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書畫巨匠聶大年四幅典藏佳作品鑒
在明朝的璀璨藝術星河中,聶大年以書畫雙絕,獨步一時。其四幅經典之作,不僅承載了藝術家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捕捉,更蘊含了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與文人雅士的灑脫情懷。今日品鑒,猶如穿越時空,與古人共賞那筆墨間的風骨與神韻。
——題記
明朝(1368-1644年)曆經12世、16帝,國祚276年,為鞏固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與思想控制。明代書法以帖學為主流,法帖篆刻盛行。受士大夫清玩風氣影響,明代書法以行楷為主,追求纖巧秀麗之美。明初書法繼承元代風格,成祖遷都北京後,台閣書風興起。明成祖重視文化,招募書法家并授予官職,推動了習書之風。
我們一起分享明代著名書法家聶大年書法作品。
聶大年(1402-1455),明代官員、文學家,江西臨川人。幼失父,母胡氏撫養成人。他聰穎過人,博通經史,工古文詩詞,書畫亦精。宣德十年,任仁和縣訓導,後轉常州、仁和教谕,興學育才。景泰六年,被薦入翰林院修史,時已病重,作詩贈王直後,客死京師。聶大年一生緻力于文學教育,為明代文化繁榮貢獻力量。
聶大年書法博采衆長,深谙古文唐詩精髓,自成一家。初師歐陽詢,後法李邕、趙孟頫,筆勢俊爽,獨具魅力。其山水畫,承高克恭遺風,筆墨間流露淡雅清逸,神韻獨具,令人陶醉。吳越之地,其作品廣受珍愛,詩文書畫皆成珍藏。弘治年間,門生施昂輯其遺著為《東軒集》,傳承其學術與藝術之精髓,流芳百世。
明代書法家聶大年《煩求帖》賞析
明代書法家聶大年《煩求帖》紙本 行書,縱22.6厘米橫33.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煩求帖》頁,鑒藏印有:“安山道人”、“顧崧”、“枝安堂圖書印”、“曾藏周作民處”、“張珩私印”等6方。
此作是聶大年寫給“從理老友”的短劄。雖僅隻言片語,卻折射出聶大年的某種生活情境——讀書交友,詩酒唱和,足見作為文人士子的聶大年生活的頗為閑散優裕。此作書法自然流美,點劃雖不經意,卻具有唐代李邕寬和溫潤的風格,顯示出聶氏師古法而能自化的深厚的藝術功力。
聶大年字迹不多見,《煩求帖》寫得非常随便,但卻筆沉墨酣,顯示了宋人書法大氣的餘韻,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了明初以來書法的秀逸靡弱的不足。
釋文:“煩求足下士亨鄭公三詩書之于冊葉上就用。圖書一二日望付下為感。昨夕瑤夫處小酌,亦有拙作,乞取和之。大年拜。從理老友”。
明代書法家聶大年《蜀山圖歌》賞析
聶大年《行書蜀山圖歌》之一
明代書法家聶大年《蜀山圖歌》行書傳世,其墨寶中蘊含着遊曆四方的豁達與深邃。聶氏足迹廣布,從江西臨川至江蘇常州、浙江杭州,乃至四川、廣西、貴州、福建,每到一處美景或古迹,皆以詩抒懷,情感真摯。《紀行詩》三首,珍藏于《明聶壽卿尺牍詩卷》,不僅文獻有載,更镌刻流傳,成為後世品味其人文情懷的珍貴資料。經專家啟功、劉九庵等權威鑒定,此作非趙孟頫之筆,實為聶大年自書題畫詩,彰顯了其作為明初傑出詩人與書家的獨特風采與卓越才情,為後世留下了一段段跨越時空的文化佳話。
聶大年《行書蜀山圖歌》之二
聶大年《行書蜀山圖歌》之三
聶大年《行書蜀山圖歌》之四
明代書法家聶大年《明聶壽卿尺牍詩卷》賞析
明代書法家聶大年《明聶壽卿尺牍詩卷》展聶大年行書風采,景泰年間佳作,頗具趙孟頫神韻,映元明書風變遷。明初書家多承趙氏遺風,聶氏亦不例外,其書間見周馳、郭畀遺韻。至文衡山起,書風漸轉,然趙體影響深遠。董其昌後自立門戶,書壇風貌再變。聶作不僅是書法藝術之展現,亦書風演變之見證。學者當溯本求源,鑒古通今,于聶君尺牍中探尋書道正脈。
明代書法家聶大年《鹿門棲隐圖》賞析
明代書法家聶大年《鹿門棲隐圖》,作為其山水畫作的瑰寶,深刻展現了畫家在山水領域的卓越造詣與獨到視角。此畫以山石巍峨、樓閣隐現為核心,通過精妙絕倫的構圖與布局,勾勒出一幅既雄渾壯闊又清新脫俗的山水畫卷。畫面上,山石錯落,形态各異,以皴擦點染之工,盡顯其險峻與秀美;樓閣則依山傍水,飛檐翹角,細膩入微的刻畫,讓觀者仿佛能步入那幽靜雅緻的栖隐之所。
聶大年以精湛的筆法,将自然界的壯麗與人文的雅緻完美融合。山石間的筆墨濃淡相宜,幹濕交錯,展現出豐富的層次與質感;樓閣細節之處,無論是檐角飛翹的輕盈,還是鬥拱結構的繁複,皆被刻畫得精準傳神,透露出畫家深厚的造型能力與對細節的極緻追求。
色彩運用上,聶大年更是匠心獨運,以墨色的深淺變化為基調,輔以淡彩的點綴,營造出一種甯靜緻遠、超然物外的氛圍。冷暖色調的巧妙搭配,不僅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更深刻傳達了畫家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向往,以及對隐逸生活的向往與贊美。
欣賞了明代書畫家聶大年的作品,我深感其書畫風格獨特,技巧精湛。其書法行雲流水,既有趙孟頫之溫婉,又不失個人風骨;畫作則山水意境深遠,細膩中見磅礴,每一筆都透露出對自然的深刻感悟與熱愛。聶大年以書畫寄情,展現了文人墨客的高遠情懷與卓越才情,令人歎為觀止。
綜觀明代書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此時期書法家們大都取法高遠,以晉唐以前為學習對象,并有新的個人面目,到明末更是到了個性化的高峰。為清代書法紛繁複雜的局面的先導。
您的每一次愛心參與都是聽月工作室創作優質内容的強大動力!敬請您的關注、點贊、評論、收藏、分享。
賞名家書法,悅從容人生。讀者們,觀賞了聶大年以上這些作品,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