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藝雙修是文藝工作者的
人生大課
文新達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藝雙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文藝工作者之德與才的凝練表達,深深印刻在中華文明曆久彌新的智慧結晶之中。德,對文藝工作者來講,好似指南針,為藝術人生指明方向,又如度量衡,丈量着藝術奮進的腳步。無德之人,難拿扛鼎之作;無德之藝,亦難流傳千古。如果文藝工作者缺乏德行的修養,縱使技藝再高,其作品也将失去“化人”的靈魂。魯迅先生講,“涵養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職與用也。”崇德與尚藝,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隻有正确把握藝術素養與道德修養的辯證關系,以高尚的品德為指引,以藝術的才情為羽翼,才能翺翔天際、俯瞰生活、奔赴遠方。
時代的齒輪正在高速運轉,創造了新機遇,也帶來了新挑戰。在網際網路、新媒體加持下,文藝的公衆屬性被放大,文藝界知名人士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一部網絡作品可以跨越時空、跨越國度,收獲無數的閱聽人,抵達無盡的遠方。廣大文藝工作者應增強技術敏感,用藝術的脈動感受時代的脈搏,擔當起時代風氣的擎旗手,将藝術追求與人民願望、時代要求、民族命運相聯結,修藝養德,積微成著,以高尚的情操和文質兼美的藝術創造書寫偉大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了内生動力。德藝雙馨不僅是文藝工作者自身的追求,也是加強文藝界行風建設的要求。行風建設,不能隻刮陣風,而應久久為功,讓廣大文藝工作者從心内生長出德藝雙馨的參天大樹。文藝界風清氣正,有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傳得開;文藝界土壤肥沃,藝術之樹才能常青。新時代以來,全國文聯系統緊扣“做人的工作”,持續加強文藝人才隊伍的思想政治引領,持續弘揚行風藝德,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将為人、做事、從藝統一起來,正風正氣正能量更加充盈充沛。新時代的廣大文藝工作者應深刻把握民族複興的時代主題,嚴以修身、嚴于律己,強化專業技能,錘煉過硬本領,德藝雙修,追求人品與藝品共進、人格與藝術魅力俱佳,以更高的責任感、使命感投身于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把德藝雙馨镌刻在民族複興的光榮征程上。
來源 | 中國藝術報
編輯 | 鱗鱗
核校 | 華華、君君
審定 | 汐汐
南國文藝
微信視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