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十年寒窗苦讀,有人折戟而歸,有人金榜題名。
但無論怎樣,在漫長的學海生涯之後,絕大多數學子,為的就是出人頭地、功成名就,或是餘生幸福,不困于溫飽。
不過話說回來,凡事都有例外。
就像咱們今天所說的主人公,北大才子楊舒春,就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典型。
他曾經因為語言天賦,而被外交部選中,可就在臨門一腳之際,選擇了拒絕,甚至父母跪求也于事無補。
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如今又在經曆怎樣的人生呢?
接下來,我們一探究竟。
01.北大才子的成長之路
楊舒春于1980年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小山村。
父母都是普通勞工,家境算不上優越,但勝在溫馨和睦。
從兒時開始,楊舒春便展現出了自己過人的天賦,他不僅表達能力出衆,而且學習力與記憶力都遠超同齡人,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出生于一個勞工家庭,眼瞅着父母起早貪黑的工作,他更珍惜自己上學的機會,格外努力。
天賦滿滿,又很賣力學,這樣的孩子,閃出耀眼的光,也隻是時間問題。
1999年的聯考,楊舒春不出意外的以無錫市文科第二名的成績,成功考入北京大學。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家裡出個大學生,更何況還是考上北大的天之驕子,那無異于是光宗耀祖的存在。
不過對于楊舒春來說,這僅僅是他滾燙人生的開端而已。
上大學以後,憑借着對外語的興趣,再加上自身的天賦,以及不懈的努力,他選擇攻讀西班牙語專業,并很快在一衆學霸中脫穎而出。
到了大三,楊舒春通過了外交部的培養計劃選拔,被選中公派到西班牙留學一年。
等到畢業後,就可以直接進入外交部,成為一名為國發聲、受人敬仰的外交官。
公費留學,又有體面的工作,這可是無數人求之不得的機會。
可是一年之後,楊舒春的選擇,卻讓所有人都傻眼了。
02.難以了解的選擇
想必,沒有人會拒絕一份光鮮的“鐵飯碗”的工作。
更何況,還是極具榮譽感和使命感的一份工作。
可是,楊舒春偏偏是那個例外。
哪怕聽聞這個消息後,他的父母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跪倒在他面前,求着他去外交部工作,可仍舊沒能迫使楊舒春改變自己的想法。
而之是以會如此,還得從在西班牙交流學習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說起。
楊舒春是個足球迷,有次找兼職,恰巧碰到一家報社正在招聘報道足球比賽的記者。
報社老闆是個中國人,同在異國他鄉,兩人見面後,倍感親切。
一來二去,就熱絡的聊了起來。
不僅如此,報社老闆還給楊舒春分享了自己從一窮二白,到如今擁有上億身家的發家史,并送給他一句回味無窮的話:
人活着,就不能太舒服,現在窮算什麼,你且往後看。
于是,報社老闆傳奇的經曆,令人振聾發聩,更是打開了一條楊舒春從未觸及過的通道。
他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突然間,想為自己活一次。
外交官的工作光鮮亮麗,但不是自己想要的。
楊舒春的父母眼見苦勸無果,隻能放下一句狠話:以後你想幹嘛就幹嘛,我們不管了,看看你自己到底能混成個啥樣。
話雖狠厲絕情,但是因為楊舒春的違約行為,他的父母最終隻能含淚補齊了外交部公派所支出的所有費用和補貼。
從那以後,楊舒春便也踏上了屬于自己的傳奇之路。
03.多年過去,如今的楊舒春怎樣了?
老話說,是金子,哪怕埋在土裡,也會發光的。
這句話用在楊舒春身上,更是至允至當。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楊舒春再次去往西班牙,一邊攻讀碩士,一邊打工賺取生活費。
幾年時間下來,他不但完成了學業,還積攢了一筆積蓄和人脈。
有一次,他發現在西班牙,有很多私人交往或者企業往來的時候,都會互贈一些小禮品,但大多禮品在那邊賣的都很貴。
楊舒春敏銳的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他成立了一家外貿公司,同時聯系國内的廠家,購進物美價廉的小商品,然後再以高價賣給當地的代理商。
就這樣,短短時間内,楊舒春的外貿公司,越做越大,而他自己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坐擁千萬資産的老闆。
生活富足了,夢想也實作了,總得“安分”一些了吧。
可是,就在楊舒春把父母接到身邊,還沒過幾天好日子的時候,新問題又來了。
有一天,他再次做出了一個令衆人不解的決定,關掉西班牙的公司,回老家種地。
這一次,哪怕是經受了幾次“變故”的楊父,楊母,也覺得兒子又有點不可理喻了。
而之是以如此,還得從楊舒春母親的一句話說起。
有次楊母在廚房做飯,忽然看着楊舒春說道:
這西班牙的菜就是幹淨,不用洗都可以直接吃。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就這麼一句話,卻讓楊舒春萌生了想回老家種地的想法。
因為在他看來,國人的經濟發展很快,生活條件也非昨日可比,但是國内高品質的蔬菜,卻非常少。
是以,有機農場,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風口。
和上次一樣,敢做想做,就是楊舒春仍未撕下過的标簽。
在衆人不解的眼神中,飛機劃過夜空,從遙遠的西班牙,回到了老家的田地。
剛回來那陣,楊舒春也遭遇了不少的麻煩,由于缺少經驗,失敗在所難免。
但好在楊舒春本身就聰明,學習力與執行力也超強。
幾年下來,楊舒春終于在無窮的壓力中,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如今,楊舒春的身價,已經上億。
旗下網際網路店鋪更是有100多家,他自創的生鮮品牌年銷售額高達2500萬元。
而他的父母,也在看到兒子農場的變化後,終于放下了老一輩父母根深蒂固的成見,真正的認可了那個曾經需要他們來做決定的孩子。
其實,當初看到楊舒春的故事和經曆,我一邊感慨于他身上那種頑強不息的鬥志,以及敢想敢幹的勇氣,一邊又在深思,我們很多家長身上,那種為孩子操盤一切,卻極具局限性的教育之道。
是啊,能夠在父母的權威和掌控下,仍舊堅持己見的孩子,可能并不太多。
但如若沒有那份敢于跳出世俗期待的執着,或許就沒有如今活出自己精彩人生的楊舒春。
是以,這個故事,足以給我們許多家長,提供新的思路。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按照我們的既定安排,平穩順利地走完他們的一生。
但是這樣的人生,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又或者說,真的能激發他們無限的潛能,又能保證絕對的正确性嗎?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值得每一個家長去深思。
最後也想問問大家,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像楊舒春一樣去選擇,你是支援還是否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