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一輩子活得順順利利。
但是人生卻注定會起起落落,甚至掉進某個坑裡。
當然,也不要過于擔心了,老天給我們一個難題,也會給我們一把解難的鑰匙。
根據人生的變化,你及時做出調整,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能順勢而為。
01
不能止損的人生,處處碰壁。
公元前283年,秦國經過幾代人的經營,逐漸強大起來。
秦昭襄王認為,自己是強者,周圍的諸侯,就應該屈服自己。
他派人去趙國,索要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并用幾座城池作為回報。
趙惠文王派大臣蔺相如帶着和氏璧去秦國,進行談判。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對着大圓柱,說:“你先把城池給趙國,否則我就把和氏璧砸碎。”
秦昭襄王舍不得和氏璧,就委屈自己,沐浴更衣,然後拿出地圖,說把那裡的城池,給趙國。
就在此時,秦昭襄王發現蔺相如把和氏璧已經送回到趙國了,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騙局。
俗話說:“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秦昭襄王派人去趙國,說在西河外渑池,要舉行盛大的宴會,讓趙惠文王參與。從此,大家變成盟友,一起享受生活。
趙惠文王帶着蔺相如,趕到渑池,發現秦國擺出的,是“鴻門宴”。
秦昭襄王先聲奪人,要趙惠文王彈瑟,為大家助興。又讓文史官記錄:“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指令趙王彈瑟。”
“指令”兩個字,展現了秦昭襄王的強勢,讓人得意。
蔺相如上前一步,靠近秦昭襄王說:“我和你相距五步,若是我走極端,恐怕血會濺到你身上。你若擊缶,我可以放棄這樣的想法。”
迫不得已,秦昭襄王敲打了缶。頓時顔面掃地,隻能灰溜溜地回到秦國。
看到了秦昭襄王一系列的舉動,讓人想起“鳄魚效應”——如果一隻鳄魚咬住了人的腳,人就用手去拍打鳄魚,想要鳄魚松開嘴。
鳄魚不會松開,而是順勢、同時咬住人的手和腳。
索要“和氏璧”已經讓人蒙羞了,但是不甘心,又舉行宴會,導緻第二次蒙羞。這就是人在擊打鳄魚的樣子。
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常常發生。
比方說,你弄丢了一角錢,就回頭去找。還為此打了計程車,到掉錢的地方。打車的錢要了二十塊。
還比方說,你工作沒有做好,被上司批評了,很生氣,回到辦公室,把電腦狠狠敲擊,導緻電腦損壞,裡面的資料又不見了。你回到家,還生氣,對兒子吼了幾句,兒子哭了,一家人都鬧起來了。
惡事,不能停下來,就有連鎖反應,傷害會繼續擴大。
02
及時止損的人生,自然成功。
蔺相如幫助趙國,兩次對付秦昭襄王,都成功了,是以被提拔為上卿。
趙國有一位老将軍,叫廉頗,認為自己打仗多年,也沒有做上卿,憑什麼蔺相如靠三寸不爛之舌,就做了呢?太不公平了。
廉頗在朝廷上,處處刁難蔺相如。
蔺相如看到氣勢洶洶的廉頗,就主動退讓,說話也很謹慎。
有一段時間,蔺相如請了病假,不去上朝,看到廉頗的影子,就馬上走開。
大家都認為,蔺相如是怕了廉頗,做了膽小鬼。
蔺相如說:“我是文人,廉頗是武将,趙國需要文武兼備,才能強大啊。我若是和廉頗對着幹,那就是内杠,讓外人有機可乘。”
廉頗聽到蔺相如的話,羞愧不已,主動負荊請罪。
很明顯,蔺相如是懂得“止損”的。他用的方法,就是主動退讓,犧牲自己一部分利益。
有經濟學家,觀察了鳄魚的行為,聯系現實生活,提出了一個對付鳄魚的方法——最好的脫困方式,就是丢掉一隻腳,别動手,别有任何僥幸心理。
蔺相如的做法,和處理“鳄魚咬人”的方法,是不謀而合的。
已經被傷害了,但是不憤怒,不蠻幹,而是“既往不咎”,舍去已經發生的禍害。
順着“鳄魚效應”的道理,我們能得到很多處理禍害的方法。
其一,保持冷靜,看清情況。
被鳄魚咬住了,沖動之下,是沒有好辦法的。
你冷靜下來,想一想鳄魚有什麼習性,自己和鳄魚之間的懸殊在什麼地方。你一定不會做以卵擊石的事情。
其二,權衡利弊,做出決斷。
到底是魚死網破重要,還是保全實力重要?
低頭好,還是逞強好?
各種問題,都有正面和反面,你一旦有了正确的斷定,就不會持續損失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猶豫的人,在漩渦裡,一直走不出,或者沒有走出去的勇氣。這就持續受害。盡快走出去,和過去的破事斷了,就輕松了。
其三,以退為進,重新開始。
既然已經失敗了,那就接納好了。既然已經鬥不過,就放棄好了。你看起來有些消極的想法,其實是降低了姿态,懂得了退讓。
《菜根譚》中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要相信,甯願委屈一時的人,不會委屈一輩子。
03
作家尼采說過:“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将使你變得更強大。”
人生本來是支離破碎的,你沒有必要追求什麼完美無瑕。丢掉注定要丢掉的東西,你保全了還可能保全的東西,不完美,也是美麗。
生活中,鳄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要打敗鳄魚的執念。
打翻了一杯牛奶,沒有什麼,再倒一杯。
弄丢了夕陽西下,沒有什麼,靜待星月。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