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近年來,建水縣積極尋求紫陶産業發展之路,搶抓直播經濟發展機遇,以電商平台拓展紫陶銷售管道,助力紫陶産業蓬勃發展。

在建水,就有一位名叫黃倩的90後建水紫陶非遺傳承人,她用情懷碰撞五色泥,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碗窯村是建水紫陶的發祥地,從宋代開始,村民們就大規模地燒制陶瓷。出生于1994年的黃倩,就是土生土長的碗窯村人。黃家世代制作陶器,而黃倩已是家族的第七代傳承人,2018年12月,她被認定為縣級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據黃倩回憶,從她記事開始就跟随父母制作紫陶,年幼的她常常在父母的帶領下用泥巴捏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每當回憶起這段時光都會令她很開心,黃倩認為制陶就是她們一家獨特的生活方式。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黃倩大學就讀于雲南藝術學院,學業期間系統地學習并掌握了素描、色彩、造型設計、書法、手工制作等技術技巧,每逢假期就會回到家鄉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幫父親打理陶坊。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積累,畢業不久,黃倩便成立了自己的紫陶工作室。黃倩工作室于2017年創立,創立初衷是想要創作出迎合現代審美和當下生活的紫陶作品,讓這種非遺真正“活”在生活當中。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黃倩作為建水陶藝界較為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她認為,不能像祖輩一樣隻做紫陶生産,而是要緊跟時代脈搏,通過電商直播在宣傳推介好建水紫陶傳統燒制技藝的同時去了解市場需求,找到新的創新創業突破點。憑借着自己網絡直播的一技之長以及紫陶文化素養,黃倩在直播間與粉絲們侃侃而談、互動自如,不僅向大家充分展示了新一代非遺傳承人的專業能力和工匠精神,更把建水紫陶這部物化的曆史、活着的文化較好地展現給了更多人。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2020年,黃倩剛開始做直播時,建水縣委、縣政府給了像黃倩一樣的商戶很多學習機會和發展平台,對他們進行系統教育訓練,并提供政策扶持。經過四年多的努力,黃倩已經成為建水紫陶直播行業的頭部主播,抖音平台的粉絲量已突破9萬,抖音直播已成為黃倩解鎖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黃倩團隊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至今已有16個小夥伴,把有一點點紫陶基礎并對電商感興趣的小夥伴凝聚在一起,共同發光發熱,讓建水紫陶走向更高更遠的地方,現在黃倩直播間的紫陶每月銷售額穩定在60萬元以上。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黃倩說,非遺銘刻着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與“魂”。非遺要活态化傳承,還得依托于非遺傳承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讓非遺成為“遺産”的同時還能變為“财産”。非遺傳承人要從手藝人的身份到非遺受益者,不僅要做好手藝的傳承,更要做好文化的傳承,讓建水紫陶這份寶貴的文化瑰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大放光彩。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保護非遺、傳承非遺,不光要靠情懷和熱愛,更要靠激勵和回報。隻有把非遺的經濟價值激活,才能讓更多人特别是年輕人加入到非遺傳承保護的行列中來,讓非遺的多重價值得到充分顯現和不斷放大。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當下,短視訊和直播俨然成為全民文化消費與資訊接受的重要媒體,也成為非遺的天然傳播場。在短視訊、直播的助力下,非遺和生活同步。短視訊和電商直播為非遺技藝做了“品牌廣告”,不僅将其打動人心的美感呈現無遺,還打開了建水紫陶新的銷售市場。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非遺傳承人黃倩:用網際網路“擁抱”建水紫陶

如今在建水,像黃倩這樣的創業者還有很多,電商直播不斷豐富建水紫陶的業态,大大小小的創業團隊正用自己手中的鏡頭讓建水紫陶“出圈”,把紫陶作品銷往全國各地,也讓外界重新認識建水。

記者:王菊梅 吳俊松 宗毅 實習記者:胡雅婷

實習編輯:胡雅婷

稽核:陶詠梅

法律顧問:雲南毛榮芳律師事務所 毛榮芳律師 1380877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