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來源于海關釋出。
旅客帶雪雞糞便入境被查
近日,新疆烏魯木齊的都拉塔海關正在緊張地開展工作。因為地處偏遠,總有不少想貪小便宜的人習慣性地認為這邊海關監管可能會比較松,于是想方設法地攜帶一些違禁物品想要入境,是以這些地區的海關的工作量其實更大更嚴峻。
都拉塔海關關員幾乎每天都會監管到禁止入境的玩意兒,他們都見怪不怪了,但近日發現的一個違禁品還是讓關員們有點汗顔,有點無語。他們在開展入境旅客監管時,發現一個人的背包的CT機檢圖像異常,他好像帶了一包類似藥材的什麼玩意兒入境卻沒有申報。
根據法律法規,對其進行開包查驗後,他們居然發現了一袋半幹動物糞便!
半幹的啊!多臭啊!我的天!這包糞便有640克重,根據海關檢測機構的鑒定,這些糞便來源于大陸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雪雞。有的人認為雪雞的糞便可以作為治病滋補的“偏方”,于是就從境外收集其糞便粗加工。
糞便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當然是不能随便入境的,尤其是這種半幹的,壓根沒有消毒加工過的。而且鳥類的糞便尤其危險,其中可能帶有導緻人肺部感染的隐球菌,以及各種禽流感病毒的變種。
雪雞
既然提到了雪雞,那肯定是要稍微聊一聊這種動物的。
雪雞是雞形目雉科雪雞屬的物種,這個名字是統稱,世界上已知共有5種雪雞,分别是:阿爾泰雪雞,裡海雪雞,高加索雪雞,暗腹雪雞和淡腹雪雞,大陸境内主要分布的就是暗腹雪雞和淡腹雪雞。
雪雞悠然遊弋于亞洲中部與南部那巍峨挺立的高山之巅,其足迹自高加索的皚皚白雪,跨越土耳其的峻嶺,一路向東,直至蘇蒙邊界。在中國,雪雞的足迹涉及新疆、西藏、青海、甘肅以及四川西部,都是在高山地區。在冬季,它們會向下移動到林帶躲避低溫;到了夏季,又會爬到海拔8000米的山地。
它們看起來真的很像鹌鹑,但體型可大多了,體重通常可達2千克以上,看起來胖乎乎的。它們的羽毛是土棕色或紅棕色的,上面遍布着黑褐色蠹狀斑紋;喉嚨位置是白色的,頭部則為褐灰色;翅膀看起來稍圓,有大片的白斑;腹部和下胸則是白灰色的,帶有黑色的縱紋;整體的顔色跟它們生活的高山裸岩環境相似,肯定算是一種保護色了。
雌性和雄性的配色基本上都相同。
這是一種群居的鳥類,它們通常會組成10-20多隻的小群體活動,有時候能組成30隻以上的大群體。天一亮,它們就開始行動覓食,畢竟高山地區溫度低,食物相對缺乏,不早點找食物就被别的動物捷足先登了。它們的食物以植物為主,各種植物的根、草葉、塊莖、球莖都是不錯的選擇,偶爾也會吃點昆蟲。
它們的膽子很小,覓食或者休息的時候,群體中的老鳥會站在高處為大家放風,一看到可能的威脅,老鳥就會發出長而響亮的鳴叫聲,然後雪雞們就會快速奔跑逃走。它們跑起來特别可愛,搖搖擺擺的,尾羽豎得高高的;如果獵食者速度很快,它們也會鼓翼起飛,其實它們很擅長飛行,可能隻是決定跑步更友善。
5~7月,雪雞會在永久積雪的高山地區繁殖,它們會将巢穴建造在懸崖峭壁上,再不濟也得建造在隐蔽的灌木之下,這自然是減少被獵食者發現的可能性。它們的巢穴很簡陋,是用各種幹燥的植物和羽毛組成,雌鳥會在其中産下5-16枚鳥蛋,然後雌鳥還會承擔孵化的工作,每天就外出一次覓食,其他時候一直在孵蛋。
29-31天後,小雪雞們就會孵化出來。
目前五種雪雞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大陸現存的兩種雪雞也被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它們數量減少的原因自然是因為人類的偷獵。
它們的價值
根據百度百科和網絡上的各種資料顯示,雪雞的肉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據說它們的肉曬幹後可以入藥,能治療婦女病、癫痫等疾病,還起到了滋補壯陽、鎮靜、解毒的功能,而且味道特别鮮美,因為營養且好吃,它們頗受人們的重視。也是從是以,它們被列為了二級保護動物。
不過我看到“滋補壯陽”這點實在忍不住懷疑,在很多對野生動物營養的誤解中,都有“壯陽”這一點,比如老虎和穿山甲,但事實證明它們并沒有這些效果。我對醫藥學一竅不通,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雪雞是很受“歡迎”的。
不過雪雞的糞便是否有各種療效,這就真的是民間偏方了,正規的養殖雪雞行業中很少會提到這一點。
為了保護雪雞,也為了發揮雪雞的經濟價值。大陸進行了對雪雞的人工養殖,很快就取得了成功。人工培育的雪雞的飛行能力變得很弱,基本上以及飛不高也不愛飛了,而且它們本來就是群居動物,是以養殖雪雞可以跟普通的雞一樣進行規模化飼養。
它們好養活,飼料都是以植食性為主,成本很低,單隻的價格又很高,是以是一個發展高産、優質、高效養禽業的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