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前言

1966年,27歲的胡友松嫁給比她大48歲的李宗仁,對于胡友松跟李宗仁這段婚姻,外界衆說紛纭,其實就連李宗仁自己,也沒想到胡友松會嫁給他。

巨大的年紀差并沒有對他們的婚姻生活造成影響,身為知名影星胡蝶的女兒,胡友松在這段感情中也算是傾盡所有。

對于胡友松的表現,胡友松的繼子李幼鄰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她就是我們李家的人。”

遺憾的是,結婚不到4年後,李宗仁就因病去世了,面對短暫的婚姻生活,面對48歲的年紀差,胡友松後悔嫁給李宗仁嗎?

從“梅”到“松”

在認識李宗仁之前,胡友松已經是老百姓口中的“知名人物”,其中的緣由,來源于她的母親胡蝶。

胡蝶,對于老一輩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名字,她從小就對表演産生了興趣,16歲那一年成為中華電影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和同行演員林雪懷訂婚。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就在胡蝶以為自己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時,林雪懷因自身原因導緻家族事業落敗,為了自己後半生的幸福,胡蝶選擇采取向法院起訴的方式來中斷這段錯誤的婚姻。

後來,胡蝶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後來的丈夫潘有聲。

潘有聲是一位有擔當的男子,當年胡蝶為了解決電影公司所遇到的棘手事件,在老闆的引薦下見到當時上海響當當的大人物杜月笙,在酒會上,杜月笙向胡蝶表現出好感。

面對杜月笙的欣賞,胡蝶感到很為難,後來是因為潘有聲的及時出現,才讓胡蝶擺脫了困境,潘有聲的機智和勇敢,讓胡蝶認定他是一個可付終身的人。

後來事實證明,潘有聲沒有讓胡蝶失望,胡蝶也沒有看錯人。

在胡蝶和潘有聲的這段故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戴笠的出現,隻不過後來戴笠因飛機失事去世,他跟胡蝶的故事也到此為止。

1949年,潘有聲去世,胡蝶自此息影整整10年之久,潘有聲的逝世,給胡蝶帶去不小打擊,她失去了往日的快樂,失去了美麗的笑容,留下的隻有悲傷和寂寞。

面對現狀,胡蝶選擇息影,徹底回歸家庭,專心撫養兒女,她的兒子後來旅居在加拿大。

胡友松則是胡蝶生活在大陸的女兒。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胡友松原先的名字叫胡若梅,随母親姓的胡若梅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是誰,她隻知道自己是在上海出生的。

關于親生父親,胡若梅曾多次詢問過胡蝶,但不管胡若梅怎麼問,胡蝶隻有一個答案:“不知道”。

她從小就跟着胡蝶一起生活在南京和上海,雖然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是誰,但是胡若梅從小就不缺乏長輩的疼愛,因為胡蝶的身份,是以胡若梅自小也得到各位軍官太太們的喜愛。

和同齡人相比,她擁有選擇漂亮衣服的機會,也擁有乘坐小轎車的機會,為此,胡若梅從小就比同齡人成熟,她的眼界也比同齡人寬。

至于胡蝶,胡若梅坦言:“我對母親的記憶不多,她一直在忙着拍戲,突然間我一睜眼媽媽就回來了,好多次是這樣,我感到很意外,後來也習慣了。”

從胡若梅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她對胡蝶的依賴,她也想和别的小朋友一樣,也想擁有一個有母親關懷的普通童年,奈何自己有個演員母親,美好的現象終究隻是想象罷了。

胡蝶工作是忙碌,但是她後來為什麼跟女兒南北分居呢?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跟女兒南北分居并非胡蝶的意願,在胡若梅6歲那年,她被醫生确診為是濕疹,為了能讓她盡快恢複健康,醫生建議她把孩子送到氣候幹燥的北方生活一段時間,胡蝶因為工作走不開,是以隻好把孩子托付給張宗昌的太太沈文芝,讓她帶她去北方生活一段時間。

沈文芝不是賢惠之人,她對胡若梅并不好。1951年身在香港的胡蝶得知此事後,便來到北京,想帶着女兒一起去香港,結果遭到沈文芝的反對。

後來,沈文芝不但揮霍掉胡蝶為女兒留下的财産,還把她趕出家門。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胡若梅已經長成大姑娘,她給自己改了名字,叫胡友松。

比起梅花,她更希望自己像松柏一樣堅毅挺拔,也希望自己能像松柏一樣有面對任何困難的毅力。

特殊的身份背景讓胡友松性格變得孤僻起來,中學畢業後,她來到北京一家醫院擔任護士,在這家醫院裡,她遇到心儀的男子,她跟他都是醫護工作者,可惜的是他們沒有走到最後,失敗的感情讓胡友松悲痛欲絕,甚至揚言起誓:“我永遠不結婚!”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你感覺很絕望的時候,其實是一種轉機,當你覺得非常開心的時候,也許就會有危機出現。”

胡友松感情上的轉機就是一位名叫李宗仁的人。

久違的幸福生活

1965年,回歸祖國的前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還沒來得及過上穩定生活,他的夫人就因病去世了,李宗仁能從美國回來,離不開周總理的幫助,得知李宗仁妻子離世後,周總理便打算給他重新介紹一下,可惜李宗仁都沒有好感。

那麼,李宗仁是怎麼認識的胡友松呢?

那天,李宗仁的秘書程思遠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這個朋友曾經給胡蝶改過劇本,他告訴程思遠,胡蝶的女兒胡友松或許适合李宗仁。

很快,胡友松的照片和資料便送到李宗仁手上。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胡友松對李宗仁的第一印象如何呢?

