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國自作自受,國有一座正在挖掘的銅礦,隻要稍微擴産就能成為

導讀

講述了蒙古國一座銅礦面臨的困境,被迫建廠冶煉以承包外債,導緻外資投資者望而卻步。蒙古國政策調整的必要性也引起了讨論,喚起了對其保守心态的猜想。

銅礦成挖不成賣

蒙古國的這座銅礦位于蒙古國内,實際上還處于正在挖掘的階段,開采工作主要由來自澳洲的力拓公司負責。這座銅礦擁有着極為驚人的儲量,一度被認為是有望成為全球範圍内最大的銅礦,不愧是力拓公司在蒙古國的首個礦産開采項目,也是重點中的重點。

按照原本的計劃,力拓公司将在2022年完成對這座銅礦的全部勘探工作,同時也會在這一年将部分産品進行出口,供應到國際市場上。然而讓力拓沒有想到的是,蒙古國當局出台了一項新的規定,強制要求力拓在蒙古國境内建立銅礦冶煉廠,不能直接出售礦石,而且還有更為苛刻的要求。

蒙古國要求澳洲承包24億美元的外債,而且力拓公司也不能決定是否願意承包,隻能按照當局的規定去執行。針對這一規定,力拓向澳洲當局進行了多次溝通,但是都沒有得到明确的答複,因為澳洲自身也正面臨着外債問題,要從哪裡彌補這個巨大的缺口還沒有最終确定。

蒙古國自作自受,國有一座正在挖掘的銅礦,隻要稍微擴産就能成為

從表面上看,蒙古國的這項政策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自身的銅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畢竟建廠冶煉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也有利于培養相關産業的發展壯大。但是不知道是出于什麼樣的心态,蒙古國當局似乎更加看重的是讓外資來替自己承包外債。

與其說是讓力拓在蒙古國境内建廠,倒不如說是直接讓澳洲來買走這些銅礦,畢竟24億美元的外債不是小數目,如果不能按時償還,恐怕蒙古國将會陷入一種非常被動的境地。

調整政策吸引外資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管是力拓還是其他潛在的投資者都不太願意前來。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蒙古國當局會出台什麼樣的規定,說不定眼看項目啟動了,結果卻被要求強行承包外債,到栽在這裡也不知道。

蒙古國自作自受,國有一座正在挖掘的銅礦,隻要稍微擴産就能成為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可以說蒙古國正在破壞自身發展的潛在機會。根據力拓公司最新公布的資料,在其強制被要求承包外債之後,澳洲當局和蒙古國當局簽訂了相關協定,確定24億美元的外債得到了妥善解決,但是相應的影響就是澳洲不再考慮在這裡建廠,直接用來償還這裡強加性質的外債。

而且即便是這樣,在2022年這座銅礦也隻能生産130千噸左右的銅産品,但即便是這樣少的産能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面對種種限制和自我限制,蒙古國一直以來在銅礦産量排名上都是墊底的。

如果不及時調整政策吸引外資進入開采,不僅會導緻銅礦資源長期閑置浪費,同時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産業鍊條和就業帶動能力,在經濟發展上必然會處于一種相當被動的狀态。那麼為什麼蒙古國會出現這樣尴尬的局面呢?

蒙古國自作自受,國有一座正在挖掘的銅礦,隻要稍微擴産就能成為

除了地理位置和國土資源上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還是由于其過于保守且排斥心理作祟。據悉獲得該消息的并不隻有我們一家媒體,在采訪過程中所擷取到的幕後真相也非常值得我們深入猜想。

蒙古國之是以禁止力拓向東方大國出售銅礦産品,就是因為害怕自己的死敵會用這些産品來對付自己;而且甚至連産品運輸途中使用東方大國生産的輪船和飛機都不行,隻能自行搭建生産線,并且隻能使用自己生産的電力。是以目前來看唯一的選擇就是依靠煤炭發電。

結語

蒙古國銅礦問題背後的政策調整引發了不少争議,究竟是應該繼續保守還是調整政策吸引外資,這是一個需要深入猜想的問題。保守心态或許會讓蒙古國錯失發展機遇,但也不能忽視對國家安全的考量。你怎麼看?快來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