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踏水鎮不斷探索産業發展新路徑,始終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的破題之舉。今天,我們就走進寨子村看看他們是如何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促進鄉村産業多元化發展,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子?
走進成都興寨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榨油坊,陣陣濃郁的菜油香撲面而來。轟隆作響的機器正在作業,村民們早已排起了長隊,等待着新榨菜籽油的出爐。村黨總支部書記、村主任蔣榮富今天放下了繁瑣的工作,在榨油坊擔任起了“掌勺”的重要崗位。隻見他寸步不離地站在加熱機前,時不時地用竹篾從機器中掏幾粒菜籽檢視成熟度,這一步直接關乎着菜籽的出油率和成品油的品質。
踏水鎮寨子村黨總支部書記、村主任 蔣榮富:
我們村集體種的這個菜籽是“川油81”,出油率達到35%,普通菜籽在30%左右。
據了解,該榨油坊是寨子村為了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盤活閑置資源建設的。2023年7月,由村集體經濟全資成立了成都興寨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自籌資金購買了相關裝置,利用老村委會的活動場地,建起了榨油坊、烘幹房和大米加工房。“企業+村集體+農戶”的經營方式,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蹚出了鄉村振興産業先行的新路子。
踏水鎮寨子村黨總支部書記、村主任 蔣榮富:
我們這個榨油坊目前每天能榨3000斤菜籽,近1000斤油。我們村的老百姓來這裡榨是收的成本價兩毛錢一斤,市場價是三毛到四毛錢一斤,不僅壯大了村集體,也為村民提供了友善。
今年5月開始,榨油坊正式面向本村村民營業。每周五,便是村裡固定的榨油時間,村民鐘桂英早早地拉了300多斤菜籽到榨油坊排隊,今天她要榨好全家一年的生活用油。
鐘桂英告訴記者,自家今年種了2畝多地的油菜,收了600斤左右的菜籽。過去要到10多裡外的三星鎮才能榨油,運氣好要一天時間,運氣不好要耗時兩三天。現在村裡有了榨油坊,不僅節省了時間,還節省了金錢。
不僅如此,村上還推出了菜籽置換服務,隻要村民對菜籽的出油率不滿意,村上就會拿出等量的菜籽給村民交換,重新榨油,為村民的菜油收成兜底。
踏水鎮寨子村黨總支部書記、村主任 蔣榮富:
最初的目的就是友善我們村上的老百姓,同時保證集體經濟的糧油作物,作為一個産品推向市場,為今後做鋪墊。
寨子村是踏水鎮萬畝糧油主産區之一,全村村集體經濟土地2000餘畝,主要以種植油菜、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但要想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村民增收,就必須打破傳統的種植理念,為此村兩委依托成都興寨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生态發展為基調,打造“興寨子”特色生态優質糧油品牌,讓村裡的優質糧食作物實作最大的經濟效益。
踏水鎮寨子村黨總支部書記、村主任 蔣榮富:
我們現在主推的就是生态,比傳統要翻一番。比如說市場上2塊一斤的大米,我們是賣到4塊;菜油普通的是12塊錢一斤,我們全生态的是達到了16塊錢一斤。這個産品變成了商品,壯大了集體經濟,為集體經濟創收。
今年5月,“興寨子”商标已注冊成功,為下一步村裡發展生态糧油品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經過烘炒、壓榨、水化、攪拌、過濾、沉澱、冷卻等一系列複雜工序,金燦燦、香噴噴的菜籽油從機器裡緩緩流進儲存桶裡,這金黃的菜油承載着寨子村村民豐收的喜悅,更為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加油”鼓勁兒。
記者 | 宋林 肖彬
編輯 | 羅玉蓉
責編 | 曹禮芹
稽核 | 段曉燕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