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導語:作為全球知名的超豪華品牌,保時捷今年經曆了不少波折。無論是無法達成全球範圍内的電動車銷量計劃,還是保時捷中國面臨的種種挑戰,都意味着這個曾經在國内創下過輝煌業績的品牌,需要對戰略進行更為深入的調整,以更好地适應全球範圍内的競争。】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近日,保時捷釋出聲明,雖然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可能占保時捷新車銷量80%以上,但是這已經不再是公司的具體目标。

根據保時捷的評估,其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時間比公司5年前假設的時間更長。而具體電動車銷量将取決于市場需求以及電動汽車在全球的發展情況。作為保時捷電動化的标杆性産品,今年上半年,Taycan的銷量不足1萬輛,同比下降51%。在客戶需求和市場競争的雙重沖擊下,保時捷對于之前制定的電動車銷量目标已經不再堅持,根據市場需求來投放産品将成為保時捷新的戰略。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全球電動車目标恐難達成

放眼全球,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在今年上半年都出現了電動車增長放緩的迹象。即便是在中國市場,插電式混動車型的增幅也是遠遠大于純電動車型。在這種情況下,保時捷不再堅持過往的電動車銷量占比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作為一家有着比較完善整車開發流程的跨國車企,保時捷之前制定的電動車研發和投放計劃已然開始執行,接下來隻能一步一步往下來走。按照規劃,今年保時捷将推出四款新車型:新款 Taycan、Panamera 、混合動力 911以及純電 Macan。其中,在5月份保時捷萊比錫工廠下線的Macan EV是整個公司電動車布局的戰略車型。根據保時捷公布的消息來看,Macan EV訂單非常可觀,有望提振公司電動車的銷量。在2024年年底前,保時捷還将推出純電 718,并于 2026 年推出純電 Cayenne。此外,保時捷旗下對标法拉利 Purosangue的旗艦級純電動七座 SUV也将投放。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保時捷此次的聲明可以從兩方面來開展解讀:一方面,已經進入公司cycle plan的電動車會繼續投放,這個投資人不用擔心,除非有非常明确的市場信号表明電動車不合适投放,否則保時捷不會把已經完成研發的電動車束之高閣;另一方面,全球範圍内純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疲軟,将意味着接下來公司發展的重點将放在燃油車/混動車型上。其實燃油車和混動車型的根本在于是否有一套高效的内燃機系統,混動系統需要再疊加一套高效的動力配置設定單元。是以保時捷日後也将開始對内燃機進行翻新和更新。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保時捷在華受挫

從銷量資料來看,保時捷這兩年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

2023年,保時捷全球銷量為32.02萬輛,同比增長3%。但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有7.93萬輛,同比下滑15%。中國成為了保時捷2023年全球範圍捏唯一下滑的單一市場,并且已經連續兩年下滑。而在2024年,這個下滑的趨勢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年上半年,保時捷全球銷量為15.59萬輛,同比下降7%。中國更是隻傳遞了2.96萬輛,同比進一步下滑33%。很明顯,保時捷中國的銷量表現明顯弱于其他幾個主要市場。而為了完成銷量目标,保時捷開始向國内經銷商進行壓庫,并搭售一些冷夢車型,并最終釀成了國内部分保時捷經銷商以拒絕提車相威脅而發動的逼宮。為了平息經銷商的不滿,保時捷調整了相關商務政策,并直接更換中國的管理層:今年9月1日起,由Alexander Pollich将接替柯時邁(Michael Kirsch),擔任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不過,換帥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未來的日子或許越來越困難。

作為一個超豪華品牌,保時捷在國内沒有生産基地,絕大部分車型都是在歐洲生産然後出口到中國市場。之前,歐盟做出了對中國出口電動車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政策。如果後期這個懲罰性關稅政策變成為期五年的最終政策的話,那麼中國肯定會對從歐盟進口的車型進行報複。屆時,全部依靠進口的保時捷恐怕很難獨善其身。

從産品力來看,保時捷的電動車和國内相關車型相比并沒有明顯的産品力優勢。以Taycan為例,其賴以立足的動力性能、快充、空氣動力學設計以及智能駕駛在國内新勢力車企面前也早已經稀松平常。以小米SU7為例,且不論SU7現在在售的車型就是按照Taycan來對标設計的。不久前雷軍試駕的Ultra版本,目标直指紐伯格林賽道全球最快四門電動車的冠軍寶座。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反觀保時捷,其接下來更多還是要依靠大衆集團的輸入。但是在大衆SSP架構沒有完成投放之前,無論是MEB還是PPE都沒有辦法來和國内的電動車正面抗衡。這也是大衆投資小鵬,打造CEA(China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架構的主要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保時捷要在國内持續發展,更多還是要依靠燃油車、混動車型來揚長避短。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保時捷中國或調整戰略

其實,和其他超豪華品牌相比,保時捷可以打的牌還不少:

保時捷雖然品牌定位高,但是比較銷量有限。是以其如果在國内設廠,往往會面臨工廠産能使用率不高的問題。但和其他品牌相比,保時捷完全可以利用大衆汽車在國内的工廠來進行相關車型的國産化工作。不僅是因為保時捷和大衆都是同平台車型,而且即便在歐洲生産的車型估計也會使用不少國内的汽車零部件,是以在保時捷在大衆國内的工廠進行生産沒有什麼太大的阻力。如今大衆在國内,不僅有南北大衆兩個合資工廠,其在安徽還有自己主導的工廠。一旦完成國産将能夠幫助保時捷大幅減少關稅的影響,而且還能縮短客戶的傳遞周期。屆時,保時捷在中國銷售車型的成本有望大幅下滑,整體競争力将獲得提升。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保時捷需要對在華的戰略做出調整。在國内汽車市場,尤其是豪華品牌市場已經告别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保時捷對于中國市場的考核目标不能隻局限在維持較高的增速上。在兼顧适當銷量增長的基礎上,把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盈利能力的增強,進而實作包括整車廠在内的整個産業鍊上下遊企業的共同增長,應該是保時捷中國更需要思考的事情。

失守電動車計劃,保時捷突破口在何方?

點評

作為在國内汽車市場上曾經叱咤風雲的品牌,保時捷憑借自己率先投放Cayenne這樣的SUV車型而賺得盆滿缽滿。面對如今的電動車轉型以及國内市場調整的關鍵時刻,保時捷也再度站在戰略選擇的十字路口。如何通過平衡取舍做出一個比較好的決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