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明各校探索“行走的思政課堂”特色路徑,實踐課堂有“知”又有“味”

如何将思政小課堂搬進社會大課堂,使之更加生動且富有實效?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出台了《佛山市“行走的思政課堂”行動方案》,要求各區各校把“行走的思政課堂”作為思政課建設重點内容,制定切實可行、針對性強、可操作的本級方案,推動思政課“動”起來,切實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

根據行動方案,各區各校要圍繞“社會發展”“鄉土自然”“人文曆史”三大課程類别,精心設計“國情教育、産業創新、自然生态、農耕文化、非遺民俗、紅色革命”等6條實踐路線,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出書本,充分挖掘“社會大課堂”的育人資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創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佛山模式。

高明各校探索“行走的思政課堂”特色路徑,實踐課堂有“知”又有“味”

千禧國小校長陳健常将革命先輩陳汝棠的奮鬥曆程娓娓道來。學校供圖

高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已組織各校圍繞“愛國主義教育”主題開展思政第一課,引導學校将思政小課堂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大教室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探索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的高明路徑。各中國小積極響應,利用高明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由校長帶領學生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别開生面的思政課。

其中,楊梅國小校長何志鋒化身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講解員”,向學生講述高明紅色故事。沛明實驗國小校長鄧惠姬帶領孩子們走進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軍人榮譽室,介紹區内退役軍人模範代表,讓學生領悟前輩們的鐵血榮光和祖國國防的強大。在陳汝棠故居,千禧國小校長陳健常将革命先輩陳汝棠的奮鬥曆程娓娓道來,引導學生弘揚光榮傳統,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

高明各校探索“行走的思政課堂”特色路徑,實踐課堂有“知”又有“味”

楊梅國小校長何志鋒化身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講解員,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紅色故事講述高明紅色故事。學校供圖

除了依托紅色教育基地,學校還以田間地頭、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等為載體,讓思政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近日,廣職院2023級跨境電商專業學生代表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的帶領下,實地參觀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的梭織面料工廠中的房間,探究傳統紡織業的科技創新。

這種鮮、活、燃的社會大教室讓孩子們收獲滿滿。“通過走進工廠一線,我們真切感受到發展新質生産力對于推動企業提質增效的強勁動能,領悟到以新質生産力賦能制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意義,也強化了自身使命感。”廣職院2023級跨境電商專業學生代表小玲說,未來她将向“新“而行,努力成長為心懷“國之大者”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高明各校探索“行走的思政課堂”特色路徑,實踐課堂有“知”又有“味”

廣職院2023級跨境電商專業學生代表走進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實地參觀。學校供圖

廣職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盛超表示,行走的思政課,讓孩子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激活了他們的參與感,進而更好地培養責任擔當、厚植愛國情懷。學院近年也結合了紡織服裝專業特色,編寫校本教材《紡織強國》和開設“紡織強國”課程,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我們将繼續擴充課程資源,增加實踐基地,讓孩子們更加深入了解嘉善,在行走中增強‘四個自信’。”

文/高明融媒記者馮慧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