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海外平台擴張背後,不堪重負的商家正加速逃離
《中國科技投資》龍敏 何梓嫣
7月29日,因平台罰款、扣押預留金及貨款等問題,不少中小商家聚集到拼多多(PDD.US)旗下跨境電商平台Temu的廣州總部進行維權。多位商家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反映稱,自今年5月以來,不少商家到總部進行多次維權,相關部門亦多次組織會議協調,但平台方至今仍未給出相關解決方案。目前,不少商家因大額罰款、預留金扣押等問題導緻現金流緊張,甚至有商家出現資金鍊斷裂、無法給勞工發出工資等情況。
平台商家左先生向記者表示,以其為代表的首批商家已多次向Temu總部所在地的信訪機構進行上訪,并送出了帶有商家簽名、手印的相關訴求書。Temu所在地區政府機構亦已多次組織協調會議,但因Temu公司主體在境外,政府監管機構從業人員向商家表示該起事件難以監管。而在商家的多次信訪下,所在地區政法委書記向商家承諾,将對相關事項進行徹查。據記者在現場拿到的維權登記資料,截至7月22日,商家統計的售後扣罰及售後預留金總額約為1.14億元(以下金額若未特别注明者均為人民币),涉及279家商戶。記者亦就相關事宜緻函拼多多,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複。
大額賠付與高額預留金扣押并存
今年以來,Temu為提高平台商品品質,多次修訂協定條款,加強了對商品品質問題的罰款。密集且大額的罰款亦使得中小商家不堪重負。2023年下半年,Temu對商家合作協定的《售後服務規則》進行修訂,提出被平台判定為品質問題的商品,平台有權要求賣家按總價的5倍支付售後賠付金。今年1月,Temu将上述罰款規則調整為“根據産品品質分數劃分罰款金額”。品質分被劃為四檔,被消費者退貨的商品,除“不結算該筆訂單貨款”外,還需支付1.5-5倍的賠付金。然而平台并未對“品質分”的打分标準作出明确說明,商家對商品的評分亦無頭緒。
5月初,因認為罰款不合理,首批商家聚集Temu的廣州總部進行維權。
*維權登記表及訴求書,圖檔由受訪商家提供
商家徐女士向記者反映,今年年初平台開始頻繁罰款,但因為其他跨境電商平台亦有罰款機制,結合其工廠體量考慮,其在Temu平台罰款比例為10%尚能接受。而随着罰款金額加大,她察覺不對勁。根據平台的《售後服務規則》,其工廠商品客單報價在25元左右,但訂單發生争議後,售後賠付金卻是125元,即商品總價的五倍。截至今年3月,其店鋪為平台供貨5萬件商品,罰款總額就已超過60萬元。
左先生提到,平台的罰款機制并不透明,早期商品售後罰款仍能給出如“太大、太小、太短”“不符合預期”等理由,而從5月開始,平台已不再顯示罰款理由。他認為,目前平台不顯示罰款理由,亦不給出商品存在問題的證據,平台是否為了創收而随意處罰不得而知。在不透明的罰款機制下,貨品是通過平台質檢才上架的,售後罰款結果卻由商家自行承擔并不合理。而衆商家的訴求之一就包括要求平台罰款機制透明,扣罰原因、證據均需要清晰如實告知商家。
商家劉先生亦有同樣的疑惑,其向記者表示,他們的商品均按照歐洲的規格進行打版,而平台亦認可該種規格後,商家才上架及供貨。以衣服為例,消費者體型不一,然而規格是固定的,消費者拍下商品後發現不合适進行售後,平台不細究均以罰款處置是否合理。
此外,商家自發到Temu總部維權後,還發現平台存在預留金機制。而在開店初期時,商家在授權相關協定中并未發現有預留金條款。對此,買手向商家解釋稱預留金不是一筆款項,隻是一個資料。商家要求買手具體解釋該資料時,買手卻無法解釋。
當記者問及預留金與店鋪保證金有何不同時,徐女士稱,預留金是訂單發生争議時為保障消費者售後所當機的商家資金,平台每個月都會當機預留金,而保證金是入駐平台時另外交的1000元。徐女士表示,令商家氣憤的是,不僅是跟平台對峙後才發現有預留金機制,商家保守估算,被扣押的預留金至少是罰款的1.5倍,而更讓她不解的是,Temu平台消費者售後維權的天數為90天,但其去年的預留金已然過了售後期,仍被當機在賬戶内。
因罰款而倒欠平台不少錢的維權商家亦不在少數。今年年初,因為版權問題,徐女士在美國存在相關訴訟争議,平台是以當機其餘額為二十萬元的賬戶,後續徐女士與訴訟方進行私了。在賬戶解凍前兩日,徐女士收到5-6月的罰單合計21萬元,賬戶解凍後平台方立即劃扣了該筆20萬元的資金,現賬戶内仍欠罰款1萬元。劉先生亦稱,今年4月,其店鋪已經關閉,但5-7月仍收到平台的罰單。截至5月末,其在Temu平台罰款的金額超過400萬元,預留金扣押超過550萬元,兩者金額合計已超千萬。
