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高山村,咖啡與大蒜這兩種看似毫無關系的東西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将平凡的高山村拉進大衆視野,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流。一群年輕人與高山村的故事,在飄着蒜香味的咖啡中緩緩展開。
大蒜與咖啡?一場味蕾的奇妙探險
大蒜,是家家戶戶常備的調味品,以其獨特的辛辣風味挑動着我們的味蕾。而咖啡,作為都市生活的常見伴侶,其香醇的味道成為衆多打勞工們的選擇。
Δ圖為“大蒜咖啡”店内。
當辛辣遇上香醇,這種看似不合常理的搭配,究竟會碰撞出何種滋味?
“大蒜咖啡聽起來很奇怪,但喝起來不僅不會有大蒜的辣味,還可以聞到一股蒜香,還挺獨特的。”專門來打卡的顧客李女士評價說。當大蒜和咖啡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它們不僅沒有産生大家想象中的怪異味道,反而别具一番風味。
原來,大蒜咖啡中的“大蒜”并非是新鮮的蒜片,而是加入經過脫硫工藝提取的大蒜液。大蒜去除硫化物以後,既可以保留原有的獨特蒜香,還能夠巧妙地去除其可能帶來的刺激性味道。咖啡調制好以後,咖啡師還會在表面撒上薄薄一層蒜末作為點綴,這樣以後,一杯散發着淡淡蒜香的大蒜咖啡算完成了。
大蒜咖啡這種“奇妙構思”從何而來?這就要提到鄉村與一群年輕人的故事了。
在高山村坐落着一個簡約現代風格的院落,獨特的木瓦牆,透明的落地窗,引得不少人駐足。這裡是榜樣青年社群,一個彙聚着熱愛鄉村生活的年輕人們的社群。他們在這裡創業、交朋友,探索着适合自己的新起點。
周周是榜樣青年社群的品牌主理人,從事了5年鄉村營運工作的她,希望能夠把當地文化推廣出去。“溫江的在地文化就是農業,紅七星大蒜又是高山村的代表性農産品,我們受到市面上流傳的青椒咖啡、花椒冰淇淋等創意産品的啟發,是以決定将大蒜融入咖啡中,打造屬于高山村的代表性品牌。”
2023年10月大蒜咖啡館開業至今,大蒜咖啡已售出近20000杯,接待顧客超過11000人次,青年消費者超過其中七成。目前,大蒜咖啡在榜樣青年社群所有營運的項目中,發展态勢是最好的。
如今,大蒜從一個調味品疊代成為城市消費裡的快銷品,“大蒜咖啡”已是高山村的一張靓麗的“名片”,高山村村民對種植大蒜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當地大蒜種植戶在原來的種植面積基礎上擴大了30%左右,大蒜價格從每斤7元左右漲到了9元。
當青年人邂逅高山村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
大蒜咖啡館所在的榜樣青年社群,是由閑置的村委會舊址改造的。2020年,三井村和原高山村合并,為了盤活三井村村委會的閑置土地資源,高山村招引沁承文旅與村集體共同成立榜樣青年科技有限公司。
Δ圖為榜樣青年社群内正在舉辦派對。
“最開始是書記找到我們,邀請我們到高山村考察,希望在高山村裡建一個青年社群,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周周告訴記者,高山村身處成都農高區腹地,交通便利,加之高山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顔澤菊對青年人十分重視,于是周周和團隊決定留下來。
據了解,榜樣青年社群以“青創空間”為定位,以賦能農産品、推動高山村發展為目的,要求在此創業的年輕人們必須具備個人項目和營運能力。在這裡,青年加入“鄉創駐留計劃”,以新村民的身份參與到高山村的建設中,社群與青年則以“共建、共創、共享”為準則,共同成長。
年輕人創業并不是什麼稀奇事,但在鄉村創業卻顯得有些“另類”。那為何這些年輕人願意選擇回到鄉村創業呢?高山村又是如何得到他們青睐的呢?
