在 40~50% 夠用。
在圖書館和未開啟電視的客廳這類安靜環境體驗,以50%音量收聽預設電平為标準 -3dB 的音頻檔案,15cm 左右開外基本上難以聽清内容,25cm 左右的距離下,漏音的幹擾大大減少,基本上難以感覺。可以說盡管有着較高的懸空,但是 OE Mix 的漏音控制在類似價位的 OWS 耳機中也屬于第一梯隊的表現。
OE Mix 支援的編解碼器為 SBC / AAC,在中價位 OWS 領域屬于正常操作,基礎編解碼器也友善控制穩定性。
下面的聲音描述将基于 AAC 連接配接、音樂模式下的表現來進行。
聲音主觀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低頻量感适中略偏少一些,厚度和飽滿度不會很突出,彈性尚可,延伸能力比我印象中的 OE CC 初代要好一些。收放速度适中,留的殘響不算多。氛圍烘托有輕度的暈染感,不會覺得濃郁。OE Mix 的低頻聽上去是比較幹淨的,不會有搶戲的情況,存在感不會很足,進而更多的能量感會集中于中高頻。當你适當将腔體向内按壓時,會發現在腔體靠近耳道口時低頻的品質時相對不錯的,量感不算很足的原因更多還是為了輕量化将耳挂變細之後腔體也随之懸空造成的。基音位于中下盤的樂器沒有前傾問題。
中頻,人聲的距離較近,口型大小比标準要稍微大一些。OE Mix 的人聲聽上去是要更加重視線條刻畫的,質感會稍微偏薄一點,精緻程度則比較高。男女聲之間的傾向性不算明顯,但聲線的适應性普遍都更偏向本就清亮的人聲類型,粗厚人聲會顯得過于幹淨,順滑程度中規中矩,有保留有一定的顆粒感。音色渲染是有的,在高音部分能聽到部分染色的存在。喉音的位置稍高,氣聲的比例會多一些,齒音也會有輕度的突出,不會到惱人的程度。
樂器方面,OE Mix 走的也是質感偏薄、線條突出的風格。弦樂器中,小提琴和吉他的抓耳程度比較高,拉撥弦細節較為突出。中提琴、大提琴以及鋼琴的形體會比較精幹,在空間裡所占的大小也不會高。銅管類的氣勢感中規中矩,需要亮感的小号等則有着比較突出的亮度。木管類的紮實程度稍有欠缺,空氣感足夠。樂器的泛音量不是很多,但是比這價位很多 OWS 耳機做得要更容易感覺。打擊樂器中,Kick 的存在感不高,Snare 收得較快,镲片稍有刺激感。
高頻亮度适中略偏亮一點,有一些突出的高頻峰,能量比較聚集。極高頻的延伸表現在同價位還不錯,滾降稍早但不會過快。
聲場自然度良好,橫縱具有一定距離,但是由于很多高音樂器和人聲有前壓感,你在聽很多現代錄音的流行樂時不會感到聲場的邊界。人聲與樂器之間的分離度尚可,整體感不會有明顯問題。解析能力同價位中上,有比較明顯的“解析感”突出。動态中規中矩,瞬态還不錯。
總結評價與玩法建議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
OE Mix 适合的是對于 OWS 耳機的佩戴舒适度和無感程度要求極高的人群,它在輕量化以及結構優化上做得相對到位。漏音控制表現良好,基本的信号穩定性和聲音狀态也有着平均水準之上的表現。我會認為 OE Mix 在後續的更新中可以适當将基礎音量調大一些,這樣可以擴充更多的使用場景。目前 OE Mix 我更建議你作為室内聽音、網課、會議等場景的選擇,或者用于安靜戶外散步等,這些場景的使用,OE Mix 是可以比較輕松勝任的,也屬于同價位表現還不錯的型号。
KingTsui, TDS Studio.
August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創作,請勿抄襲内容、套抄行文結構等,保留一切權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