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本無法阻止無人駕駛 明年雷射雷達有望降至千元以内

成本無法阻止無人駕駛 明年雷射雷達有望降至千元以内

特斯拉無人計程車推遲,FSD入華或面臨選擇

作者/ IT時報記者毛宇

編輯/郝俊慧孫妍

無人駕駛的單車智能靠什麼?

特斯拉說“純視覺”,CEO馬斯克多次公開抨擊“用雷射雷達的都是傻子”,卻始終無法解決識别靜态物體和處理“幽靈刹車”時暴露出的弊端。谷歌堅持不放棄雷達路線,其Robotaxi Waymo上至少裝了五個雷射雷達,但單車自動駕駛改裝成本一度高達20萬美元左右。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在無人駕駛發展路線中,這曾是個艱難的選擇。然而,随着雷射雷達價格的不斷下降,車企們似乎不用再做“唯一”的抉擇。答案或許是,兩個都可以有。

“雷射雷達不會被純視覺所替代。未來,國内百元雷射雷達是可以期待的,成本不再限制車企腳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産向《IT時報》記者表示,二者均有望為無人駕駛的商業普及化發展開辟更多可能性。

近日,預計将在8月推出的特斯拉Robotaxi(無人計程車)推遲了計劃,而有報道稱,特斯拉似乎考慮在其自動駕駛系統中加入雷射雷達或其他傳感器,重新評估其技術路線圖。

成本無法阻止無人駕駛 明年雷射雷達有望降至千元以内

明年有望打破選擇僵局

在無人駕駛逐漸走向商業化的程序中,技術的選擇成為關鍵,雷射雷達技術和純視覺技術的對比引人矚目。

純視覺技術依賴攝像頭采集圖像資訊,成本相對低廉,資料處理較為簡便,但在複雜環境下的表現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遭遇外部光線變化劇烈時,識别準确性可能會大打折扣。而雷射雷達技術則通過發射雷射束來擷取精确的三維空間資訊,具有測量精度高、對環境适應性強的優勢,但成本更高,難令車企忽視。

兩種技術孰優孰劣,難以簡單定論,實際應用中,車企也往往需要綜合考量成本、性能以及具體的場景需求。

然而,近兩年來雷射雷達的價格一路下探,有可能打破選擇僵局。

據《IT時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内外市場上一顆雷射雷達價格通常在2000元~3000元上下。“從合理角度看,大多車企的智駕成本會控制在整車的4%左右,而前後各配置一顆雷射雷達的話,約占智駕成本的50%-60%。”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告訴《IT時報》記者,“技術革新必然帶來更好的成本控制。明年,一顆雷射雷達價格有望降至200美元左右。”

成本無法阻止無人駕駛 明年雷射雷達有望降至千元以内

價格從七十萬元到數千元

縱觀曆史,雷射雷達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

“國内雷射雷達真正發展大約有十幾年的曆史,目前已經做到全球領先水準,有報告顯示,中國市場已占據全球市場超80%的份額。”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提到,一路走來,雷射雷達技術更新疊代,成本持續下降,如今已走向普及化。

2004年~2006年,美國國防部進階研究計劃局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 連續組織了三屆無人駕駛汽車競賽,從第二屆開始,參賽車輛首次使用了多種先進的雷射雷達、計算機視覺技術和自主導航系統,在此後的近20年裡,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的設計大多延續了此時的方案,比賽中首次被應用的多線360度旋轉雷射雷達也開始被生産。

彼時,這些雷射雷達産品均被國外公司壟斷,價格昂貴,國内車企和網際網路公司研發成本高企。

2015年,百度釋出第一輛自動駕駛原型車,光車頂上不停旋轉的64束雷射雷達(LIDAR,主要用于實時生成汽車周圍環境高清數字地圖)的市場價便為70萬元,加上其他的攝像頭和傳感器,整車的造價在百萬元以上。

直至2016年,随着智能駕駛日益進入主流産品視野,國内創業公司開始進入這一賽道,包括速騰、禾賽在内的企業開始研發車規級雷射雷達。5年後的2021年,速騰成功實作第二代車規雷射雷達量産,包括二維MEMS掃描晶片也是自主研發的。

國産雷達的市場化,成功将雷射雷達的價格打了下來。

此前,靠DARPA無人駕駛競賽起家的雷射雷達龍頭公司Velodyne産品價格高昂,其64線機械雷射雷達售價高達8萬美元,32線機械雷射雷達售價約2萬美元。到了2021年,雷射雷達價格已經下降許多,不過有的國産雷達價格仍在萬元以上。

2021年之後,随着國産車載雷射雷達進入汽車市場,産能持續上升,雷射雷達價格一路走低。2023年開始的車市價格戰更是引發整個汽車産業鍊的連鎖反應,雷射雷達廠商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不斷降價。到2023年,雷射雷達的平均售價已降至3200元人民币,到了2024年,部分廠商更是将價格拉到了千元上下。

如一徑科技的短距雷射雷達售價下探到100美元(約722元人民币)左右,長距雷射雷達售價為200美元(約1442元人民币)左右;速騰聚創在北京車展前夕推出的中長距雷射雷達——mx,計劃明年量産,價格預計在200美元上下;森思泰克的96線雷射雷達和192線雷射雷達産品成本也大幅下降,進入“千元以内”時代。