熱愛鄉村是年輕主理人們遠離繁華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葉秋是榜樣青年社群的第一批主理人,同時也是大蒜咖啡的主理人。過去的葉秋是一位婚紗攝影師,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每天過着三點一線的生活,穿梭于家、工作室與拍攝現場之間,日複一日地重複着相似的工作流程。
但這種快節奏、高強度的生活方式,讓喜歡自由的葉秋感到束縛,“攝影還是比較複制性的,我不太喜歡三點一線的生活,還是更喜歡走出去。”辭職後,他幹起了露營,學習如何做咖啡,走進了鄉村。“我覺得鄉村更能讓人慢下來,沉靜下來,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在去年10月接受到主理人周周的邀請後,他毫不猶豫地來到了高山村。
除了喜愛鄉村生活,村兩委顔澤菊的支援也是年輕人們選擇高山村的一大理由。“在和書記的溝通過程中,我們發現她非常重視年輕人和尊重年輕人,是以這也是我們成立這個社群的重要原因。”周周說,在顔澤菊看來,鄉村要想發展的話,就必須有青年人才。這些不斷入駐的青年創業者們,給村子帶來了活力與生機,“他們還帶來了一些新的理念過來,增加農産品的銷售管道。比如教會我們的種子大戶和合作社通過小紅書銷售農産品。”
據了解,高山村集體用700餘萬元上級補貼資金以及三井村村委舊址入股榜樣青年科技有限公司,占股30%。榜樣青年社群所産生的收益,将以保底加分紅的形式計入村集體經濟。在合作的前兩年,村集體可獲得每年10萬元的保底收入,并按照30%的比例将收益進行分紅;兩年之後,保底收入提升至每年15萬元,分紅比例提高到35%。這樣一來,農産品銷路更廣了,村民得到了更多實惠,發展的路也更好了。
在這裡,大蒜咖啡不再僅僅隻是一杯飲品,榜樣青年社群也不再隻是一座房子,而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紐帶。
年輕人們的相遇 會擦出什麼火花?
為了能夠讓溫江的農産品能走得更遠,榜樣青年社群推出有着社交屬性的“後備箱咖啡”。之後,葉秋将帶着後備箱咖啡前往雲南大理,讓溫江的特色農産品走出四川。
大蒜咖啡在發展壯大的路上,還帶來了一股“新風”,吸引着更多像葉秋一樣的年輕人選擇返村創業。45名榜樣青年社群主理人裡,有着“農場專家”王靜、“鄉村攝影師”難山、“自媒體服裝人”安安等人,他們雖然有着不同的經曆和背景,卻願意通過一次次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把高山村建設得更加成功。
别看羅天華是個95後的烘焙師,在種菜養雞方面,他可是一把好手。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羅天華從小跟着爺爺奶奶在鄉下長大,記憶裡的童年是在田野間奔跑,餓了就偷拿一點家門口的香腸臘肉吃。
Δ圖為留燈書屋。
懷着對鄉村的濃濃眷戀,羅天華來到了高山村,作為榜樣青年社群的第二批主理人,并将烘焙技藝帶到了這裡。除了社群内日常的甜品制作,他還會同其他夥伴完成各種活動的布置。“像婚宴,或者生日會,隻要客人需要茶歇台,我就會去做。我們都是互相合作的。”羅天華說。除此之外,他還會和其他主理人一起打理農場,用行動證明“共建”的好處,讓年輕人的主理人們明白自己不是孤獨的個體,而是可以通過合作,實作1+1>2的效果。
除了主理人們之間的碰撞,村民們與青年們也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為榜樣青年社群提供大蒜的80後本地種植大戶李琴,因四五年前看好農業的發展而回到了高山村。在過去,李琴的大蒜主要作為種蒜供到雲南,但每年的價格浮動較大。自從與大蒜咖啡館合作以後,李琴售賣的大蒜價格穩定了,收益也更可觀。當問及與“大蒜咖啡”合作有什麼感受時,李琴笑着對我們說:“一開始聽說做這個咖啡的時候,還是感覺挺奇怪的,但合作以後感覺蠻好的。忙完一天的活以後,去他們那邊放松一下,挺不錯的。”
鄉村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止。在高山村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年輕人們可以盡情揮灑他們的熱情與創意,攜手建設更美好的鄉村。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