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和平:以色列或根本不想和談 放哈馬斯一條生路

劉和平:以色列或根本不想和談 放哈馬斯一條生路

哈梅内伊 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直新聞:在哈馬斯政治局上司人哈尼亞在伊朗遭襲擊身亡之後,伊朗已經揚言要開展大規模的報複行動,《紐約時報》甚至報道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已經下令直接打擊以色列。您認為,這會不會導緻中東地區的沖突更新?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在今年4月初,當以色列空襲伊朗駐叙利亞大使館導緻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進階指揮官紮赫迪死亡之後,伊朗曾經對以色列本土進行了一輪規模空前的報複行動。而對于伊朗來說,這一次的襲擊行動,其性質無疑更加惡劣,以色列不僅直接在伊朗的國土上對伊朗的重要客人下了手,而且襲擊事件還發生在伊朗新任總統佩澤希齊揚舉行就職儀式期間。也就是說,以色列的這次襲擊,不僅嚴重侵犯了伊朗的主權,更嚴重傷害了伊朗的國家尊嚴。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伊朗不僅有報複以色列的沖動,更有“一萬個”要報複以色列的理由。不過盡管如此,我仍然堅持認為,伊朗不會對以色列展開大規模的報複行動,更不會跟以色列全面開戰。這背後的原因其實隻有一個,那就是伊朗不僅打不過以色列,而且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是太過懸殊。我相信,在上次伊朗對以色列規模空前的報複行動中,接近99%的飛彈和無人機被攔截,而随後以色列對伊朗的反報複行動也讓伊朗遭到了重大損失,這件事情已經讓伊朗認識到了雙方實力的差距,以緻于伊朗最終叫停了對以色列的“反反報複”。而這一次,在伊朗異常嚴密的保護之下,哈尼亞卻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遇了襲擊,而且至今伊朗都不知道以色列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不知道以色列究竟是從伊朗境内還是從以色列境内發動的襲擊。這一現象不僅意味着整個伊朗的國土都處于極度的不安全狀态,而且意味着雙方的實力壓根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當然,對于伊朗來說,遭遇了這樣的奇恥大辱,完全不報複也無法對國内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交差,是以伊朗極有可能會采取一些象征性的報複行動,甚至還有可能是自己不出面,讓叙利亞和伊拉克境内的民兵組織,來為自己出一口惡氣。

而對于以色列來說,它目前在戰略上的當務之急,仍然是徹底清除哈馬斯,其次是伊朗支援的黎巴嫩真主黨和胡塞武裝,最後才是伊朗。也就是說,伊朗現在還不是以色列迫切需要解決的目标。這也就意味着,中東局勢不會是以而更新,雙方的大戰打不起來。

劉和平:以色列或根本不想和談 放哈馬斯一條生路

哈尼亞 圖源:香港電台

直新聞:哈馬斯在自己的上司人哈尼亞遇襲身亡之後,不僅認定這是事态的“嚴重更新”,并且警告以色列必須為其行為承擔嚴重後果。對此,您又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對于以色列襲擊哈尼亞的行為,以及哈馬斯的這一表态,我有這麼三個基本的判斷——

第一個是,衆所周知,相較于哈馬斯的其他上司人,尤其是相較于一直堅守在加沙跟以軍打遊擊戰的辛瓦爾,哈尼亞算得上是哈馬斯上司層中的溫和派和務實派。事實上,他也一直在力主并且促成哈馬斯跟以色列之間的談判。然而,就在外界都以為,雙方的和談即将到了最後臨門一腳的時候,以色列卻不惜得罪伊朗也要在伊朗領土上殺死了哈尼亞。這實際上也就再度證明,以色列從來就沒有真正想要和談,它跟哈馬斯的和談,隻不過是在逢場作戲,也就是為了應對來自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以及國内要求通過談判來解決人質問題的壓力。

第二,在哈尼亞遇害事件發生之前,巴勒斯坦各個派别曾經在北京簽署了《關于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北京宣言》的發表,不僅意味着有關各方願意給哈馬斯一條生路,而且意味着哈馬斯有意放棄原來的激進路線和激進做法,向可以被國際社會認可和接受的溫群組織轉型,以共同參與巴勒斯坦的建國行動。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仍然要殺死哈馬斯的溫和派上司人哈尼亞,這背後發出的政治信号就是,以色列從來就沒有打算放哈馬斯一條生路,更不想看到哈馬斯的“正常化”。

第三,從常情常理上來說,以色列殺死哈馬斯溫和派上司人哈尼亞的行為,肯定會進一步刺激哈馬斯内部的反以情緒,尤其是會助長哈馬斯内部的激進派進一步掌權,進而既不利于和談,更不利于加沙的持久和平穩定。然而,以色列硬是這樣做了。這也就意味着,以色列壓根就沒有将哈馬斯的反應當一回事,更何況現在的哈馬斯已經不是兵強馬壯的時候,而是被以色列打得四散逃竄的時候。

劉和平:以色列或根本不想和談 放哈馬斯一條生路

布林肯 圖源:香港電台

直新聞:對于哈馬斯上司人哈尼亞在伊朗遇襲這件事情,正在新加坡通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我們對這件事不知情也沒有參與”。對此,您又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毫無疑問,以色列之是以敢于在中東地區大殺四方為所欲為,根源就在于美國的支援與縱容,尤其是美國軍事力量為以色列撐起了強大的保護傘。這也就意味着,以色列在中東的所作所為,其最終的後果都是要由美國來承擔的。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常情與常理,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所有重大軍事行動,都應該事先跟美國進行溝通與協調。然而,無論是在哈尼亞遇襲事件當中,還是以色列轟炸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導緻真主黨軍事指揮官兼戰略部隊負責人舒庫爾死亡事件當中,無論是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還是美國防長奧斯汀、國務卿布林肯,都是公開聲稱自己既不知情更沒有參與。

我認為,這件事情極其不正常。首先,這肯定不是因為美國害怕哈馬斯與伊朗,而故意撇清自己的責任。這也不是美國的作風。要知道,連以色列都不害怕哈馬斯和伊朗,全球頭号軍事霸主美國更加沒有害怕的道理。其次,按照過往的套路,美國極有可能會對這類事情,抱持模棱兩可的态度,也就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以既顯示自己對以色列的支援以及美以關系的親密,又對伊朗和哈馬斯保持一定的戰略威懾。是以,美國矢口否認這件事情,并且将其公之于衆,其實就是在發洩對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的不滿。

因為内塔尼亞胡幾乎在同一時間内,既襲擊伊朗殺死哈馬斯的政治領袖哈尼亞,又襲擊黎巴嫩殺死真主黨二号人物舒庫爾,這兩件事情一是直接打臉了拜登政府,因為這段時間以來,拜登政府正在極力協調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談判,并且屢次對外放風說談判即将取得成功,二是不利于民主黨的選情,因為民主黨的支援者一直以來都反對拜登政府支援以色列攻打哈馬斯,希望戰事能夠早點結束。這也就意味着,假如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和平協定,是有利于民主黨的選情的,相反則是有利于特朗普的選情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不排除内塔尼亞胡這次更新戰争的行動,是在給特朗普送禮,有意暗助特朗普當選。

作者丨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