*閉店後其中一天的罰款,圖檔由受訪商家提供
而面對持續維權的商家,Temu平台亦在持續更新協定。7月3日,平台再次更新協定。其中,協定中有兩條協定引起商家不滿,一是平台有權對商家存儲在其倉庫的商品進行管理和處置而無需再另行通知,二是同意協定并确認本協定的生效日為2022年8月1日。此次更新的協定條款并無關閉頁面,若商家不簽署同意,則不能進入賣方管理背景。左先生、徐女士透露,他們作為最早一批維權的商戶,在多次信訪交涉下,多個政府機構已組織了約十五次的會議協調,平台方目前仍無法給出解決方案。随着維權進一步深入,平台亦在同步更新保密協定,要求商家對接觸到的平台及其關聯公司資訊、檔案、資料、資料,包括與買手之間的對話進行保密,如洩露給第三方,則可能需承擔罰款,而罰款金額由最開始的10到20萬元升至100到200萬美元的罰款。
*圖檔為更新後的保密協定,由受訪商家提供
有維權的商家透露,在多個政府機構(南村鎮綜合治理辦、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司法部)組織的協調會上,平台方負責人稱,他們公司是廣州禹璨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禹璨”),并非Temu,隻是與平台簽署了物流分包的協定,僅負責物流及倉儲;商家若要追回商品貨物,需到中國香港自行提貨;Temu是獨立的愛爾蘭公司,商家若要起訴需到中國香港起訴。而目前,拼多多官方未就商家訴求出面解釋,商家亦處于投訴無門、維權無門的情況。企查查顯示,廣州禹璨為上海禹璨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法人均為上海尋夢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
7月30日晚,拼多多向《中國證券報》回應稱,平台不會去賺商家違規罰款這個錢,罰了也是賠給消費者。
僅退款和低價競價核價吓退商家
依托國内成功的商業模式和成熟的供應鍊,拼多多的出海電商平台Temu套用國内的商業模式,以兩年不到的時間便迅速打開境外市場,“低價”“僅退款”的生意模式亦使得海外電商市場加速内卷。“僅退款”政策的初衷是希望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權益保障和服務品質,留住使用者的同時也能倒逼商家提升商品品質。然而,不少使用者鑽政策漏洞,使得平台的“白嫖黨”“羊毛黨”現象增多。Temu“0元購”“薅羊毛”的教程、話題亦不斷出現境外社交平台上。在訂單發生争議時,Temu平台也往往以“僅退款”處置,商家們為此怨聲載道。
低價政策下,Temu亦引入了競價機制,以確定同款商品的價格比主流跨境電商平台更低。商家通過互相競争,價格最低者得到平台的流量成功上架,競價失敗的商品将被平台限制備貨與上新。競價失敗後,商品将堆積在倉庫内,對于全托管商家而言,平台可随意處置該商品;而半托管商家則要面臨倉儲成本加重的問題。若選擇參與低價競價,則容易導緻虧損,商家面臨着兩難的選擇。一位商家向記者表示,對于平台的無底線的競價和質檢要求,為完成考核率随意退貨的現象,其已無可奈何。社交平台上對于Temu競價失敗的讨論不少,一商家發帖表示,收到平台建議,将供貨價降低10%,否則後續将被限制備貨,而該商家已有三款商品因競價失敗導緻虧損。
此外,社交平台上亦有不少對Temu核價低于商品成本價的讨論。劉先生向記者介紹,商家商品上架會經過業務報價稽核,稽核通過後,産品在平台上售賣一段時間,如果該商品成為“爆款”,平台會出現新的核價,而這個核價顯示的價格多數都會比商品成本價要低。劉先生舉例稱,若一件衣服賣23元,但平台核價給出的價格卻在2.3元,遠達不到成本價。
左先生還向記者提到Temu存在為完成質檢任務随意退貨的亂象,平台的實際庫存與商家背景庫存并不一緻,存在5%左右的丢貨率。部分質檢員曾向其透露稱,平台給他們下發的任務就包括5%的次品率,不管商家的商品是好是壞,都需找理由進行退貨。左先生認為,在商品存在争議時,平台向消費者發起僅退款,已經使商家貨、款全無,面臨5倍賠付金處罰,5%的丢貨率亦加重商家的負荷,而目前,其為平台供貨已處于本金全虧的狀态。記者就5%的丢貨率考核任務向拼多多官方求證,并未收到相關回複。
7月29日維權現場,部分商家向記者表示,Temu的低價定位決定了其供貨商大多為中小工廠,早期中小工廠和Temu平台可以說是互相成就,而目前Temu的做法,讓不少曾經托起它成長與壯大的中小工廠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