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內建,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這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全面回答了新時代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怎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戰略。
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綱,整體推進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不斷深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大陸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衆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标又有戰略舉措,每個“全面”之間具有緊密的内在邏輯,是一個整體戰略部署的有機統一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戰略目标,在“四個全面”中居于引領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為實作戰略目标提供根本保障。“五位一體”對“實作什麼樣的改革,怎樣改革”做出了科學回答,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态文明建設是基礎。“四個全面”是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落實,是為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出的戰略布局。“兩大布局”涉及生産力與生産關系、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等各個環節,貫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個方面。“兩大布局”展現了新一輪深化改革的全面性、戰略性與系統性要求。
大陸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經濟建設是黨長期的中心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務總體如期完成。但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錨定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标,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帶動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體制改革。新一輪改革将繼續呈現全面發力、全面深化、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新格局。以“兩大布局”統領的全面深化改革偉大實踐,深刻展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探索和思考,不僅回答了改革依靠誰、改革為了誰、改革成果由誰分享,而且解決了改革階段、改革動力、發展理念、發展格局等一系列新問題、新部署,提出了實作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全面深化改革新路。
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和實效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将“更加注重系統內建,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作為指導思想之一,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既要完善基本制度,又要創新重要制度,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據此,《決定》以制度建設為主線,部署了14項重大舉措,充分展現了問題導向、系統觀念,突出重點,注重實效。
在經濟體制改革上,聚焦六大重點任務。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中的高水準是與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相适應的。健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建構支援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統籌推進财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進一步以開放促改革,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在民主政治、依法治國方面,一是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二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求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準。
在文化體制改革上,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尤其是健全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發展體制機制,推進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的現代化。
在社會體制改革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配置設定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等重點領域,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在生态文明體制改革上,聚焦建設美麗中國,消除阻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體制機制障礙,健全生态環境治理體系,打通生态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新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14項重大舉措中,有11項集中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還有3項展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實作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良性互動;如期實作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标;《決定》最後特别強調“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上司水準”這一重大舉措,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标準管黨治黨。
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進一步以開放促改革
開放就是改革,以開放促改革是我們黨在長期改革開放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辨別,要求依托大陸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聚焦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在擴大制度型開放上發力。主動對接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标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在産權保護、産業補貼、環境标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作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相通相容。
一體化推進外貿體制、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聚焦貿易強國目标,在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趨勢下建構制度創新,尤其是營造有利于新業态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推動電信、網際網路、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
優化内外聯通的區域開放新格局,提升開放能級。東部沿海地區開放繼續先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準大幅度提高,加快形成陸海内外關聯、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完善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機制。以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台建設為抓手,将對内區域開放與對外“一帶一路”開放有機銜接。
文:殷德生(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編輯: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