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一、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

這是毛澤東寫給時任中國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吳創國的一封信。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創國同志:

十月二十五日來信讀悉,甚為感慰。消滅一切敵人,你的志向很對。你對農民土地鬥争所表示的熱情非常之好,你的詩也寫得好,我就喜歡看這樣的詩。你年紀高,望保重身體!此緻

敬禮!

毛 澤 東

十一月十八日

時,吳創國正在農村參加土改運動。1947年10月25日,吳給毛澤東寫信,稱頌解放戰争取得的勝利和農民的土地改革鬥争,并寫了一首歌頌土改的詩歌送毛澤東閱看。11月8日,毛複信給吳。該信曾被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今國家博物館)收藏并展出。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暮年吳創國

然,或許您有所不知,這封信是江青代毛澤東拟定和書寫的,隻有簽名和落款時間出自毛澤東的手筆。時,江青已陪伴毛生活和工作逾9年,谙熟毛的筆迹及文風。從該信中可以看出,江筆書的這封信與毛的筆迹及書信口吻,可謂“何其相似乃爾”,絕對可達“以假亂真”的程度。

有人曾拿江書寫的毛主席詩詞與毛的真迹相比較,确已達爐火純青之度。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江青與毛澤東(延安時期)

或許是性情不同,真正書寫起來還是可以明顯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的。如毛澤東親筆書寫的《七律·為女民兵題照》與江青抄寫的這首詩: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毛澤東親筆手書《七律·為女民兵題照》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江青抄寫《七律·為女民兵題照》

其實,幹這種“捉刀代筆”的事兒還不止江青一人。目前已知的就有毛澤東身邊的兩個人。一個是時任中辦主任的汪東興,另一個就是毛澤東機要秘書兼生活秘書的張玉鳳。

先說汪東興。1970年7月初,兩報(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草拟八一建軍節社論時,寫作班子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毛主席親手締造,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揮的”這段文字上發生了争論。時任空軍司令員的吳法憲和時任中央文革小組組長的陳伯達,認為應删去林副主席前面的“毛主席和”四個字。理由是此前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确認了的東西,現在加上這四個字,顯得“說法”有變,容易引起國内外錯誤解讀。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毛澤東與汪東興合影(1963年12月26日70歲生日)

“官司”打到了毛澤東這裡,盡管毛閱後心中不悅,但還是表示:“可以改回去,這無關重要。” 汪東興當然明白毛的心思,若删去了這四個字,豈不是毛就不能直接指揮解放軍了。汪與毛面面相觑了一陣後,毛還是大度地表示了同意。但卻要求汪代他去圈掉那四個字。因毛如此反常的舉動從未遇過,加之聯想到秘書田家英曾因擅自删去了毛的一段文字,落了個萬劫不複的下場,汪豈敢為之。然,最終還在毛的兩次催促下,汪才不得不代毛圈掉那四個字。

再說張玉鳳。自1962年起,張一直擔任毛主席專列的列車員。1970年,她又被調到毛主席身邊工作。因毛的秘書徐業夫病故,經中央準許又兼任毛的機要秘書,直到1976年毛去世為止。在毛身邊工作期間,張也曾學習和臨摹過毛的字迹。自1974年起,毛的白内障眼疾日趨嚴重,以至已無法批閱檔案。除了所有檔案和書籍均需由張讀給他聽外,檔案的批改和圈閱也不得不借助張玉鳳之手了。張當然知道頂頭上司汪東興都不敢做的事兒,她哪裡敢代勞。然,畢竟毛已喪失了此能力,加之毛嚴令要求“代勞”,張玉鳳亦不得不從。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毛澤東與張玉鳳

然,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當讨論一份毛批閱過的檔案時,谙熟毛筆迹的江青當場提出質疑,認為這字不是主席寫的。江青的發難使會場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此時此刻,還是汪東興站了出來,他擲地有聲地說道:“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這種話不是别人編造得出的。” 此番話為張玉鳳解了圍。張後來聽說了政治局會議發生的這一幕,着實虛驚了一場。

二、三個“喜兒”同框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5年10月1日,拍攝地點北京飯店宴會廳。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這張照片是周恩來總理(左一)與三位女演員的合影。她們分别是時任東方歌舞團藝委會主任王昆(左二)、時任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團長松山樹子(右二)和正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幹部訓練班深造的演員田華(右一)。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歌劇《白毛女》劇照(1945年4月)

喜兒(王昆飾演)、楊白勞(張守維飾演)

