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全國強制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順利完成兩個履約周期。”7月29日,在生态環境部7月例行新聞釋出會上,生态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如是說。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4.65億噸。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展迅速。三年來,碳價翻倍,累計成交近270億元。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陸碳市場目前僅納入電力行業。目前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寫範圍,将水泥、電解鋁、鋼鐵等行業納入碳市場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更好發揮碳市場功能,擴容是目前最緊迫的事情。”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稱。他此前曾透露,從行業成熟度上分析,水泥、電解鋁和鋼鐵行業均達到5顆星,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優先級靠前。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此前也表示,生态環境部接下來将加快将鋼鐵、水泥、鋁冶煉等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面對碳市場即将擴圍這一趨勢,鋼鐵等高耗能行業應如何做好準備,去擁抱碳市場?在近期舉辦的“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工作坊”上,多位專家也表示,鋼鐵行業等高耗能企業作為碳排放管理主體,要摸清家底、精準報數,熟悉碳市場規則,做好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暨中國碳交易市場論壇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舉行。 新華社發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展迅速
成交額約270億元,已順利完成兩個履約周期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目前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機關2257家,年覆寫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成為全球覆寫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據裴曉菲介紹,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也于2024年1月正式啟動,目前制度架構體系已建構完成,減排項目和自願減排量即将進入申請登記的視窗期,鼓勵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碳減排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4.65億噸,成交額約270億元。交易規模逐漸擴大,第二個履約周期的成交量和成交額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分别增長19%和89%,且第二個履約周期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參與交易的企業占總數的82%,較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近50%。同時,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态勢,由啟動時的48元/噸,上漲至7月26日收盤價91.6元/噸,上漲了90.8%。
裴曉菲表示,下一步,生态環境部将堅持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持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擴大行業覆寫範圍,釋出更多領域的方法學,豐富交易主體和産品,探索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配額配置設定方式,深化碳市場國際交流與合作,着力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助力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碳市場即将擴圍
水泥、電解鋁、鋼鐵等優先級靠前
大陸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八大重點行業,占國内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75%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陸碳市場僅納入電力行業。
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此前曾表示,生态環境部有關部門綜合考量減排緊迫性、減污降碳協同程度、行業接受程度、資料品質和國際社會關注度等因素,研判各行業納入優先序,結果為:水泥、電解鋁、鋼鐵等3個行業均獲得5顆星,民航4顆星,化工3顆星,石化和造紙都是2顆星。
在今年7月舉行的中國碳市場大會上,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緻辭。
在今年7月舉行的中國碳市場大會上,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緻辭中更是透露,未來将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各項建設工作,加快将鋼鐵、水泥、鋁冶煉等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通過擴圍,可以豐富交易主體、品種和方式,提升市場活力,落實更多企業減排責任,提升企業碳資産管理水準。”嚴剛說。
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工作坊,衆多專家探讨高能耗行業低碳轉型路徑。
如何綠色低碳轉型
鋼鐵行業等企業應摸清家底,熟悉碳市場規則,做好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
目前,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寫範圍,将水泥、電解鋁、鋼鐵等行業納入碳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高。鋼鐵等行業企業應如何做準備,迎接即将擴圍的碳市場?近期舉辦的“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工作坊”中,多位專家也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讨。
生态環境部氣候司原一級巡視員孫桢會上表示,鋼鐵行業減碳是大陸氣候行動重要内容。在節能和治污的同時積極采取直接減碳技術措施。“碳市場既是友好的市場手段,也是嚴肅的行政手段,希望行業企業提高合規意識,把環境責任放在環境權益之前,并按國家部署積極開展相關的準備工作,包括以資料為重點的能力建設,以配額為重點的政策溝通。”
他也指出,要注意碳市場與綠證市場的分工問題。“鋼鐵行業必然涉及兩個市場,應敦促有關部門厘清有關規則,防止多頭管理和政策備援。”
冶金工業資訊标準研究院标準化研究所資環組組長陳劍表示,鋼鐵企業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碳配額配置設定規則已基本确定,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初步方案已基本完成。鋼鐵企業作為碳排放管理主體,要摸清家底、精準報數,熟悉碳市場規則,做好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
世界鋼鐵協會副總幹事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鐘紹良會上介紹了鋼鐵碳減排路徑。他表示,近期來看,鋼鐵行業企業應提升現有技術和裝置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中期來看,應最大化利用廢鋼資源,逐漸向短流程過渡;中遠期來看,開發和應用新一代鋼鐵冶煉技術,代替傳統技術。
北京科吉環境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錦從鋼鐵行業納入碳市場資料報送工作進展及鋼鐵企業關注要點的角度進行了分享。她表示,目前鋼鐵企業關注要點包括核算邊界、排放源分析、碳排放資料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碳排放資料和管理方面,主要存在排放因子實測率低、計量器具安裝不完善、維護校準不及時等問題。
對此,孫錦建議鋼鐵企業應提升資料品質意識,建立内部品質控制體系,完善計量器具安裝、定期進行計量器具校準,為摸清自身排放家底夯實資料基礎。
對于企業碳排放管理問題現狀,孫錦還建議建立專人專崗,及時跟進相關政策和核算規則,将碳管理工作融入企業的日常生産決策之中,不斷提升企業的碳排放管理水準。
采寫:南都記者王玮 發自北京