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競争的制高點,也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叢集,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要求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産業,加快建構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目前,大陸制造業面臨複雜的國内外形勢,機遇和挑戰并存,應從加快創新驅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着力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推動傳統産業更新和新興産業培育、打造産業融合發展新引擎等方面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充分發揮先進制造業的支撐作用,以此引領加快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
充分認識先進制造業在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中的核心作用
經過多年發展,大陸基本形成了規模大、體系全、競争力較強的制造業體系,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穩居世界第一位。相對傳統制造業而言,先進制造業更多采用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新流程、新生産組織方式,以提升制造業各環節和全過程生産技術的先進性和科技含量,生産高效能、高附加值、高品質、高增長産品和服務。從長遠看,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和核心,必須充分認識先進制造業在現代化産業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和支撐作用。
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核心主體。從産業體系看,現代化産業體系包括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服務業和現代化基礎設施等。先進制造業作為現代化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現代化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提供機械、化肥、資本、技術、資料及科研成果等物質技術基礎,是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核心主體,決定着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速度、規模和水準。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在門類齊全的産業體系和高效的産業配套能力基礎上,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産業結構日益進階化和合理化,高技術制造業占比不斷提升,先進制造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大陸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機器人等産能産量正呈快速增長态勢,産業優勢逐漸增強,先進制造業賦能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支撐作用正日益凸顯。
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安全支柱。從産業安全看,作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大陸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30%左右,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在關鍵材料、內建電路、工業母機等諸多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很多“卡脖子”問題久而未決。加之大陸重點産業鍊受到打壓,阻滞了産業轉型更新。随着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加速調整,先進制造業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是確定産業鍊供應鍊平穩運作的突破口和着力點。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高端先進産業必須自主可控,為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強有力的安全支撐,確定國家産業安全。
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技術引擎。從技術創新看,曆次工業革命均是科技變革推動的産業革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往往首先在制造業中得以實作,帶來了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
先進制造業是原創性、引領性、颠覆性技術的策源地,并不斷催生新的科學技術、比對新型勞動者、制造出新型生産工具和新的産業,通過制造過程的變革賦能經濟社會各行業發展,推動形成現代化産業體系。随着大陸工業母機、關鍵軟體、量子技術、內建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等産業快速成長,先進制造業正成為新質生産力的排頭兵,成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創新引領和技術引擎。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仍然面臨複雜嚴峻的内外部形勢
從外部形勢看,大陸先進制造業面臨技術演進、要素變革、全球競争格局調整等深刻影響。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帶來要素禀賦之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向産業鍊供應鍊各環節滲透,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要素禀賦正在發生變化,具備豐富“資料”要素資源或者數字技術領先的國家有望重塑一批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優勢産業,改寫全球制造業生産模式和布局版圖。二是大國博弈日益激烈帶來産業安全之變。近年來,部分西方國家針對大陸先進制造業的打壓不斷更新,出台《晶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産業政策,限制産業發展,對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帶來深遠影響。三是全球産業鍊供應鍊深度調整帶來制造業格局之變。部分西方國家出台稅收減免、補貼等産業政策,提升産業競争力優勢,推進先進制造業“回流”。一些新興經濟體加快承接中低端産業轉移,在紡織服裝、消費電子、汽車和零部件等産業方面逐漸占據一席之地,提升在全球制造業中的地位。大陸先進制造業發展面臨雙重夾擊和諸多挑戰。
從國内發展看,大陸先進制造業發展面臨的部分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有待解決。一是增長總體動力不足,高端産業發展對經濟帶動作用較為有限。大陸高技術制造業占比僅為15.7%,專利密集型産業增加值占比為12.7%,支撐增長的新動能不足。二是增長品質不高,企業效益不優。從總體看,制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部分行業存在高端産品供給不足、中低端産品産能過剩的問題。中美入圍世界500強制造業企業效量基本相當,但大陸制造業上榜企業平均利潤和平均利潤率,僅為美上榜企業的四分之一左右。三是綠色低碳轉型壓力大。相比其他經濟體,大陸實作“雙碳”目标面臨着減排時間短、減排量大的挑戰。從整體看,大陸工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現狀仍未根本改變,綠色低碳轉型壓力較大。四是數字化轉型仍需加快。從技術看,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在作業系統、工業軟體、高端晶片、基礎材料等領域發展落後于發達國家水準,部分領域面臨“卡脖子”問題。從應用看,受限于理念、技術、管理、資本等限制,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比較滞後,中小企業數字化水準相對較低。此外,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還需完善,資料要素制度體系尚在建設,數字經濟國際治理和規則的參與度有待提升。
發展先進制造業,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
建構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高舉新型工業化大旗,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充分發揮先進制造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産業深度有機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提升先進制造業核心競争力。
以加強産業科技創新為根本,不斷塑造先進制造業新動能新優勢。把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切實提升産業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在基礎研究特别是應用性基礎研究中的作用,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建設一批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快發展基礎原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裝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作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加快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四鍊融合”,完善從創新鍊到産業鍊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轉化機制,推動短闆産業補鍊、優勢産業延鍊,傳統産業升鍊、新興産業建鍊。
以維護産業安全為重點,着力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從産業鍊提升、供應鍊降本、區域産業協同三方面推動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及時跟蹤發達國家對大陸的技術管制動向,深入研究大陸産業鍊供應鍊卡點堵點斷點,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確定重點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聚焦區域發展特點,推動産業在東中西部有序轉移,優化區域重大生産力布局,建構優勢互補的區域産業格局。加快建設高效順暢的物流體系,建構現代化基礎設施,以優越的基礎設施和生态體系提升制造業綜合競争力。
以新質生産力為引領,推動傳統産業更新、新興産業培育和未來産業布局。加快布局新質生産力,統籌傳統産業更新、壯大新興産業和培育未來産業。加快建構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搶占制造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推動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産業轉型更新。提升創新效率,切實發揮創新引領工業發展的效能,推動中國制造向産業鍊價值鍊高端攀升。
以數實深度融合為着力點,打造産業融合發展新引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形成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推廣,促進“數實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叢集。借助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過程中積累的豐富資料資源,加快資料開發和利用,培育壯大“資料”相關産業。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工業設計、金融科技、現代物流等生産性服務業,鼓勵服務型制造,延伸制造業産業鍊。推動工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動鄉村産業發展,為城鄉融合、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系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