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今年七月有幾個卯?老話在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快到8月7号了,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沒錯,立秋這個節氣就要到了。立秋,它就像是秋天的大門,一打開,我們就知道,秋天到了!這個時候,萬物都開始慢慢成熟,跟夏天那種繁茂生長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今年七月有幾個卯?老話在理

你知道嗎?我們的老祖宗可是通過觀察天上的星星來确定節氣的。他們看的是北鬥七星,當這個星星的鬥柄指向西南方的某個位置時,就是立秋了。這個時候,太陽也跑到了一個特别的地方,叫做黃經135度。

秋天,它一共有6個節氣,就像是秋天的6個小夥伴一樣。它們分别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其中,秋分這個小夥伴特别有意思,它一來,白天和黑夜就一樣長了,好像是在告訴我們,要平衡生活,不要隻顧着工作或者玩耍。

立秋這個節氣雖然說是秋天的開始,但天氣可不會一下子就變得涼爽起來哦。就像我們常聽的那句老話,“秋老虎”還要來一趟!說的就是立秋之後,天氣還會熱上一段時間,就像老虎一樣兇猛。

你知道嗎?立秋之後的那個熱天氣,我們還有個特别的名字叫它“末伏”。這可不是随便叫的,它是有規律的。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就是進入末伏的時間。庚日,是咱們老祖宗根據天幹地支來記日子的,有點複雜,但咱們就記住末伏是在立秋之後就行了。

“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今年七月有幾個卯?老話在理

今年的立秋還挺特别的,它屬于“七月秋”。

你可能奇怪了,立秋不是每年的陽曆時間都在8月7日至9日嗎?怎麼還會有“六月秋”和“七月秋”之分呢?這就是農曆和陽曆的差别。農曆有時候會有閏月,是以立秋在農曆上的時間就會有所變動。今年8月7日立秋,對應的農曆時間是七月初四,是以就是“七月秋”。

說到“七月秋”,我就想起了那句農諺:“六月立秋,顆粒無收;七月立秋,五谷盡收。”這可是咱們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如果立秋的農曆時間在六月份,那就意味着立秋後冷天會來得比較早,農作物可能還沒長熟呢,就減産了。但是,如果立秋的農曆時間在七月份,那就意味着立秋後暑熱的時間還比較長,農作物就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機物,長得更好,産量也就更高了。

你知道嗎,咱們國家可是個農耕文明古國,老祖宗們在長期的勞動生産中,可是總結出了好多寶貴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就像是指南針,能指導咱們進行農業生産。現在農曆七月已經到了,農村裡有句老話,“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這聽起來挺吓人的,其實,這句話是在用一種特别的方式,提醒咱們七月裡有些事兒得特别注意。

“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今年七月有幾個卯?老話在理

那具體是啥事兒呢?咱們得看看今年七月裡有多少個“卯”日,才能揭開這個謎底。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也好早點做好準備!

第一,我們來看一下今年七月有幾個“卯”?

咱們知道,咱們老祖宗有個很特别的記日子的方法,就是天幹地支紀日法。簡單來說,就是有兩個“小夥伴”,一個叫天幹,一個叫地支。天幹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它們手拉手,按照固定的順序,每天換一個組合,60天一個循環,特别有意思。

在這個組合裡,“卯”就是地支裡的一個“小夥伴”。它很特别,每隔十二天,就會和天幹組合一次,出現在我們的月曆上。

說到這,你可能要問了,今年農曆七月,“卯”這個小夥伴出現了幾次呢?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因為每隔十二天它才會出現一次,是以一個月裡,它最多會出現三次,最少也會出現兩次。而今年農曆七月,它特别給力,出現了整整三次!

“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今年七月有幾個卯?老話在理

這三次分别是七月初四的“癸卯日”、七月十六的“乙卯日”、還有七月二十八的“丁卯日”。你看,它們就像三個好朋友,每隔十二天就聚在一起,給我們的日子添點特别的味道。

“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的意思。

咱們知道,咱們老祖宗對天氣和農作物生長有着很深的觀察和智慧。他們發現,農曆七月的天氣情況,特别是“卯日”的數量,對農作物的收成有着很大的影響。那麼,“卯日”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用天幹和地支這兩個“小夥伴”來組合記錄每一天,而“卯”就是地支裡的一個“小夥伴”,每隔十二天就會出現一次。

現在,咱們來聊聊這句老話的意思。如果農曆七月有三個“卯日”,那就意味着這個月陽氣旺盛,天氣多以晴天為主,陽光明媚。這對農民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因為七月正是糧食作物生長的關鍵時候,它們需要充足的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讓籽粒更加飽滿。如果這個月暑熱時間長,那麼糧食作物的生長就會更加順利,産量也會更高,農民們就能笑得見牙不見眼了。

“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今年七月有幾個卯?老話在理

反過來呢,如果農曆七月隻有兩個“卯日”,那就可能意味着陰氣比較早,天氣多以陰雨天為主。這樣一來,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就會受到影響,籽粒不飽滿,産量也會降低。農民們就會愁眉苦臉,擔心糧食收成不好了。而一旦糧食減産,那可就麻煩大了!在古代,生産力不發達,人們靠天吃飯。如果糧食不夠吃,那就會出現吃不飽、穿不暖的現象,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饑荒。這樣一來,遍地都是因為饑餓而死去的人,墳頭也就多了起來。是以,這句老話“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就是告訴咱們,如果七月“卯日”少了,那可不是個好兆頭!

那麼,“卯日”為什麼會對農作物的生長有這麼大的影響呢?

這其實和“卯”這個字的含義有關。在咱們老祖宗看來,“卯”代表着生長和陽氣。就像春天的陽光讓萬物複蘇一樣,“卯日”的出現也意味着陽氣的旺盛和萬物的生長。是以啊,如果七月有三個“卯日”,那就意味着這個月陽氣特别旺盛,天氣也特别好,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

“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今年七月有幾個卯?老話在理

而除了代表生長和陽氣之外,“卯”還和時間有着密切的關系。在咱們老祖宗的計時方法中,“卯時”對應的是早晨的五點至七點。這個時間段正是公雞打鳴、日出之時,也是一天中陽氣開始變旺盛的時候。是以啊,“卯日”的出現也就意味着這一天中陽氣的旺盛和時間的美好。這樣的天氣條件對農作物的生長可是非常有利的!

咱們現在雖然有了更先進的科技和裝置來預測天氣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了,但是?咱們也不能忘了這些傳統的智慧和經驗哦!它們可是咱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寶貴财富!就像這個“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的老話一樣,雖然看起來簡單易懂,但是,其中卻蘊含着深刻的農業智慧和人生哲理!

總結,說了這麼多關于“卯日”和“七月無三卯,遍地起墳頭”的事情,你是不是也覺得咱們老祖宗的智慧很厲害呢?那你覺得咱們還應該了解哪些傳統的文化和智慧呢?咱們可以一起聊聊。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