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産業的規模增加近一倍!

作品來源:環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這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

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

▼圖檔來源:中國政府網

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産業的規模增加近一倍!

《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到2030年,節能環保産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

這意味着,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産業的規模要增加近一倍。

不過,《意見》還提出了很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部署,如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等。在當下垃圾焚燒廠已經普遍“吃不飽”的情況下,這些措施可能進一步在源頭削減廢棄物總量,加劇垃圾焚燒廠“吃不飽”的困境。

1

未來六年

節能環保産業規模增加近一倍

毫無疑問,這是生态環保領域一份非常重要的檔案。

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其核心要求,就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生态環保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曾用了四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生态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環境治理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公衆參與範圍之廣前所未有,全球生态貢獻之大前所未有。

的确,十年來,中國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成績有目共睹。不過,總的來說,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還是出于黨和政府的推動。而在全社會共同形成生态環境保護“合力”方面,我們還存在一些不足。

這種時候,就需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全社會形成生态環境保護的“合力”,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是以,這份檔案,解決的其實是生态環境保護工作“源動力”的問題。如果能在源頭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相比在末端進行整治,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而在産業發展方面,這份檔案也給節能環保産業帶來了巨大利好。

例如,《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其中包含幾方面措施: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産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加快培育有競争力的綠色低碳企業,打造一批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環境治理效果為導向的環境托管服務。

推動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積極鼓勵綠色低碳導向的新産業、新業态、新商業模式加快發展。

而在目标方面,到2030年,節能環保産業規模也要達到15萬億元左右。

根據工信部2022年釋出的資料,大陸節能環保産業的産值已超8萬億元,年增速10%以上。

▼圖檔來源:中國政府網

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産業的規模增加近一倍!

也就是,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産業的規模要增加近一倍。這對節能環保産業的相關從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利好。

2

源頭減量

垃圾焚燒廠“吃不飽”加劇

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給節能環保産業帶來利好的同時,也将推動産業的深層次變革。

例如,《意見》規定,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等,這些都有可能在源頭上削減固體廢棄物的産生量。

《意見》提出,要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升資源化使用率。到2030年,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主要資源産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

《意見》還提出,要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引導公衆節約用水用電、反對鋪張浪費、推廣“CD光牒行動”、抵制過度包裝、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會氛圍。

衆所周知,由于超前建設、垃圾分類、循環利用等原因,大陸垃圾焚燒廠已普遍存在“吃不飽”的情況,對此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前不久就進行過報道。

▼圖檔來源:央視網

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産業的規模增加近一倍!

根據生态環境部的資料,截至2023年8月,全國垃圾焚燒廠的數量已達到925家,日處置能力達103.5萬噸,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标。13年間,中國的垃圾焚燒廠數量增長了近9倍,處理能力更是增長了16倍。

垃圾焚燒電廠超前規劃與原生垃圾源頭減量,成為垃圾焚燒廠“吃不飽”的主要原因。

周末在陝西參加“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村鎮垃圾治理專業委員2023-2024年年會及專題研讨會”,聽一位來自東北的朋友說,他們縣的垃圾,現在全部運到隔壁縣的垃圾焚燒廠處理,運費、垃圾處理費都不用自己掏錢。

之是以如此,是因為隔壁那個縣的垃圾焚燒廠現在垃圾進廠量不足,為了保住這個廠,不得不到鄰縣去“搶”垃圾。

雖然短期看,不花一分錢,就能讓一個縣的垃圾得到處理。但這位朋友說,他們也擔心未來形成“路徑依賴”了,是以還是要未雨綢缪,提前規劃自己的垃圾處理設施。

總之,在垃圾焚燒廠已經普遍“吃不飽”的當下,疊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有可能帶來的垃圾産生量減少,将會進一步加劇垃圾焚燒廠“吃不飽”的狀況,這一點行業内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3

污染沒了,産業也沒了?

環保企業需提前做好應對

事實上,垃圾焚燒廠即将面臨的危機,也是整個環保産業的一個縮影。

不得不說,大陸的生态環保治理工作推進得太快了,快得讓人目不暇接。即使是環保行業内部,也有些“跟不上形勢”。

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空氣淨化器行業。雖然傳統上并不認為他們屬于環保行業,但這個行業的發展邏輯與環保行業有着很大的相似之處。

還記得2013年前後,北京霧霾嚴重,PM2.5爆表,空氣淨化器産品也是供不應求,“賣瘋了”、“被搶光”、“一天銷量抵一個月”的消息絡繹不絕。

▼2016年1月20日,《河南商報》報道《空氣淨化器一天銷量抵過去一個月》

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産業的規模增加近一倍!

當時,有專家預測空氣淨化器将成為繼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之後的“第五大家電産品”。很多品牌紛紛跨界湧入這一“藍海”,希望分一杯羹。

結果,還沒等這些品牌推出自己的産品,随着2017年底“大氣十條”收官,北京的霧霾少了,藍天白雲又回來了,空氣淨化器也就漸漸賣不動了。

一位從業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7年,空淨行業還有170億的市場規模。但到了2020年,就隻有60億了,很多同行都退出了這個市場。

因為污染狀況嚴重而興起,又因為污染情況好轉而衰落,空氣淨化器行業的興衰其實也給環保産業提供了非常好的啟示。環保行業會不會也像空淨行業這樣,污染沒了,産業也沒了?

空淨行業迅速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低估了中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速度。2013年,當那些品牌看好這一市場,紛紛跨界湧入的時候,其實也正是“大氣十條”釋出之時。正是這份重要的檔案,對改變中國空氣品質狀況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

其實,後來垃圾分類政策的推進,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似的作用,造成了垃圾焚燒廠垃圾進廠量的減少。隻不過垃圾分類政策目前在落地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導緻其效果沒有“大氣十條”那麼明顯。

這一次,《意見》的釋出,其實就是一個“更新版”的垃圾分類政策。垃圾分類的影響主要是在固廢,而《意見》的影響則有可能展現在水、氣、固、土等方方面面,造成各類污染物數量的全面削減。

它對環保産業的影響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最終取決于這個政策的實施效果,是像“大氣十條”那樣雷厲風行,還是像垃圾分類一樣溫水煮青蛙。

但最終,差別其實也隻是時間上的早晚,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廢棄物源頭減量的趨勢已是大機率事件。

對于環保企業來講,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取決于你所處的位置,以及你的應對。

對于已經占領一定領先身位的企業來講,因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颠覆了現有的商業模式,是以它可能是個壞消息。

而對後來的挑戰者來說,這正好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像中國車企借助新能源車超越老牌燃油車品牌一樣。

當然,總體來看,它對環保産業還是利好大于利空。畢竟《意見》提出了“2023年節能環保産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的目标,也展現出了對生态環保工作的高度重視。隻不過環保企業需要改變當下這種更加側重末端的治理模式,到前端去,到源頭去,治理重心前移,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帶來的新機會。

總之,環保産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已經變了,産業的“大變革時代”已然到來。而《意見》的釋出,正是為“大變革時代”敲響了那個上課鈴。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所有環保企業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趨勢,提前做好布局,才不會被時代所抛棄。

未來六年,節能環保産業的規模增加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