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女兒剛滿月的時候,我和老公心血來潮打了個賭:

賭孩子開口先叫的是爸爸還是媽媽。

自此,我和他爸開始了樂此不疲地教孩子喊爸媽的日子。

七個月的一天早上,我正在給女兒換尿不濕,她突然嘟着小嘴不熟練地叫了一聲“爸爸”。

躺在床頭玩手機的孩子他爸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激動地拎起女兒轉了一圈,我們看着彼此眼裡滿是笑意。

後來,那一幕永遠的印在我的腦海裡。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很多人說,當了媽媽以後記性就越來越差了,上一秒在做的事情下一秒就忘了。

那是因為,我們把記憶的容量都交給了孩子。

也許我們常常記不住生活中的瑣碎。可是關于孩子的很多個第一次,都留在記憶中刻成了永恒。

孩子第一次睜開眼睛,第一次笑,第一次翻身,每一個第一次都帶給我無限的驚喜。

每一次的驚喜都是孩子成長的腳步,當他蹒跚長大,與我漸行漸遠,而我也垂垂老矣……

每位父母都希望留給孩子一個更好的記憶和記憶中更好的自己,但實際上,在孩子的心裡面,又能記住我們的什麼呢?

是我的叮囑,還是爸爸的大道理?是我們的溫柔相待,還是嚴厲管教?是對他學習的督促,還是陪他玩時的歡笑?

《時代周刊》提到:其實我們陪伴孩子一生,他能記住的,也就那麼5個時刻。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1

你讓他感到安全的時候

孩子會記住你在床邊為他們驅趕‘怪物’後的安穩,或在噩夢之後擁抱他們的安心。但同樣,也會記得你脾氣變得像怪獸一樣讓他們擔心恐懼的時候。

孩子的世界裡,總有許多讓他們感到害怕的東西,比如幻想中藏在黑暗裡的魔鬼、床下的毒蛇、櫃子裡的老虎;比如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這些害怕,都來自他們對外界的一種不安全感。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是以,當他們表現出恐懼時,不要責備或不耐煩,如孩子害怕打雷,别簡單的丢一句,“打雷沒什麼可怕的,膽小鬼才怕呢!”但其實越這樣,孩子就越驚恐不安。當然,也不能和孩子一樣害怕,抱在一起痛哭或躲在門縫裡……

這時應該保持心緒平和,讓孩子知道有爸爸媽媽在,什麼都不用怕。或是去體會他的感受,告訴他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像你一樣害怕打雷,長大後就不怕了。如果你還是個學霸,不如給他科普一下雷是怎樣形成的,以及樓頂的避雷針如何保護我們的安全……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被愛的感覺。噩夢後的一個擁抱,哭泣時的一句安慰,都是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讓他們能走出去面對世界最大的保障。

是以記得無論發生什麼,告訴孩子“有我在”!

2

你給他全部關注的時候

這點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高品質陪伴。每位父母都認為自己足夠愛孩子,為他努力工作、加班奮戰,累趴了還要陪他玩遊戲……但在孩子心裡,也許情況并非如此。

經常看到有些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孩子在一邊玩,大人在一邊玩手機或和其他人聊天,以至于孩子反複重複一個問題卻毫無回應。

孩子是很聰明的,陪伴時你是否專心、專注,他一目了然,而如果我們老是以散漫的狀态陪孩子,他隻會感受到你的敷衍和應付,而不是愛與關注,又怎麼能記住呢?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你能給别人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時間,因為給了時間,就等于給了你永遠拿不回來的一部分生命。

其實,孩子隻希望父母跟他在一起的時間能真正屬于他自己,你的眼裡隻有他,他的眼裡也隻有你,彼此享受這個"身心在一起"的美好時刻。

不妨暫時放下自己的事,把心騰空一下,和孩子一起共享一本好書、一起玩個遊戲……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

3

你和另一半相處的時候

孩子會記得父母相處的很多細節,無論是親昵甜蜜還是争執吵鬧。

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是以他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配接的歸屬感。現在閉上眼睛想想,在你腦子裡是否也有父母相處時的場景,至于這個場景是激烈的争吵,還是愛意滿滿的紀念日,都深深地印在你腦海中,對你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心理學家說,如果夫妻雙方老是把另一半的缺點挂在嘴邊,那麼孩子反而容易養成這些缺點。因為當你否定另一半時,實際上是在否定孩子内在的另一半,而他心裡需要和父母連接配接,但有關爸爸媽媽的資訊卻全是負面的,他當然隻能跟這些資訊連接配接。

相反,當我們稱贊或尊重對方的優點時,孩子也會往好的資訊方面去連接配接。一家人的關系再怎樣都是無法阻斷的,不要以為自己和伴侶的感情不關孩子的事!

4

你的肯定和批評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有意無意地說叨:

"我家孩子太淘氣,還是你們家閨女乖。"

"牛牛簡直太笨了,什麼都學得比同學慢。"

……

你以為說說就算了?其實不然,這些對孩子的評價,會像種子一樣深埋在孩子的心裡,就像《時代》中說的那樣,“孩子的心像水泥,早期的印象會固化一輩子,在成年後,即使花數倍的精力,也不見得能修正過來。”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孩子小的時候,對自我的認知絕大多數來源于父母,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建立,也與父母的評價方式息息相關。

是以,父母對孩子肯定的誇獎或是嚴厲的批評,常常會讓孩子深刻牢記,并對他以後的人生都有着重要影響。

很多父母在孩子做錯了事時反應情緒激烈,用粗暴的語言辱罵孩子,給他留下了永遠的心靈創傷。

總是生活在父母的批評和否定裡的孩子,很容易産生自卑感,膽小怯懦,做事畏畏縮縮,或是産生逆反心理,故意和父母對着幹。

父母應當注意批評孩子的方式,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标簽,要就事論事,重點放在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和解決問題上。

批評孩子時,應該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無條件接受你,我們不接受的隻是你的行為。

把握這個原則,才能讓批評既産生效果,又不會傷害到孩子。

5

你的家庭傳統

孩子們都喜歡不期而至的驚喜,但對可預測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動更是記憶深刻。

關于家庭傳統,《蓋茨是這樣培養的》這樣說道“我相信家庭傳統能給孩子們營造連貫的生活氛圍,帶給他們生活的歸屬感,幫助他們在充滿未知和變數的世界裡保持本性。

其實,家庭傳統不一定是盛大的節日,但也需要一定的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如《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它可以是每年定期帶着孩子去旅行、生日時一個禮物、節假日精心準備的一場晚宴,也可以隻是每天睡前的那一句“晚安”。

終其一生,孩子最能記住父母的5個時刻

那些平淡瑣碎的舉動,多年以後想起來,都是我們和孩子這一輩抹之不去的美好回憶。

是以不要小看了家庭傳統對孩子的影響,至少,這會成為他美好的童年記憶之一,也會讓他長大後回味不已。

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短,他們的人生,很長。

而人生本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起點很重要,能跑多久跑多遠也一樣重要。如果注定了,我們隻能陪孩子跑上一程,那麼我希望,可以留給他們更多更美好的回憶。

願這些回憶,能激勵讓他們能在以後的人生中,不懼風雨,砥砺前行。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育兒的道路上,你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