成本無法阻止無人駕駛 明年雷射雷達有望降至千元以内

圖源:一徑科技

“如果采購量足夠大,價格仍然有壓縮空間。”一位從事自動駕駛行業多年的業内人士表示。

成本無法阻止無人駕駛 明年雷射雷達有望降至千元以内

國産雷射雷達産業鍊強大

價格的下降背後是技術的持續更新。

“雷射雷達成本是設計出來的,以前的機械式雷射雷達是将多個成本不低的雷射器和接收器以及相關器件疊加在一起成型,成本高且結構複雜,整個過程生産效率也不高,導緻價格過于昂貴。”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提到,一個雷射信号通道是由發射器、接收器、信号處理器等配件組合而成,疊加雷射器的方法不僅難以量産,且令成本遲遲下不來。

近兩年,随着技術成熟,設計工藝逐漸成形,目前市場上供車企的車規雷射雷達大多由少量雷射器與車規晶片組合而成。一顆雷射雷達普遍在120線以上,等效252線,依靠内置晶片,可以實作原先同等甚至更大範圍内的掃描。不再依賴多個雷射器的疊加,便能有效解決裝置成本問題。

上述車規雷射雷達從研發到成熟經曆了5年左右的時光,其中包括晶片研制。“晶片成本的控制能夠有效解決産品問題,是以不少國内雷射雷達廠商都開始自主研發晶片。”上述業内人士表示。

據其他媒體報道,全球現在有将近200個乘用車雷射雷達項目,其中90%都是中國廠商,占據了全球84%的市場佔有率。

而特斯拉一直是純視覺智駕體系的擁趸。據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安全報告顯示,開啟了Autopilot(自動助手)的特斯拉車輛,行車安全性達到了平均水準的11.4倍。

成本無法阻止無人駕駛 明年雷射雷達有望降至千元以内

Tesla Vision

7月初,一輛安裝多個可疑攝像頭的特斯拉Model 3測試車在北加州地區現身。從網傳照片中能看出,該測試車有三個位置獨特的攝像頭,且未配備傳統後視鏡,這被認為是特斯拉在為即将釋出的Robotaxi做準備。

“國外道路環境相對簡單,純視覺主導的無人駕駛技術落地會更快一些。”上述業内人士表示,純視覺技術方案在國内落地仍有諸多挑戰。

不過,今年5月,自動駕駛汽車雷射雷達傳感器制造商Luminar Technologies透露,特斯拉在第一季度成為其公司最大客戶,占據公司總收入2100萬美元的10%以上。這被分析人士認為,特斯拉或許在考慮調整其技術路線。尤其在中國,特斯拉純視覺的FSD想要入華,依然存在諸多安全性上的質疑。

新消息是,特斯拉推遲了Robotaxi的釋出。按照特斯拉對Robotaxi數百萬輛規模的預計,這輛車最大可能還是在中國生産,而中國強大的雷射雷達産業鍊,或許可以讓馬斯克不再多考慮成本。

成本無法阻止無人駕駛 明年雷射雷達有望降至千元以内

傳感器融合将是未來方向

目前,殺入純視覺賽道的國内企業不在少數。

此前,百度與吉利合作打造的極越01便是國内首個進入純視覺高階智駕賽道的車型。今年7月中旬,智駕創業公司Nullmax釋出純視覺無圖智駕方案,正式向純視覺賽道發起挑戰。不再依賴高精地圖、輕地圖、低精地圖、衆包地圖的真無圖技術,純視覺的未來表現令人期待。但在國内複雜的道路交通狀況之下,純視覺的商業化及普及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源:Nullmax

“雷射雷達的優勢是識别立體障礙物的精确度更高,在實體空間上對三維立體的實物成像結果可靠,純視覺很難完全替代雷射雷達。”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表示,行業内更看好多傳感器融合方案,也即在車輛上疊加雷射雷達和純視覺兩套方案。

有機構預計,至2030年,中國L4級以上無人駕駛滲透率有望達到9.5%,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888億元,潛在市場空間廣闊。

市場前景廣闊,入場者衆多。

“前段時間在武漢大熱的蘿蔔快跑,也是采用雷射雷達加純視覺的融合方案,兩顆雷射雷達掌控全局路況,攝像頭則分布四周替代人眼去‘眼觀八方’。”上述業内人士表示,蘿蔔快跑的初步商業化預示着融合方案的可行性,“而不是誰淘汰誰、誰不如誰。”

NullMax創始人、CEO徐雷此前接受《IT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是純視覺更較雷射雷達+高精地圖方案适用于國内道路,“Nullmax并不排斥雷達+地圖方案,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方案,又或是增加算力和傳感器,本質都是希望智駕将車開得更好,“純視覺對于智駕來說是must to have(必須有),雷射雷達則是nice to have(有了更好)。”

多位接受《IT時報》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均認為,未來無人駕駛的商業化過程,雷射雷達和純視覺相輔相成,才是國内無人駕駛商業化的最優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