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至,但熱氣未減,晝夜溫差悄然加大,加上氣候多變,需要對身體多加注意。這個時節如何養生?嶽陽醫院崇明分院呼吸科的倪靜敏醫生表示,需調整作息、注意飲食、調節情志。
倪靜敏介紹,立秋之後,自然界中陽氣收斂、陰氣逐長,《黃帝内經》寫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早卧早起以斂陽
此時,應注意早睡早起,《黃帝内經》中說,秋季應“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進入立秋後,夜漸長晝日短,應增加晚上的睡眠時間。早睡可以養陰氣,收斂陽氣,早起可以調暢肺氣,符合秋季滋陰養肺的養生之道。同時,也可以通過運動增強身體的适應能力,順應氣候的變化。
少辛增酸多潤肺
在飲食上,需要潤養。金秋之時,肺為主宰,應避免辛辣以護肺,增酸味以斂氣,建議食用木瓜、梅子、杏、橘子等酸味水果,還可适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心境甯靜忌憂郁
在調節情志上,要“收斂神氣”,應該安心靜養,不宜暴怒、狂喜、悲憂,保持肺氣的通暢和清爽,這就對應了秋季相應的“養收之道”。在五行中,秋季對應的是“收”這種氣,如果與之違背,則會傷害肺氣。肺氣不僅僅指肺的功能,還包括全身收藏的氣。如果秋收不好,冬藏就會受到影響,會出現陽虛腹瀉等症狀。
同時,倪靜敏醫生還提醒,立秋後早晚溫差會變大,易引發感冒、哮喘等疾病,是以早晚要适時添衣,腰腹足部需保暖,防風防寒不可忽視。
記者:石思嫣
編輯:朱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