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秋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今日,我們迎來
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三個節氣
立秋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斂也。”立為至,揫(jiū)有聚集之意,在這個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萬物轉為收斂狀态。
俗話說,“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飕飕。”夏季的餘熱雖未散盡,但微風漸至,天氣漸涼,秋天已然拉開序幕,在悄無聲息間來到了我們身邊。
注意防護
立秋後,晝夜溫差變大,空氣開始變得幹燥,容易引起過敏性疾病、上呼吸道疾病、胃腸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初秋之際,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要注意飲食起居、适當運動增加身體免疫力,不要貪涼,同時保持情緒穩定。
适當運動
秋季天高氣爽,氣溫始涼未寒,正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俗話說“動則不衰,樂則長壽”,故此時可以适當增加運動,鍛煉心肺功能,增強機體耐受能力。
運動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為宜。運動強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以免造成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
合理飲食
飲食以清潤、收斂為主,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散之品,多吃一些甘味、酸味的滋陰潤肺之品,如蜂蜜、銀耳、雪梨、百合、荸荠、甘蔗、蓮藕等,還可輔以沙參、麥冬、石斛、木耳、百合等養陰、生津潤肺的中藥煮粥煲湯飲用。
同時還應注意,秋季大量新鮮水果上市,瓜果雖好,但應謹記“秋瓜壞肚”,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應有所選擇和節制,以防損傷脾胃陽氣。
起居有常
《黃帝内經》中說,秋季應該“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立秋之後,暑氣漸淡,夜晚會相對舒适一些,此時起居調養宜早卧早起。“早卧”,指在晚上10點左右入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順應陽氣之收養;“早起”,指在早上5點至6點起床,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睡前可以用溫水泡腳,以助睡眠。
酌情添衣
入秋季後,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的少雨幹燥。此時,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随陽氣下沉而逐漸蕭條。
白晝仍會有氣溫較高之時,俗稱“秋老虎”,但夜晚及初晨涼風習習,氣溫偏低,早晚溫差變大。
是以,古人雲:“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立秋之後,要正确領會“薄衣禦寒”,根據氣溫變化加減衣物,夜間睡覺要蓋好被子,防止着涼。
怡神斂氣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是以,在情志調攝上,我們要培養樂觀情緒,可通過喝茶、閱讀、聽音樂、靜心冥想等日常休閑活動,保持内心平靜、神志安甯,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
自立秋始
願所有美好不負盛約
願所有付出都有收獲
願每一個人
在秋天的每一個日子
依然有愛,有期待
【鄭重提示:本文文内的海報圖檔素材來自版權圖庫,二次轉載請确認版權或更換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