她說:“我想象李宗仁一定挺高大的,其實并不高,可是,很有軍人氣質,說話也是非常洪亮的。”

那麼李宗仁對胡友松的第一印象如何呢?

胡友松透露:“他很喜歡我的外貌,是以見到我很高興,他跟程思遠說我就喜歡大眼睛,吃飯的時候,他一直給我夾菜,吃完飯我要離開,他還舍不得呢,能看出來他很喜歡我。”

李宗仁對胡友松的喜歡持續了很久很久。

1966年,在周總理的關懷下,李宗仁和胡友松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關于這段感情,李宗仁也直言:“我們之間相差48歲,我沒想到她會嫁給我。”

其實,對于結婚,胡友松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她知曉李宗仁的社會地位,跟李宗仁在一起,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未來有了保障,跟李宗仁在一起,自己也不用在醫院上班了,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徹底擺脫沈文芝了。

胡友松27歲那年,如願嫁給了76歲的李宗仁。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由于他們兩人之間的年紀相差太多,是以外界總是有不好的聲音傳來,面對外界的質疑,胡友松選擇坦然面對,當她來到李家公館後,首先向李宗仁先生身邊的從業人員公開表明:“我來照顧他,鑰匙和存折都不管,這些東西,你們看着就好。”

胡友松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她本身是學醫的,是以在照顧人方面很有經驗,她會親自下廚給李宗仁做飯吃,得知李宗仁喜歡吃餃子,她就找師傅學如何調餃子餡,得知他喜歡吃油煎餃子皮,胡友松每次就多包些,凍在冰箱裡,友善他下次吃。

她關心他,他也很在意她。

結婚後,李宗仁将夫妻二人的合影分别寄給國内外的親人和朋友,并在每張照片反面寫上“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看着李宗仁的做法,胡友松也發覺李宗仁是個心思非常細膩的人。

李宗仁的細膩部分也展現在他和胡友松的日常生活中。

李宗仁一直有個習慣,就是半夜要喝上一兩杯溫開水,為了不打攪正在睡覺的胡友松,他總是特意脫了鞋下床走路,即便是嚴寒的冬天,李宗仁也照樣如此。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他們年紀相差很多,但可以互相照顧,互相體諒,胡友松說:“李先生的很多親人都居住在國外,我身為他的妻子,自然有責任照顧好他,照顧他,我無怨無悔。”

胡友松的真誠也打動了李宗仁的孩子們,尤其是長子李幼齡,身為胡友松的繼子,他跟胡友松一直保持着良好關系。

李幼鄰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他曾經因為母親的緣故跟李宗仁上一任妻子郭德潔有隔閡,甚至可以說,他非常看不慣郭德潔這個人。

郭德潔是個非常自我的人,傳統、家族禮儀、輩分關系在她太眼中似乎是不存在的,是以在在面對李幼鄰的母親李秀文時,她總是表現出一種目中無人的姿态,她的态度讓李幼鄰感到氣憤,更何況,也是因為郭德潔的出現,才讓他的母親陷入孤寂中。

他們母子與郭德潔在同一屋檐下的日子,雖然隻有短短的幾年,但是這一切也給李幼鄰的心靈留下不小的創傷。

當他看到自己的父親每個月都會把生活費送來,有的時候他也可以看到父親給母親留下更多的生活費,但此刻的李幼鄰已經知道:金錢是買不來溫馨的生活的。

由此可見,郭德潔的存在給李幼鄰留下了童年陰影,他無法做到将她視為一家人。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但對于繼母胡友松,李幼鄰則抱着另外一種态度。

胡友松跟他父親結婚時,他已經是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了,他了解父親内心深處的寂寞,也知道父親需要有人陪伴,而且胡友松對父親的照顧他都看在眼裡,通過日常的點點滴滴,李幼鄰也意識到胡友松是個質樸的好人,對此,他直言:“我父親最後的日子是她照顧的,我感謝她,她就是我們李家的人。”

愛一個人要說難也很簡單,要說簡單,也非常不容易,在常人眼裡,胡友松和李宗仁是非常不搭的一對夫妻,但關起門來過日子,其中的酸甜苦辣也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胡友松和李宗仁在一起的日子并不長,仔細算來,他們的婚姻生活維持了不到4年。

1969年年初,李宗仁就因病去世了,李宗仁逝世的時候,胡友松也才30多,有人說,李宗仁逝世後,胡友松必定會為她當年的選擇而後悔。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于胡友松來說,跟李宗仁在一起的那些年,恰恰是她人生中最輕松的一段日子,李宗仁去世後,胡友松也曾吐露:“跟李宗仁在一起,我從來沒有後悔過,在那些年月裡,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是真的愛我,他也是我最理想的丈夫。”

胡蝶之女嫁大48歲李宗仁,繼子坦言:比起郭德潔,我更喜歡胡友松

由此可見,身為胡蝶的女兒,在感情這部分,胡友松确實随了母親,清醒且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李宗仁逝世後,胡友松把李宗仁留下的遺物好好珍藏起來,這是屬于他們之間的回憶,節儉的胡友松始終保持節儉清廉的生活作風, 就是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她也從沒想過要變賣這些東西。

1969年到1982年間,胡友松先後把李宗仁留下的遺産、遺物上交給國庫。當年,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她遇到了疼愛自己的李宗仁,也擁有了一段屬于自己的溫馨時光,雖然短暫,但足夠美好,和李宗仁在一起,對于胡友松來說,或許就是上天注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