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爆發“臨界點”來臨,吉利汽車7月銷量超15萬輛,新能源大漲58%

8月1日,吉利汽車正式公布了7月份最新銷量資料。據悉在7月乘用車的銷量為150782輛,同比增長約13%。1-7月,集團累計銷量1106512輛,同比增長超36%。值得關注的是,在7月份吉利汽車也将今年的銷量目标上調至200萬輛,而按照目前的增長趨勢,吉利距離這個目标已經不遠了。

爆發“臨界點”來臨,吉利汽車7月銷量超15萬輛,新能源大漲58%

在7月份,吉利汽車依然實作多點開花,不僅在傳統的燃油車市場保持優勢,更是在新能源市場實作大幅增長。據悉,在7月份吉利汽車集團新能源銷量達到59051輛,同比增長約為58%,而新能源車型的銷量的占比已經接近40%。而在1-7月份吉利新能源總銷量已經達到379236輛,同比大漲105%。随着現有車型銷量的持續增長,以及更多細分市場的布局,吉利汽車已經處于銷量爆發的“臨界點”。

多點開花,吉利新能源産品進入收獲期

如今雖然說新能源車型成為車市的熱點,但是傳統燃油車市場的占比依然不小。并且相對來看,熱衷傳統燃油車的消費者定位更加精準,這也更加考驗車企的技術實力和車輛的整體水準。而值得關注的是,吉利“中國星”系列車型依然保持着較高的增速,據悉月份中國星”高端系列銷量達到34244輛,環比增長約4%,同比增長約24%。

爆發“臨界點”來臨,吉利汽車7月銷量超15萬輛,新能源大漲58%

值得關注的是,吉利汽車在7月份還實作了多款車型的更新換代,其中第4代帝豪2025款加量不加價正式上市,而缤越家族全新車型“缤越超能版”和 2025款嘉際也迎來上市,這也能讓吉利在同級市場繼續保持領先。

而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是吉利汽車在7月份最大的亮點。其中領克7月銷量21272輛,同比增長約24%;極氪在7月份傳遞15655輛,同比增長30%,而在7月31日,極氪第30萬台新車正式傳遞,從1至30萬僅用時33個月,重新整理純電新勢力傳遞速度紀錄,穩居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榜TOP10。

爆發“臨界點”來臨,吉利汽車7月銷量超15萬輛,新能源大漲58%

此外吉利銀河在7月份的銷量達到16704輛,環比增長約5%,同比增長超66%。今年1-7月,吉利銀河累計銷量達98125輛,同比大增超397%。而幾何系列在7月銷量達到11482輛,同樣實作破萬。

可以看到,通過近些年持續的“打基礎、練内功”,吉利新能源已經開始進入收獲期,根據乘聯會資料統計,2024上半年吉利汽車集團新能源銷量反超特斯拉,跻身行業TOP2,僅次于比亞迪。

5款全新新能源車型蓄勢待發,海外市場持續發力

當下,在新能源産品持續熱銷的情況下,吉利汽車還将繼續布局多個細分市場,據悉下半年将有5款全新新能源産品上市。其中領克Z10展車已于7月20日陸續到店,新車有望在9月份正式上市。而今年同樣是極氪的産品大年,除了極氪MIX之外,極氪首款家用SUV“極氪7X”也在7月份正式公布命名。

爆發“臨界點”來臨,吉利汽車7月銷量超15萬輛,新能源大漲58%

而銀河E5也将在8月3日正式上市,新車将首搭“神盾短刀電池”,而根據此前的測試顯示,在完成921次的完整充放電耐久測試之後,神盾短刀電池包依然擁有90.5%的健康度,這也能夠使整車實作超40萬公裡的行駛裡程,遠超同級水準。

爆發“臨界點”來臨,吉利汽車7月銷量超15萬輛,新能源大漲58%

“牆内開花,牆外香”,吉利汽車在海外市場的進步同樣明顯,7月吉利汽車集團海外出口銷量32382輛,同比增長約65%;1-7月海外出口累計銷量229810輛,同比增長約67%。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領克持續開拓中東與東南亞市場,領克06在6月實作首次出海,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第三家領克中心也正式開業。7月19日,全新極氪009在中國香港釋出,其左舵和右舵版本全球同步發售,僅10天大定突破6000輛。7月份,極氪X右舵版在泰國上市并全球首發,極氪001、極氪X在墨西哥上市。截至目前,極氪已進入瑞典、荷蘭、新加坡等近30個國際主流市場,在海外已布局34家門店。

爆發“臨界點”來臨,吉利汽車7月銷量超15萬輛,新能源大漲58%

而吉利汽車能夠在海外市場不斷實作突破,跟其出色的品質以及服務保障不無關系。截至目前,吉利品牌在76個國家已布局超過650家銷售及服務網點。今年2月極氪更是榮獲全球最進階别汽車功能安全ASIL D流程證書,成為2024年國内首家通過德國DAkkS認證的新能源車企。

寫在最後

盡管說今年以來,國内車市價格戰持續不斷,讓不少車企遭遇了巨大的壓力。不過吉利汽車旗下的多個品牌,憑借着前瞻的研發投入和出色的産品力,赢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睐。7月份的銷量成績也給其下半年開了個好頭,随着更多全新車型的到來,吉利汽車今年的成績更加值得期待。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和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