王昆為著名歌劇演員,也是在歌劇《白毛女》中第一位飾演喜兒的演員。田華原來是部隊文工團員,也是在1951年東北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白毛女》中飾演喜兒的演員。這位日本的松山樹子也與白毛女有緣。她來北京的這一年,其麾下的松山芭蕾舞團在日本首次上演了芭蕾舞劇《白毛女》,且松山在舞劇中飾演喜兒一角。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電影《白毛女》劇照-喜兒(田華飾演)1951年

在與這三位“白毛女”合影的那天,周總理在宴會上對外國友人和記者說:“諸位,今天有日本的‘白毛女’松山樹子女士光臨,而且這裡還有中國的‘白毛女’,我榮幸地把她們介紹給各位。” 他又向來賓介紹,田華是電影“喜兒”,王昆是歌劇“喜兒”,松山樹子是芭蕾舞“喜兒”,稱她們是中日友誼的象征。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白毛女》首演劇照

記得文革時期宣揚的八個樣闆戲中芭蕾舞占倆,一個是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另一個就是上海舞蹈學校的《白毛女》。然,中國芭蕾的《白毛女》是1964年才搞出來的,比日本芭蕾的《白毛女》可整整晚了近10年。那麼,芭蕾舞劇《白毛女》為何誕生于日本呢?這還要從三位日本國會議員說起.......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日本議員帆足計、宮腰喜助和高良富與中國簽署了第一份民間貿易協定(1952年6月1日)

1952年,莫斯科召開國際經濟會議,有三名日本議員沖破封鎖,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們是帆足計、宮腰喜助和高良富(女)。與會的周恩來總理敏銳地抓住機會,邀請這三位議員訪華。同年5月,三名議員抵達北京,且在京期間還與中方簽署第一份民間貿易協定。在中國期間,他們參加了亞太地區和平會議籌備會,并到中國各地參觀。中方還安排他們觀看了若幹部新中國自己拍攝的劇情片。議員帆足計看了影片《白毛女》後深受感動,且向周總理索要了影片拷貝帶回日本并交給了日中友好協會。于是乎,這部來自中國的電影開始在日本悄然上映了。機緣巧合的是,渴望創作出一部優秀的芭蕾舞作品的松山芭蕾舞團的清水正夫和妻子松山樹子觀看了這部影片後,産生了強烈的共鳴,且決定将這個故事改編成芭蕾舞。為此,他們寫信中國戲劇家協會索取《白毛女》的相關資料。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松山樹子-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團長

1953年末,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的田漢,寄來了《白毛女》的資料及歌劇《白毛女》的舞台劇照集,這給了清水正夫夫婦的創作以極大的幫助。1955年2月12日,芭蕾舞劇《白毛女》在日本首演,并獲得了巨大成功。1958年,松山樹子和清水正夫攜松山芭蕾舞團首次訪華公演。這部日本版的《白毛女》在中國的首次亮相引起轟動,中國觀衆通宵排隊買票,演出地點的天橋劇場座無虛席。從那時起,松山芭蕾舞團和它的代表作芭蕾舞劇《白毛女》,就成了連接配接中日友好關系的一條紐帶直至今天。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田漢-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

當然,日本人這部芭蕾舞的《白毛女》也催生了中國芭蕾舞《白毛女》。

1964年6月4日,一個時長僅35分鐘的小型舞劇《白毛女》參加了“上海之春”音樂舞蹈月的演出獲得成功後,決定将其改編為芭蕾舞劇。得知上海市舞蹈學校正在積極創作芭蕾舞劇《白毛女》時,周恩來感慨地說道:“為什麼人家外國人都可以改編我們中國的歌劇成芭蕾舞劇,我們就不能創作自己的民族芭蕾舞劇?” 在周恩來的關心下,1964年夏天,上海市舞蹈學校召開了兩次高規格的《白毛女》劇本創作研讨會。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周恩來總理接見芭蕾舞《白毛女》演員-1966年

白毛女(顧峽美飾演)

1964年10月,時長60分鐘的中型芭蕾舞劇《白毛女》,參加了國慶15周年的獻禮演出。

1965年5月,大型芭蕾舞劇《白毛女》在徐彙劇場首次公演,時長90分鐘。

1966年4月至6月,芭蕾舞劇《白毛女》在北京彙報演出。時,《人民日報》評論《白毛女》是繼《紅色娘子軍》後芭蕾藝術革命化、民族化、群衆化的又一成功嘗試,是芭蕾舞台上的一顆藝術明珠。至此,樣闆戲芭蕾舞劇《白毛女》基本成型......

觀影像,盡思量:不是主席寫的,也是主席說的;三個“喜兒”同框

芭蕾舞劇《白毛女》劇照

白毛女(石鐘琴飾演)、王大春(淩桂明飾演)

*圖檔來自網絡,若有侵權争議将删除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